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慕佳
摘 要 以Premiere软件教学中的字幕制作一章为例,通过详细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设计,实践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提升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翻转课堂;中职;Premiere;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1-0053-02
1 教学基础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用的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数字艺术类规划教材《边做边学 Premiere Pro CS5视频编辑案例教程》,由8个章节组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使用Premiere软件进行影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本项目的授课内容是第六章“字幕、字幕特技与运动设置”。
字幕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对画面信息的有力补充。因此,本节内容在课程中占据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材中的一、三、四这三个案例调整为一个完整的项目——制作一个毕业晚会的新闻报道。为了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加了书本外的任务——制作感恩父母视频短片。由于本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故课堂学时由教材提供的6课时调整为4课时。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二年级的学生,影楼、婚庆、媒体广告等影视制作部门都是他们以后可能的工作岗位来源。他们好奇心强,渴望创新,学习过简单的电影基础课程,了解剪辑的基础操作;艺术鉴赏能力还待提高,重模仿、轻创意,并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他们更愿意通过直观有趣的方式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身审美体验,提升职业素养。
教学目标 本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实现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用“字幕”面板编辑修饰字幕,熟练创建三类字幕,会制作字幕的动画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团队制作毕业晚会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掌握新闻报道添加字幕的基本要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另外,在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字幕的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堂拓展活动,引发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和职业能力的思考,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学会交流研究信息、创意及成果,体验分享与合作的喜悦,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利用关键帧制作字幕的动态效果。
教学难点:路径文字的制作及钢笔工具的使用。
2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依托学校的多媒体机房和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展开教学。课前,由教师录制3段字幕制作的微课视频并上传至校园数字化平台。借助校园网平台,本课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并选取微课导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及讲授讨论等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3 教学过程分析
由于本课教学设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故教学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模块。
课前 学生登录校园数字化学习平台,完成三大学习任务。
1)读任务(即学习任务书),明确学习目标。提前明确本课的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2)自主学习微课,对知识点做积累工作。学生进入微课教学板块,对制作金属文字、滚动字幕、路径文字等三个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对字幕制作设计全方位的了解。
3)初次尝试练习,解答疑惑。学生根据微课视频教学,借助书本,完成小练习。完毕后,学生将小练习作品上传,之后教师给出完成度评价,并且由系统制作出失分点的数据统计。教师利用这些数据,上课时调整教学难点的侧重点。学生将制作过程中的问题上传至在线答疑板块,在相互解答疑点的过程中完成课前预习。
课中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四大环节:情境导入(5分
钟),创设学习氛围;分组制作(85分钟),体验工作流程;展示教学(45分钟),解答重点、难点;经验拓展(45分
钟),制作感恩父母视频短片,提升个人能力。
1)情境导入环节。正值毕业季,学校电视台招募后期制作团队,要求团队以竞标形式制作一份毕业晚会的新闻报道,使学生身临其境,进入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
2)分组制作环节。教师通过展示作品样例,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探讨:此作品中包含几种不同的字幕类型?每种字幕分别如何制作?新闻报道必须包含哪几种字幕形式?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存储的知识,加以探讨、研究,分析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回答完毕后,学生进行小组分工,确定组长、讲解员和技术员。全组在讨论过整体构思后,每个组员根据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负责一块字幕的制作。制作完毕后交由组长进行装配,生成最后的新闻报道视频。全部完成后,小组成员共同填写电子竞标书,完成投标过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查看数字平台的学习资料和微课视频来作为参考,遇到问题时进行小组讨论,再有解决不了的,便发布问题到在线答疑板块寻求帮助。
在整个环节中,各小组成员随时协商讨论、相互合作,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得到提升。该环节是本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它很好地检测了学生的课前自学情况,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从微课掌握的知识到实际应用是一个过程。在这個过程中,有自主的探究,有团队的协助,也有教师的从旁点拨,从多方面构建所学知识。
3)学员讲解环节。首先是展示作品,各组派出组长展示自己团队作品,并介绍作品构思及特色。每组讲解员对其中一块字幕及制作步骤做详细的讲解演示,讲解完毕后,其余学生根据自己发现的问题向“小老师”提问,讲解员根据实际能力选择直接作答,或者求助同组同学或教师。这个步骤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其余学生也在“听讲”与“提问”的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教师则结合课前系统分析得出的失分点,以及课堂上学生发生的普遍问题适时提出强调,并进行演示,学生及时进行巩固练习,从而突破学习的难点。
完毕后,4组学生分别填写评分书,对投标书填写、讲演清晰度、作品完成度三方面分别进行打分,选中最后中标的团队并予以公布。该环节不仅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及时评估,而且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也得到提升,同时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4)课堂拓展环节。要求学生在即将到来的父亲节期间,配合教师提供的相关素材,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制作一个感恩的视频短片并配以字幕。区别于上一环节的团队任务,该任务回归到学生个人,偏重培养学生的个人思维能力和执行能力。制作完成后,学生将作品上传至视频网站。
课后 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赞和弹幕评价。另外,在班主任的协助下,学生将视频发送到家长的微信群,献给自己的父母家人。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与父母间的沟通与交流。
本环节采用多种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完成作品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评价中。
4 教学反思
本课借助数字化校园平台辅助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主要在于: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微课导学,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师生角色互换,引发学生更全面更广泛的学习思考;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更好地完成作品。同样在教学中,由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有所欠缺,作品效果有待优化,因此应将审美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