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章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重点,而身体素质的培养可谓是重中之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明工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强健的体魄。因此,体育课程的学习尤为重要。就小学体育教学的困境以及策略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促进体育课程的发展以及体育教学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困境;策略
小学体育教育对学生个体成长与发展有着深刻且深远的现实意义。借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同样适用于此处,只有年轻时好好地锻炼身体,老年时身体才会依然硬朗。身体健康是支撑所有梦想的前提。但是,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则是对问题的阐述、分析及策略研究。
一、小学体育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与“学”两者完全割裂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课堂活动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过程。好的课堂,是双方合作、相互交流的结果,而不是独角戏的演唱。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部分课堂将“教”与“学”完美融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也有部分课堂并没有,甚至出现“一个课堂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现象。完全将“教”与“学”两者割裂,完全没有体现“教育”这个词的意义。学生并没有在体育课堂学到知识,教师也没有发挥自身作用。
2.教师教学模式单一且传统
尽管教育在不断的优化与改革,但落到实处时,往往并不是太理想。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与思想,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生命力十分旺盛,难以根除。在实际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以讲述法为主,辅以简单的演示法。比如,需要向学生传授踢足球的基本动作与技巧时,教师简单阐述该如何踢,然后进行形式演练,学生进行模仿。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地学习此类体育活动的精髓,也无法真正体验此类活动带来的审美愉悦。
3.学生学业繁重,无心参与体育活动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下,新时期固然存在新要求,对小学阶段学生而言,社会竞争也是十分激烈,为了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各类培训班、阅读拓展、算数练习、诗歌背诵……完全是家常便饭,学习压力的增大、体育活动的单一,使学生无心参与体育活动,同时缺乏了锻炼机会,身体素质降低。
二、对于教学困境的策略研究
1.改变教学思想,重视“教”与“学”
教育课程的设置,其实质在于使学生学得知识,充实自身,为之后的學习做铺垫。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改变教学思想,投其所学来教学生,重视自己“教”的过程,同时也关注学生“学”的情况,这是一堂好的课堂所必需的。如此一来,不仅个人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更提高了体育教学质量。
2.转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动性
体育课程的设置,要求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学的优化与发展。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应该摒弃,随着时代发展变化,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一些跑跳运动时,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组的球类运动,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地跑、跳,另外,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提醒并进行实时教学。这样既改变了教学模式,又使学生尽情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愉悦。同时教学任务得到完成,教学效果也更为明显。
3.创新课堂教学,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
新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素质教育的提出以及前面发展的要求,高质量的教学以及良好的教学效率是每一学科教师面临的难题。面对学生积极性下降,教学困难的难题,必须创新体育课堂,将游戏环节纳入课堂教学,海辛格在《游戏人》一文中认为,人类是游戏的动物。同时,小学生天性活泼,易好奇。在课堂教学中增添体育游戏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乐于被学生接受,寓教于乐;另一方面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活跃课堂氛围。
首先,小学阶段是人生起步的关键时期,是个人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身体素质综合发展的时期。其次,知识来源于实践,每一科的知识学习最初都是来源于生活。而体育活动是我们生活中接触最多、最为普遍的活动方式之一。体育课程是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身的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对体育活动的践行能力、对学生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最后,王瑞元在《运动生理学》一书中指出,在诸多环境因素中,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体力活动是生长发育的源泉。可见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事物的前提。
参考文献:
吴芳.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南昌市某小学为例[D].南昌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