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玉
在我们偏僻的农村,由于初中地理中考分值低,学生不甚重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绝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觉得老师需要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我觉得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导学案教学模式”主要以导学案为载体,课前学生结合学习目标或“导学案”,自学教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自我思考,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精讲点拨,学生当堂检测;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跟踪练习及合作拓展延伸;最终促成学习方式、学习行为的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明确目标,重视导入
课前下发“导学案”后,学生根据老师预先设计的“导学案”争取自学方式,自学教材,阅读地图,查找资料等等,学生先把握课堂学习的知识点,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课上我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教师要重视课堂的导入,因为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起始阶段,根据教材内容不同,课堂的导入有多种方式,或用谜语、成语、谚语导入;或用名言词导入;或念几句诗导入……总之,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特点是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其步骤包括:
1.小组合作探究
把前后排邻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大约以4-6人为宜,便于组内交流,每组设立一名合作学习小组长,利于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发言。各个小组之间力量要均衡,便于对各个小组的工作成效进行公开的比较和评价。每学期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交往空间,在这个阶段,对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内部让小组长与同组组员共同讨论,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在互相帮助的良好心里氛围中完成学习内容,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合作成果,并给予表扬鼓励。最后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易错的难以理解的問题,可以由教师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让已会的学生来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果的喜悦,认为学习是“乐趣”而非“苦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学生小组合作是关键,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是学生真正获取知识和学会寻找知识的重要环节。
2.教师精讲点拨
“精讲”是要求教师在传播知识中要讲其精要,突出主线,要少而精,精讲要突出一个“导”字,导在难处,导在惑处,导在深处,教师精讲重要诱导,点拨或归纳总结。点拨要适时到位,语言要简洁精练,形象生动,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例如:七年级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自然环境》一节,我就出示几张地图:范围图,地形图以及北纬30度地形剖面图,让学生注意看,分别引导学生读出要点,教师只讲重点难点,学生看不明白的地方,教师在适时点拨,解答疑问,并板书本节课的重要内容以及知识体系。此间教师要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
3.学生当堂检测
一般每节课我都会用5-10分钟进行课上检测。根据教学内容我会精心设计题目, 先突出基础知识的单项选择题,达标率要控制在95%,以照顾大多数学生为主,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觉,接着再做一些与中考题型一致,难易度相近的题,课堂检测要当堂完成,要及时反馈,以便了解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检测要批改,可以小组长改,可以学生间互改。对于学生的小测成绩,达标等我会给予加分表扬奖励。不过关的则当日补测,过关为主。
三、课后作业,灵活多样
课后作业可根据实际进行布置,作业内容有:1.巩固重点知识(学习类作业);2.突出知识运用(迁移类作业);3.引导学生自学(预习类作业)。有时也可以多布置一些迁移类作业,例如:“我国的土地资源”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调整你家周边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为土地的利用与发展提出合理的意见;学习“水资源”这一课是,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几个人一组,开放式的课后作业,对“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话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作业,使学生感受到了地理的实用性,感觉到了生活中的地理,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发现,导学案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值得我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问题一:导学案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之间的矛盾。
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少数人在学习,而多数人在游离。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观众”。让小组代表作总结时,真正发言的是那一两个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
对策:教师首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到成果的快乐;教师在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学习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问题二:导学案设置与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自学材料,课堂检测,课后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更高层次的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在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思考,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