林铎: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

2017-03-29 18:40马丽文刘红涛
中国扶贫 2017年6期
关键词:边远甘肃贫困人口

马丽文+刘红涛

“甘肃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现在80%的贫困村和66%的贫困人口集中在特困片带,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难啃的‘硬骨头。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因灾因病因学返贫情况时有发生,新的贫困人口还会不断出现,所以,甘肃的脱贫攻坚既有艰巨性的一面,又有保持稳定性、持续性的一面,面临双重压力。”谈及脱贫攻坚,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林铎感慨良多。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长期列全国倒数第一,贫困发生率位居全国第二,贫穷是该省基本省情之一,这样的“家底”让甘肃人“如坐针毡”。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倾力帮助下,甘肃各族人民发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艰苦探索和实践,不仅实现了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向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历史性转变,而且创造了中国扶贫史上第一个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集中连片推进的区域性扶贫开发,大规模易地扶贫和生态移民搬迁“三个第一”的典型经验。

近三年内,甘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逾341万。其中,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01.9万人,12个片区贫困县可申请国家脱贫摘帽验收,贫困发生率由14.2%降至9.3%。

过去一年,甘肃脱贫攻坚开局良好,成效显著。但说起脱贫质量问题,林铎毫不讳言,他认为甘肃发展基础薄弱,历史欠账太多,目前已脱贫人口的稳定性不够,下一步对脱贫退出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要继续保持政策稳定性、扶持连续性,实现稳定脱贫、稳步发展、稳健奔康。要继续努力,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水平。

据了解,2017年甘肃将继续加大力度持续推进脱贫攻坚,计划全年完成80万人的脱贫任务。同时,还将立足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着力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众所周知,产业是稳定脱贫增收的主要支撑,为避免产业扶贫中的同质化问题,林铎强调,要根据甘肃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禀赋、自然条件以及市场情况,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扶贫内容,科学做好产业规划,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与挑战,通过延长产业链、注重品牌建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走出一条引领甘肃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产業道路。如系统研究蔬菜产业链条,在种植方面高度科技化、市场布局上呈现广泛化、品种呈现多样化、储存方式实现延时化,利用好冷链、运输等要素,提高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让群众获得更多实惠。

与此同时,为打好全面小康的坚实基础,林铎认为,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要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支撑,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和持续增收能力、提升稳定脱贫的质量和效果,真脱贫、脱真贫、拔穷根、再致富。

人才是“弯道超车”的资本

都说贫困地区发展难,林铎认为,甘肃最难在人才。一个优秀人才能够带动一个部门、盘活一个单位、扭转一种风气,带来的价值难以估量。实践证明,人才相对于边远贫困地区来说尤为重要,掌握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也就意味着拥有“弯道超车”的资本。但边远贫困地区由于自身资源禀赋差、基础设施薄弱,在吸引人才上往往不具备比较优势,本地人才资源反而成为主城区和大城市的一个“活水源”。

就甘肃而言,很多地区历史以来就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耕读传家”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耕读之家”的习俗代代相传,经久不息,以“书香门第”为荣耀的家庭遍及乡里,处处可寻。如有着“中国状元县”之称的会宁就有这样的好传统、好风气。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甘肃传承已久的美德得到发扬光大,并赋予了先进的内涵,升华为现代的育人理念,从过去满足于出“土秀才”,读得一肚子书,写得一手好字,发展成为上大学、读博士的风尚。

会宁县为国家养育和输送了大批有用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学成后的高素质人才却极少回乡效力,加之相当一部分农户因为供孩子上学,特别是供孩子上大学,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家庭重新陷入困境。

事实上,这一现象不仅仅是甘肃的现实,更是大多数边远贫困地区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大量引进人才,一方面本地人才大量外流。经过多年时间和精力培养的人才却不能为己所用。人才难进、人才难留,在边远贫困地区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贫困地区怎样才能留住这些人才呢?

林铎认为,首先要打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成长环境,打造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通过改善用人机制,培植出更多事业的“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到贫困地区安家筑巢。其次,要在关心重视人才,提升为人才服务的意识,耐心持久地关心人才,用情感感化人才等方面努力探索,让其心甘情愿地为甘肃发展建设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边远甘肃贫困人口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做好边远落后山村的综合治理工作
我国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路径探究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边远乡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及其突破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边远农村教师队伍新陈代谢机制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