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2017-03-28 15:46:47
传播与版权 2017年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培育价值观

郭 虎

依托传统节日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思考

郭 虎

传统节日文化凝聚着中华大地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突破口。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依靠力量,要在大学生人生积累的重要阶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观培育优势,以政府部门文化建设为抓手,以高校思想引领为主导,以家庭节日文化氛围影响为基础,共同营造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

传统节日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作 者]郭虎,管理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助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大学生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服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民族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积淀和发展而形成的文化结晶,是进行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当前,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主要面临着教育者对培育内容把握不够准、部分大学生对培育内涵存抵触情绪以及认知与践行脱节等方面的困境。因此探讨如何以传统节日文化为新的突破口,充分将传统节日文化的优势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相融合,对于探索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意义重大。

一、传统节日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提供文化基础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中,坚持以传统节日文化为新的突破口,有益于加深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土壤中逐步形成的人们对事物的价值问题的社会共识和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观点在人文维度的指向,它反映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趋势。[3]其次,中国传统节日形成过程与我国的传统历史文化凝聚和发展的过程紧密相连。传统节日传达出各族人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谐为美的社会伦理思想。[4]所以,人们内心深处对亲人、家乡和祖国的感情能够被传统节日活动所感染和唤起。最后,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一历史使命要求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的认同。大学生通过参与节日庆祝活动,切身感受传统节日所蕴含的节日文化,能极大地唤醒大学生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可以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正确的方向

高校以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为重任,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独特优势,建设好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阵地。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国内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价值取向功利化、传统民族精神弱化、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缺乏长期价值目标等不良现象。这种功利化的价值观趋向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产生不良影响。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5]。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丰富的价值观培育的内容,通过不断地去粗取精,并赋予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关键历史时期要求的积极因子,成为高校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同时,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高校人才培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精神力量,将感染和唤醒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和对文化同根同源的亲和力,成为抑制大学校园中价值取向功利化、传统民族精神弱化等不良现象的重要抗体。

(三)有助于大学生构筑共同思想基础

全国各族人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国家建设和大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前进指南,凝聚共同思想基础,鼓舞青年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要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时期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6]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不二法宝,为我们实现中国梦提供深厚的文明根基和强大的价值支撑。因此,以传统节日文化为新的突破点,利用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精神感召力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进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构筑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发掘传统节日文化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

(一)传统节日趣味性特点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传统节日的趣味性特点主要是指节日庆祝形式多样和庆祝活动主旨和内涵丰富多彩,这一特点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节日氛围。一方面,中国传统节日众多娱乐性的庆祝形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拜访和互动,是很多大学生乐于参与节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春节拜年、元宵节闹花灯以及端午节赛龙舟等,这些兼具民族特色、文化感染力和娱乐性的节日庆祝活动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传统节日庆祝活动中物质载体烘托出的节日主旨和氛围能感染大学生。传统节日活动的主旨都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表达出来,如春节的春联和年夜饭、元宵节的汤圆、中秋节的月饼等。这些传统节日的物质载体传递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吃和欣赏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深刻“体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总之,传统节日具有趣味性的庆祝形式和节日活动的良好氛围能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在体会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加深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传统节日生活性特点为培育过程提供有效切入点

传统节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包含着很多的生活内容,节日庆祝活动中的物质载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人们在节日活动中感受到更具亲和力的节日文化氛围。首先,传统节日生活化的活动内容增强培育活动的亲和力和实效性。传统节日的礼仪和习俗都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日常生活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培育氛围,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礼仪和节日庆典中,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其次,传统节日中源自日常生活的物质载体有助于大学生深刻了解节日文化。传统节日活动中的美食佳肴就是传达节日主旨的物质载体,例如元宵、饺子、月饼等。大学生在享用节日美食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总之,传统节日生活性特点为培育过程提供有效切入点,能减少大学生对培育过程的排斥感,增强培育活动实效性。

(三)传统节日周期往复的特点有助于强化培育效果

传统节日作为人们共同创造的文化习俗,其产生和发展与传统农耕文化紧密关联,节日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呈现周期性的特点。传统节日活动的周期性特点有助于大学生对培育内容的认同。一方面,通过长期的节日文化影响,有助于大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下,逐步认同传统节日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培育结果的持久力也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通过周期性的节日活动行为,有助于大学生深刻领会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义,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传统的节令和习俗是人们共同享受的文化符合,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资源和动力源泉。青年大学生不仅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满足个人的精神诉求,而且能在传统节日文化熏陶下构建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总之,周期往复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要义的认同。

三、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以政府部门文化建设为抓手,营造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环境

传统节日虽然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民间自发组织发展而来的传统节日礼仪和庆典活动。但是,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与传承离不开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政府的角色定位在于政策上给予支持,法律上完善制度,引领节日庆祝形式的科学创新,深耕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着力打造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品牌,努力营造积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首先,政府部门要完善保护传统节日的法律制度。政府部门通过加强立法,重视对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构建传统节日的法律保障。其次,政府加强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政策支持,鼓励青年大学生参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文创活动。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通过推行青年大学生文创圆梦计划,以补助奖励的形式鼓励大学生创业者参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主题文创活动中。同时,政府部门建构更多的文化实验室,为大学生展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创意提供创造场地和展演平台。大学生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文创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再次,积聚传统节日文化能量,共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品牌,营造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环境。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挖掘地方特色节日文化素材,实现传统节日内容与新科技的融合,建设中华传统节日活动体验基地,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品牌,并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国家展馆形式积极参加国际展会,提升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最后,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引导,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在传承中创新传统节日庆祝形式,丰富传统节日的现代化内涵,增添传统节日活动的吸引力。

(二)发挥高校的培育主导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培育环境

高校应借助其文化底蕴优势,教育者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实体建设为抓手,引导大学生重视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积极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义。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高校教育者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7],将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融入课堂,发挥教育者的培育引导作用。一方面是教育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生活化和现代化解读。另一方面是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教育中学习和借鉴传统节日物质化和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提升价值观培育效果。其次,加强传统节日文化的实体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培育环境。高校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推进实体建设,将教育活动与校园景观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文化感染力。高校通过开设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选修课和主题讲座等形式,为大学生构建学习、体验和交流传统节日文化的平台,营造校园核心价值观教育软环境。同时,高校以校园景观建设为着力点,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创新,让中华民族先辈的智慧在校园新载体上焕发光彩。例如,将教室、图书馆等悬挂的名人名言中的一部分替换为简洁通俗的传统节日诗词;在校园内做成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文化园或雕塑园,等等。再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主题的文创活动。高校通过搭建传统节日文化主题的文创工作坊,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文创作品比赛和优秀作品展览,引导大学生在文创活动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后,搭建渗透大学生生活的新媒体平台,主动占领高校思想引领高地。高校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主旨,积极设计和创造与培育主旨相关的网络文化产品,如网络动漫、手机APP等网络产品,结合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特征提升网络文化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培育引领作用。

(三)发挥家庭的培育基础作用,营造良好的家庭节日文化环境

家庭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单位,家庭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家庭氛围与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密不可分。首先,家长自觉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是前提。家长要坚持从我做起,在亲身经历的节日活动中理解传统节日活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家长只有做到自身知晓和理解,才能为家庭培育环境的营造奠定基础。其次,家长的行为示范是关键。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大学生。家长在理解传统节日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关系的前提下,言传身教,努力为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和传承贡献力量。最后,家长要把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在传承的基础上对传统节日庆祝的形式进行创新,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节日活动中。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及时指出大学生在培育活动中现的错误认知,及时讲解和答疑,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和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对传统节日活动庆祝形式实现改进和创新,吸引青年大学生主动参与到传统节日活动,使其在节日庆祝活动中感受和认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总之,通过家长的文化素养提升和行为示范,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培育环境。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黄海.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5-10-21.

[3]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7.

[4]薛晓芳.论传统节日文化的重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性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10(7):105-107.

[5]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503/c64094-29252264.html.

[6]井琪,崔宪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九十[J].前线,2015(7):43-46.

[7]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重要讲话精神[N].中国教育报,2017-03-13.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44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中国火炬(2011年3期)2011-08-15 06:5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