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伦理失范成因与对策

2017-03-28 15:46:47
传播与版权 2017年7期
关键词:主播网民伦理

杨 霞

网络直播伦理失范成因与对策

杨 霞

网络直播——网络时代催生的一个夺人眼球的新颖事物,正在以特有的运作机制以及直播方式,塑造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娱乐产业的全新面貌。然而在网络直播平台的高速火热发展之下,由于我们网络监管机制不到位、营销商利欲熏心、“奇葩”观众的无下限等原因,也出现了一系列直播内容的伦理失范问题。网络直播平台、网络直播主播以及网络直播观众应当共同努力解决网络直播失范问题。

网络直播;伦理失范;对策

[作 者]杨霞,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网络直播是在强大的互联网环境下产生的,在利用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互联网媒体介质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的即时状况展现给终端用户,以此满足用户各种需求的一种新的强交互性互联网新态势。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1]网络直播因其多受众、低门槛、高效益,以及双向性低成本、真实性传播内容、多样性获取方式、时空限定性弱而发展得风生水起。本文将就网络直播伦理失范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可行应对策略。

一、网络直播的伦理失范

(一)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的表现

1.直播内容杂乱。进入2017年,网络直播或迎来新的突破口和拐点。目前网络直播行业整体来说形势一片大好,但也存在暗流涌动的现象。在巨大的粉丝红利的驱动下,很多主播“顶风作案”,直播内容突破道德底线,游走于法律红线之外。例如央视曝光的直播乱象,一系列黄色低俗、封建迷信、血腥暴力、赌博欺诈的内容在“净网2017”重拳出击下仍不绝于网络直播空间。

2.过度消费女性。各大网络直播平台将“美女效应”作为其主要的盈利方式,事实证明非常有效。女性网络主播的数量超过了80%,与之对应的是受众中男性群体数量的庞大。网络直播平台和部分女性主播正是抓住了这一特征,在直播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迎合男性的需求和喜好,美女性感主播大行其道。因此,“美女效应”作为网络主播的“吸粉法宝”,也是网络直播最普遍的伦理师范现象。

3.网络群体事件易发。由于网络直播的双向互动性、透明性、实效性,容易成为社会热点问题集散地。在网络直播过程中,热点问题在众多网民的讨论、对峙和充分发酵后容易演变成网络群体性事件。例如,某网络游戏主播“小丽”在直播过程中与游戏中的队友产生矛盾,从而在直播过程中出现了冲突,整个冲突过程被全程直播,许多的网友也自动站队,参与到骂战中。该直播吸引了近500万的网友和游戏玩家观看,有些网友言辞激烈,甚至狂言要对主播进行人身伤害。网络直播中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引发网民集中闹事,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二)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的原因

1.“网络推手”的幕后操作。商家在卖商品时需要为自己的商品宣传造势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购买,他们所做的广告宣传不乏夸张虚假肆意鼓吹的内容。同样的,在网络直播行业中各主播间竞争相当的残酷激烈,为了争夺粉丝红利,其背后的资本助力者或主播本人常会运用“网络推手”来为自己打广告。例如,花钱购买“水军”“伪粉”等刷点击量打赏“输血”提高自己的知名度;雇佣“键盘手”“网络喷子”将矛头对向自己的竞争对手,恶意攻击毁坏竞争对手的形象;还可以在“网络推手”的帮助下“自编自导自演”来为自己塑造形象,从而获得关注。网络环境的虚拟性、网民的匿名性、网络监管的滞后性为“网络推手”的存在提供可能。

2.网络主播之间的恶性竞争。为了获取粉丝经济效益以及主播的“网红梦”,各主播之间竞争激烈,从刚开始的比脸蛋、比身材、比才艺发展到比色情、比下线、比奇特,“各尽所能”地讨好粉丝。主播们为了博出位、博眼球做出超出伦理道德范围的举动,制造爆点。网络主播间的恶性竞争导致网络直播内容丧失伦理道德底线,同时资本助力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也策划推出更具爆炸性、更有诱惑力的内容。

3.部分网友价值取向扭曲。现今网络直播的受众不仅限于追求潮流的年轻一辈,而是在各个年龄层不断延伸。在拥有庞大受众群体的同时,受众价值取向的参差不齐也为伦理失范埋下伏笔。大部分的网友观看网络直播是为了娱乐,消磨时间,也有一部分网友是为了发泄情绪,寻找存在感,还有一部分是抱着一种窥探、猎奇的心理观看网络直播。直播过程中这些网民会经常发送一些带有挑逗性、煽动性的言论,其他网友也会随波逐流,煽动怂恿主播。网络主播正是抓住了网民的这种特殊的欲望,在此基础上索要“礼物”。部分网民价值取向的扭曲为网络主播打开了财路,进而一发不可收拾,有了来钱的捷径,便很少有网络主播会走“正道”。

二、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的对策

(一)网络直播平台层面

1.净化直播内容。首先,网络直播平台层面的管理人员要做好对网络主播的培训工作。一方面,在网络主播注册账号以后要第一时间对这些主播进行“岗前培训”,明确界定哪些内容不能播,哪些会违反网络平台的规章制度,哪些内容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对于受大众追捧,符合、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鼓励宣传并给予政策支持。

其次,加大对直播内容的监督,在直播过程中如发现有不良信息或接到举报,在第一时间封锁该主播的账号。直播完成后要仔细对直播内容进行排查,及时删除不良信息,防止信息的蔓延传播。

2.改善行业竞争环境。当前的网络直播行业乌烟瘴气,大部分直播平台“心术不正”,奉行利益至上。一方面,无节制地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不注重直播内容的创新,盈利方式低俗粗暴。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以一名“网红”何某传播淫秽物品为线索,辗转重庆成功侦破一起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友视”传播淫秽物品案件。“友视”通过粉丝订阅主播方式,大量传播淫秽视频,这些视频在该平台上点击量大,传播范围广,影响恶劣。[2]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为低俗、色情的直播内容大开方便之门,更有甚者鼓励倡导策划平台主播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粉丝源。各直播平台应加大对网络直播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鼓励建立行业权威协会,制订相应的行业规则,引导各平台多样化发展和合作竞争,塑造各直播平台的品牌特色,给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内容享受,创新直播内容,实现盈利方式的多样性,明确平台和主播之间的劳务分配关系,打造良好的行业氛围。2017年5月4日,中国首个网络直播行业组织诞生,为改善行业竞争环境注入新的力量。

3.创新监管审查手段。网络直播不同于一般的传媒节目,其实时性直播加大了直播平台的监管审查难度。主播花样百出逃避网络监察,如涉黄直播“美女秀场”换“马甲”用暗语躲避监管追查。大多数的平台没有先进的审查设备和足够的工作人员对大量的直播内容进行实时有效的监察,这给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给了可乘之机。各网络直播平台应增加工作人员对直播内容做到实时的监察,对主播的举动、直播内容,网民的评论进行排查,各个直播房间设置人数限定以及敏感隐晦字眼的警报提示,普及各直播平台存储和回看直播内容的功能,便于日后的调查取证。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促进互联网直播行业良性有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朋友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国家信网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把网络直播束缚在政策的框架内,并组成联合检查组整治网络直播平台存在的乱象,将1879名严重违规网络主播纳入黑名单。[3]在“净网2017”的专项活动中,各地扫黄打非部门也集中力量开展违法违规网络直播专项整治,关闭了一批涉嫌传播色情信息的网络直播平台,对涉嫌犯罪的平台、主播及受益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文化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利用信息网络传播现场文艺表演的行为进行规范。[4]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的部门应该根据最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实施细节,补充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规范。

(二)网络主播自身层面

1.提升专业素养。网络主播要想长久地生存发展,必须通过系统、规范、专业化的学习与职业化的训练,实现网络主播理念和专业素养上的转型。大多数网络主播文化程度较低,只凭借自己的长相和才艺“混迹”于直播行业,使得主播的生命周期有限,网民产生视觉疲劳和欣赏厌倦。这就要求主播在直播内容遵守伦理道德的前提下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大量涉猎各类书籍,能够依靠自身的知识魅力吸引网民。拥有2270万微博粉丝的papi酱在直播过程中依靠自身的才华吸引了2000万网友观看直播,成为“网红界的一股清流”。

2.创新直播内容。当前,社会上对网路主播的评价普遍不好,大多数网民认为大部分网络主播“胸大无脑”,有颜值没涵养,直播的根本目的是想方设法骗取网民的“打赏”;直播内容千篇一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或是超出人们的接受范围,过于偏激。网民已经对主播的这些惯用伎俩产生免疫,难免迎来网络直播的瓶颈期。要使网络直播行业可持续发展,主播首先要创新直播内容,专注于直播内容的亲民化、知识化、阳光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与当前社会了主流文化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适应,积极宣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为直播内容注入更多正能量。网络主播可同广大网民探讨生活中的小善小举、社会上的实时新闻、普及政府的惠民政策等。

(三)网络直播受众层面

1.理性选择观看内容。网民的选择往往决定主播直播的内容,广大的网民朋友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素养,在选择观看直播内容时擦亮自己的眼睛,寻找能够提升自我、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直播内容,让低俗色情的直播内容没有市场来源。网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对自己工作学习有帮助的直播内容,在轻松的环境中武装自己的大脑。

对网络直播的信息进行鉴别和测评,用自己成熟的价值判断测量信息的真伪,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看目标,不被“标题党”和“香艳图片”带错路。其次,在观看直播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原则,不随风倒,有自己的价值评判标准。

2.自觉遵循网络伦理。网民应积极主动地接受网络伦理相关知识的教育,普及网络伦理知识及法律常识,做一名奉公守法的网络公民。网民在观看网络直播的过程中要严于律己,不发表偏执过激的言论,不盲目“打赏”炫富寻找存在感,自觉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自觉举报不良直播内容,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直播环境。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

[2]网红自拍淫秽视频上传被抓 曾参加知名综艺节目[EB/OL].http://sh.sina.com.cn/news/s/2017-05-02/detail-ify.

[3]1879名网络主播被纳入黑名单[N].东江时报,2017-04-03(A07).

[4]文化部大力度政治网络直播乱象 违规主播江北禁用[EB/OL].http://www.9ku.com/yule/content/20170228/146890.htm.

猜你喜欢
主播网民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第一次做小主播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遵义(2018年20期)2018-10-19 07:15:06
我是小主播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中国公路(2017年9期)2017-07-25 13:26:38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 02:30:52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