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红
摘 要:手机的出现、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也给高中生的生活、学习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对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管理建议,希望能够优化校园中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
关键词:引导;高中生;合理使用;智能手机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34-01
高中生应不应该拥有智能手机?智能手机能不能进校园、进课堂?相关的争论从未间断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理智对待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合理需求,坚持正确的问题导向,引导高中生科学规范地使用智能手机。
一、高中生使用智能手机的现状
调查显示,智能手机作为一种便捷的通讯娱乐工具已为高中生所广泛接受,高中生拥有和使用智能手机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高中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中生对智能手机的定义主要还是通讯和学习工具,也有一部分把它当作游戏的平台。高中生的自觉意识和自控能力在未成年人群体中是最好的,在单日连续或累计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控制上,大多数高中生是适度的,只有极个别的学生自律性很差。在智能手机话费和流量费的管控方面,高中生总体控制得较好。在智能手机的作用发挥上,联系沟通的功能还是占主流的。特别是微信、QQ、微博等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使得智能手机比以往任何时候的通讯工具都更加方便快捷。大多数的高中生认为智能手机利大于弊并认为其能够促进学习,有一部分高中生已经养成了在学习中一遇到问题就求助于智能手机的习惯。但与智能手机海量的信息资源优势相比,智能手机的助学功能还远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据调查,高中生对利用智能手机帮助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利用智能手机开展移动学习接受远程教育的频率较低,这是今后亟待加强的一个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自律能力较差的高中生,智能手机的休闲娱乐功能耗费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数据显示,县域高中生上网排在前四位的主要活动分别是玩游戏、聽音乐、看视频和微信聊天。机不离手、沉迷于游戏致使这部分学生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晚上不休息、白天不听讲,成绩下降、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当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意味着这些高中生在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上已经走入误区。此时,红灯应该亮起,警报应该拉响,教师要未雨绸缪,教育高中生一定不要玩物丧志,避免走进这样的误区。
二、智能手机助学的多种手段
智能手机的助学功能首先体现在移动学习上。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移动学习和远程教育理应成为课堂教学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智能手机是移动学习的重要终端,有些一线教师已经尝试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智能手机,探索将学生手中的手机变成辅助教学的有效工具。其实,如果使用得当,智能手机完全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三个环节充分发挥它强大的助学功能。
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取代了粉笔和黑板,ppt演示文稿、微课、优质课、示范课视频等等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都能够在智能手机上搜索得到。智能手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要求,通过多种感官并用,提高了学习效果。智能手机搭载了许多可供学习的网站和软件,百度一下、教学资源网、中国知网、人教网、高考网、百度文库等都是同学们学习上的好帮手。
高中生还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拍照、录音、录像、视频功能记录下学习的瞬间,可以是一份试卷,也可以是教师的一段精彩讲解。利用手机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传递,能很好地弥补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使抽象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直观、形象,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秘情境,促进他们进入推理、想象的空间,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利用智能手机上网查阅资料,这恐怕是最为普遍使用的一种助学手段。小到一个英语单词的读音和翻译,大到一个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能在智能手机里找到答案。以前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要请教良师益友。其实,智能手机利用好了,就好比是良师益友。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智能手机进行配乐朗读,引领学生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碰撞,既提高了学生的诵读水平,又丰富了他们的情感,培养了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电子书和手机图书馆提供了丰富的课外读物,能够带领高中生领略到书山的高峻和学海的浩瀚。
三、结束语
总之,智能手机加快了信息和资源共享的步伐,为高中生提供了一个求解、交流、共享的平台。利用这个平台,高中生可以进行交互式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利用智能手机能够干什么、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成果,另一方面,要尽力消除智能手机使用不当产生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潘丹.与其“堵”不如“疏”——教师应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智能手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2]赵建芳,陈健芷,刘勇.高中生手机依赖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