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碧华
80年前,第一盏电灯点亮了李庄。作为万里长江第一镇的李庄,在抗日战争时期,知名度非常高,从国外寄来的邮件,甚至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就能到达。这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亦成就了李济、博斯年、梁思成等大家。
冬去春来,时间随长江奔腾而去。转瞬之间,张卫东已经在李庄干了20多年电工。因为常年行走在田埂、穿梭于山村,张卫东也成了“名人”,老百姓给他取了一个亲切的外号“张大汉”。
张卫东是国网宜宾供电公司李庄供电所的职工,土生土长的李庄人。20多年前从军队复员回乡后,他当上了农电职工,跋山涉水,走村穿巷,见证了农村电力供应与服务的变迁。
那时,张卫东每天身背登高棒,腰挂皮夹子,走起路来“啪嗒啪嗒”响,引来一路鸡鸣狗叫。尤其是晚上,村民以为来了小偷,时间一长,都知道是电工来了。就这样,他不仅给农民解决供电难题,还成了村民的代购、搬运工、修理工,甚至是孤寡老人的“儿子”。
张卫东负责3个村1100户的供电服务,按照规定,三个月内低压线路巡视一次,每户都要去看一下。好在交通方便了,他可以骑摩托车,提高了效率。
除了老百姓的普通用电外,针对这两年因回乡创业潮而引起的用电需求增加,李庄供电所将保障用电作为重要工作之一。
宜宾顺风养殖公司是一家大学生创业公司,以养殖黑猪为主。去年冬天的一个后半夜,因为线路故障,突然停电。当时猪场刚刚产下几百只小猪仔,如果没电取暖,刚出生的猪仔很可能被冻死。这可急坏了公司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张卫东的电话。张卫东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赶到了養殖场,很快排除了故障。公司负责人要请他吃个饭表示感谢,张卫东笑笑婉拒了。
随着这几年回乡创业人员增多,农村养殖业、旅游业正在兴起,向这些新兴的农旅养殖企业供电,成了另一项重要任务。企业供电不同于一般农户,企业的要求更高,需求更急迫。李庄供电所成立了专门队伍,应急排障。像张卫东这样深更半夜被紧急求助电话叫起来,已经成为常态。
过去,月底抄表是张卫东的工作之一。因为交通不便,许多村子要靠步行,花的时间往往要大半个月。这两年,农村也换上了智能电表,改用电卡,5分钟之内,就能完成买电。抄表成了历史,但保供电安全的任务却更重了。因农村现在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加之很多城里人喜欢去乡下的鱼塘钓鱼,用电安全问题突出,不仅需要反复宣讲,还要结合实际,采取技术措施来保安全。
在李庄供电所,有一支11人的团队,负责16个自然村的供电保障服务,他们人人都是张卫东。而在国网宜宾供电公司,奔走在田间地头,服务农村的电工有上千人。
为提高供电质量,近年来,国家电网投入巨资对农网进行改造升级,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他们通过一系列便民措施,通过像张卫东这样的员工,以“分内做优”“分外做到”的增值服务,让供电服务“最后一公里”这个短板变成了暖心的“零距离”。
每天奔走在宜宾乡村的数千名农电职工,用“邻家大哥”一样的贴心、热心,让“电老虎”成了百姓心中的“电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