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电视访谈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7-03-28 21:32
传播与版权 2017年3期

郭 凯

当下电视访谈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

郭 凯

我国电视访谈节目发展至今出现了较多问题,如主持人缺乏个性特点、节目缺乏创新性与品牌辨识度等,最重要的是社会责任的缺失。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市场经济、收视率等因素的影响。电视访谈节目具有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要制作优秀的深度电视访谈节目就必须做到节目定位高端、选择深度话题、嘉宾拥有影响力、节目重视品牌策略等,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保证节目的内涵,促进节目的长期发展。

电视访谈节目;社会责任;应对策略

[作 者]郭凯,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文学与传媒系。

一、我国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现状

关于电视访谈节目的定义有许多种,这里只选择其中较全面的一种定义:“电视访谈节目是指将电视节目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有时没有现场观众)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以人际访谈交流的方式展开平等人际交流的过程本身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并通过电视媒体来展示的节目形态。”

我国电视访谈节目有各种形态,按照访谈内容可分为:新闻信息类访谈节目如央视的《新闻会客厅》,人际关系类访谈节目如上海东方台的《相约星期六》,娱乐类访谈节目如北京卫视的《超级访问》。

从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现在,我国在电视技术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电视技术的发展。电视访谈类节目也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视技术上的支持和电视的普及创新都成为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良好基石。电视访谈节目以它独特的科学技术支持综合性、艺术表现形式多元性、受众面的广泛性,从众多的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并慢慢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电视节目类型。

近年来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电视访谈节目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但电视访谈节目在某些层面上却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日渐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将视线投向了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

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现状主要是“节目形式多种多样、节目制作越来越精良、访谈节目呈现出分众化趋势”[1]。

二、我国电视访谈节目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立意偏差,产生错误导向

访谈节目的高需求导致了访谈质量在一些方面得不到保证,很多的节目对于访谈的立意过于狭隘,甚至是产生了错误的立意。访谈节目的发展过快导致出现了对访谈节目的定义出现了偏差,甚至是对访谈节目产生了错误的导向。

(二)经济驱使,访谈内容太窄

“曾有学者对近年美国具有代表性的Kuna hue Show、Oprah Show、Gabrielle Show三栏节目做过统计,按话题所占比例高低分为七类,分别为:婚姻关系、社会问题、个人生活观、医疗保健、奇闻轶事、其他(包括生活指南、司法治安、儿童教育等)。”[2]然而我国娱乐访谈节目乐于挖掘嘉宾的情感故事,聊八卦,过分为了追求轻松娱乐的氛围而丢掉访谈的深度。而人际关系类访谈节目大都以相亲内容为主,除了新闻信息类访谈节目的话题可以随着时事热点有所改变外,其他节目一般都深陷一种话题范围内。另外,很多节目内容重复性太强,一些嘉宾做客某访谈节目所谈的内容不久后又会在另一个访谈节目中重复,正是因为找不到太多话题可聊才会导致节目内容的雷同。

(三)抄袭严重,缺少品牌创新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仅游戏类的访谈节目,在全国大概就有30多家省级电视台、40多家市级电视台在同一时间段开办,节目的名字看着是丰富多彩,但内容和形式却是基本相同的。在国内,有些节目的重复性太高,几乎就是原版。同样的开场,同样的音乐,同样的音响效果,甚至连主持人的开场白都是一样的。在这种近似抄袭的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全国各地不断地对播出很火的访谈节目进行模仿,甚至是节目的质量都是一样的。这种经营模式下,难免会导致观众的流失,使自身的发展遭受阻碍。一味地去模仿,不能加入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元素,在优胜劣汰的社会只能渐渐地被淘汰。

(四)格调不高、平庸媚俗

访谈节目的格调不高,主要表现在主持人不能够在节目上保持严谨的主持态度,主持节目时过于矫揉造作而且漫不经心,缺乏应有的激情。一些访谈类的访谈节目品出现过于低俗化的现象,为了提高收视率,故意让嘉宾出丑,拿小孩子开涮,一些不应该出现的俗话套话满嘴都是,各种低级无聊的搞笑段子乱飞,低俗幼稚的话题、问答泛滥,不少电视访谈节目甚至把荤话连篇的调侃当成一种取悦观众的固定内容。

三、我国访谈节目发展策略分析

中国访谈的发展并不能急于求成,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步低、发展慢、问题多纵然是中国访谈节目在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但是只要拥有合适健全的运营模式,其拥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积极立意,传播正能量

在传播者传播的过程中,要将正能量作为发展的主要前提。在节目的主持过程中,要顾及观众的感受,尽最大努力去激发观众的积极性,让观众主动参与进来。同时,电视访谈节目必须建立对观众的服务意识,更多地考虑观众需要什么,观众在意什么,观众从中能够得到什么,致力于满足观众们的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所以电视访谈节目必须从立意、主持人、嘉宾、节目定位和观众上下功夫。例如:贵州卫视的《论道》就一直致力于高度和深度的探讨,也被业内专家称为电视访谈类节目中追求“公共价值”的典范。这个节目邀请政界名人、商界明星、学界名家共同论道,紧跟财经动向、时事热点和焦点话题,致力于以高端嘉宾的视角解读百姓话题,以主流的价值观引导舆论。[3]从《论道》的制作发展中我们可以有如下启示:和其他的电视节目形式相比,电视访谈节目更多在乎的是观众的关注度和观众的参与,把电视媒介的单向传播变为了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传播。

(二)正确看待收视率,合理分配资源

“由于电视节目类型及性质不同,对收视率也产生不同的影响”,访谈节目制作人不应该过分重视收视率,这毕竟只是部分时间段的收视反映。首先,应该意识到不是每期节目收视率都高,节目很难每期都留住所有观众,更不能将短暂的收视低下看成是节目的整体效果,要做好长期发展的准备,合理分配资源。据统计,我国的影视剧、少儿节目普遍高于相应时段内的平均收视率,作为收视群众并不广泛的高端深度电视访谈节目要从长期占据主要收视优势的其他类型节目中抢夺收视率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不会短期就获得成效。毕竟“收视率作为市场指标不能全面反映电视观众的真实需求,收视率实际上是一种电视观众集体无意识心理的反映,即个体的本我需要的集中反映”,它只是观众无意识的心理反应,不能让“收视率”消解了电视访谈节目人保持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因此,不能片面追求收视率,也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长期坚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

(三)重视节目创新,加强品牌塑造

节目要具有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需要较高的节目质量,还需要对节目各方面进行营销宣传。[4]近年来我国各大电视访谈节目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要在许多雷同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重视节目的品牌塑造,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节目品牌要从主持人和嘉宾以及节目定位、节目形式上下功夫,比如《论道》就以邀请龙永图作为嘉宾,利用名人效应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另外,特定的目标观众群(精英或者大众),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如《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的随性幽默,以及节目专属的标志等都可以作为塑造品牌的途径。比如设置一些具有交锋的节目,如《一虎一席谈》的激烈辩论也可以成为自身重要标志。另外,给节目取一个响亮的名称,创新节目的形式,以生动灵活的节目形式也可以成为品牌塑造的一面。除了在形式、主持人、嘉宾、观众上做好节目品牌塑造的准备外,精品高质量的节目内容才是品牌塑造的重要环节。访谈节目的品牌塑造是节目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的过程,加强节目的二次宣传,如《论道》就在节目电视播出之外发行系列与节目相关的书籍,加深观众对节目印象的同时也可以达到塑造品牌的结果。此外,可以借鉴国外品牌塑造的优点并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节目。

(四)承担其社会责任

电视访谈节目的社会责任是包括在电视媒体责任功能里的,我们的电视访谈节目具有沟通意见、抒发情感、放松心情的功能,但也具有引导观众求真、向善、尚美的作用。如果电视访谈节目的价值取向不正确,势必会导致一大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例如一些婚恋交友节目中的许多女嘉宾提出的金钱至上的观点就对整个社会风气造成严重的损害。访谈节目对社会所起的效果不容忽视,很多人都会关注嘉宾的成长历程,嘉宾的社会经历有时会成为受众借鉴的模板,而很多嘉宾的观点更是会影响到普通受众的思维,如果引导错误就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从而失去访谈节目的社会责任。

[1]苗棣,王怡林.脱口成“秀”——电视访谈节目的理论与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3.

[2]李昱.国内电视访谈节目困局剖析[J].今传媒,2006(12).

[3]余兰,毕海玲.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品牌营销策略——以贵州卫视论道节目为例[J].新闻与写作,2009(9).

[4]代树兰.电视访访谈语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70-170.

[5]金叶.破茧而出&作茧自缚——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困境的反思[J].大众文艺:理论,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