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未出生可拥有继承权
我国《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胎儿还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自然人,没有民事权利能力。
与现行的规定相比,《民法总则》增加了保护胎儿利益的条款。规定: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民事行为能力人改为八岁
能不能独立“打酱油”常被用来比喻孩子的民事行为能力,因为独立“打酱油”,就是一个简单的买卖行为。
现行法律规定十岁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不过《民法总则》考虑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八岁儿童的生理和心智发育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都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应当有权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法律行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八岁孩子什么事都可做,只能说其可在能力范围内从事某些民事活动。
只要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
明明是见义勇为,可到头来得不到感谢,反而被要求赔偿,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新闻屡见报端。《民法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救助人因重大过失造成受助人不应有的重大损害的,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依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日程,3月14日下午,各代表团审议《民法总则》建议表决稿。建议表决稿显示,“好人法”条款再度修改,不再区分是否构成“重大过失”,只要见义勇为一律不担责。
网络虚拟财产将受保护
很多人喜欢上网打游戏,甚至买一些装备。如果自己的网络账号被盗号,里面的虚拟币、游戏装备等被人卖了,就只能认栽吗?网络信息所积累起的大数据能得到法律保护吗?
此次《民法总则》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意味着民法典将正式承认数据、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法律权利,不容侵犯。
诉讼时效延长到三年
如果你借给了朋友一大笔钱,但是约定还钱的日子过去了四五年还不去“讨债”,那就不能再去法院起诉了。现行《民法通则》规定了两年的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但随着社会生活越来越复杂,很多时候两年往往不够用。
根据此次草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延长到三年,这更有利于建设诚信社会,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利。
彩礼退不退?终于有说法
我国地域辽阔,民风各异,法律虽然强大,但其自身有滞后性,有些行为难以全面覆盖。比如经常会出现的彩礼钱纠纷,法律中对于“彩礼钱”这部分财产并没有规定。
在这种情况下,《民法总则》规定:没有法律规定时,可以适用当地的习惯,但是有一个限制性条件,就是不可以违背国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这就是说,如果当地有“离婚退彩礼”的习惯,那么法律上也会给予支持。
不合格父母将被“解雇”
父母,不仅是一种血缘关系,更是一种监护职责。
《民法总则》中提到,不合格不称职的父母,也会被“解雇”。例如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虐童事件,都可以按照该条款。当然,如果原来的父母被“解雇”后,确有悔改情形的,经其申请,法院可视情况恢复。但是“悔改权”仅限孩子的亲生父母。
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后可起诉
未成年人遭到性侵,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对于“性”一知半解而遭到蒙蔽,甚至许多都是慑于侵害人的淫威而不敢声张。
《民法总则》此次增加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的特殊起算点,不受原来从受到侵害之日起算的限制,而是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个人信息将有法律后盾
2016年,山东一考生因诈骗电话被骗9900元学费,花季少女在愤恨中离世。骗子之所以对她的情况了如指掌,是因为她的个人信息遭到了泄露。
此次,《民法总则》专门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个人信息,不得非法買卖、提供或者公开个人信息。我国尚无个人信息保护法,这一规定将为百姓的信息安全提供法律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