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耀美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根据文本内容进行设计问题,注重对学生的思考进行有效的启发点拨,同时引导学生以创新思维解读文本。这样的做法才能让学生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真正深入进去,获得深刻的理解,实现深度解读文本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
一、问题引领,发展思维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而并不是放任自流。要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走向文本的深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这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的基础,也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总结文本中的设喻讲道理的方式,谈一谈邹忌是如何成功劝谏齐王的;抓住文本中的对话描写和情节发展,分析文本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假如你是邹忌,你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劝谏?请同学们模拟一下当时的场景。这三个问题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安排了30分钟的时间进行活动,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展示。经过大家的认真探究,学生们对文本中的主要内容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认识到邹忌的语言艺术,同时也认识到作为统治者要虚心纳谏,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成就大业。在之后的对话模拟中,学生们的表现更是出色,将邹忌的智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精致点拨,自主探究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明确了思考的方向,让学生能够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探究,使学生获得深度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
例如苏教版初中教材中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组织者的引导作用。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对于初中生来讲深度阅读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且很多学生对于阅读诗歌也存在畏难情绪,所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进行启发点拨。
例如在解读文本内涵的过程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意象、体会文本意境。在这首诗中作者选择的意象有星、灯、牛郎、织女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究下,认识到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美好希望的象征,而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塑造出虚幻的意境,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接着,教师为学生补充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当时的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处于这样时期的人民内心肯定是充满苦闷和彷徨的,在这样的背景资料引导下,学生自然容易体会为什么作者那么渴望美好的未来,经过教师这样的点拨和指导,学生们逐渐解决了文本中的重点及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学习一些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的文本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从旁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难,实现对文本内容的深度解讀。初中生的知识积累以及生活经验有限,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困难,而教师的及时点拨,能够让学生正确解读,最终获得丰富的知识。
三、转换视角,开阔视域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找准解读文本的角度。实际上,教师引导学生转换角度解读文本,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新发现,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深度挖掘,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的认知更加丰富。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的时候,在教学中教师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在文本中发现桃花源的是一个渔人,那么,老师想问一问,作者为什么不把发现桃花源的人设计为一个打猎的人,如果是猎人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发现桃花源,这样的情节不是更加曲折吗?”这个问题非常新颖,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兴趣,大家积极讨论起来,很快,学生们就得到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认识到“渔”实际上是和“愚”谐音,实际上渔人代表的是“愚蠢的俗人”,这样的构思非常精巧,在文本中起到谐音讽喻的作用。
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获得真知。作为语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创新,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竹行中学(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