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洁
学前与小学衔接图书选题的问题分析
钟 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前与小学衔接图书,但是由于我国在这些方面起步较晚,相关图书市场还不够成熟,该阶段的图书选题还不够完善,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的成长教育助力不大。所以,必须对当下学前与小学衔接图书选题中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不断完善图书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幼儿图书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图书选题
[作 者]钟洁,新疆教育出版社。
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日渐迅速,我国图书出版业也呈日益繁荣的发展趋势,在家长重视孩子学前教育的大背景下,与之相适应的幼儿图书需求也与日俱增。学前与小学衔接阶段的图书是幼儿图书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图书是其转型的一个重要辅助工具。如何完善图书选题中的问题,做好幼儿学前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是当下出版人应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幼儿学前与小学的衔接阶段是幼儿学习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这一时期,转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质量高低,一旦处理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学前与小学衔接教育问题在中国这几年才受到关注,此前一直是社会和人们忽视的问题。近几年,学术界人士和家长对学前和小学的教育工作加大了关注度,促使其成为当下人们值得思考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人们的关注度日渐增多,市场上出现的学前与小学衔接类图书数量也在呈上升趋势,但是由于起步晚、发展不完善、师资队伍薄弱等客观因素,该领域的图书选题还存在许多的问题[1]。
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学前与小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教育阶段,要认识它们的差别,如:在幼儿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为主,主要是通过“玩”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学前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观,学会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初步判断是非对错,对外部世界有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学习简单的社会交往等。但是小学教育却开始以传授知识为主,学习任务逐渐加重,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以便为以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在进行衔接图书编辑时,一定要认真分析幼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幼儿心理特点、学习能力,个人的知识承受能力,特别是过渡期的认知能力,以便图书内容适于学生的成长发展。现阶段,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奉行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没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忽略孩子的承受能力,加大了幼儿的学习强度,过于要求幼儿的知识储备。为适应家长的需求,各种“超负荷”的图书充斥着图书市场,这种图书的流通不利于学生在过渡期的学习生活,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2-5]。
建立健全专业化的编辑队伍。理论上讲,从事学前与幼儿衔接图书的编写人员应该有学前教育教师、小学教育教师、幼儿教育专家、儿童心理学家等。但在实际书籍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相对单一,这就严重影响了相关图书的出版质量,直接影响幼儿后期的学习。例如:如果在图书初期立项时,编写人员是一名小学教师,他可能更多的是站在小学教学的角度开展学籍的设计编写工作,虽然他们会很好地掌握幼儿在刚入小学时接受知识教育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提出解决措施,充分考虑学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需要补充的文化知识。但是,在书籍内容设计时,可能难免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忽略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不利于幼儿学习工作的开展。当然如果单纯让学前教育的教师进行图书编写,由于学前教师对于小学教育工作了解不够充分很可能导致内容出现偏离,不够典型,过多地关注学生进入小学学习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无法很好地概括整个过渡阶段等[5-6]。
因此,在对学前与小学衔接图书进行编辑前,可以组建一支学前教师、小学教师、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共同组成的专业化编写团队,以实现图书内容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在进行图书编辑时,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市场调查,包括家长的调查、幼儿园实地考察、保教测试等,以便图书内容适合教学实际,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图书内容进行检查整理,提高图书质量[7-8]。
由于认知上的误区,导致市面上部门学前与幼儿衔接图书在编辑内容上出现偏离,大都过于偏重小学知识的提前预习工作,使衔接图书基本是清一色的小学入门知识,大多由汉字、拼音、数学、英语等内容组成。这些书籍内容相比小学书本知识来讲,没有太大的差别,对于仍然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学生或者是由幼儿园即将步入小学的孩子来讲,难度系数过大,枯燥乏味,不利于他们在幼儿阶段的学习,容易让学生他们产生挫败感,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很多时候,这些孩子由于提前接受了这些教育,接触了这些知识,导致其在小学课堂产生浮躁、敷衍等心理,不仅不利于他们学习小学课程,而且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10]。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学习,在进行图书选题时,应该站在孩子全面发展的角度,从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身心发展的要求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在图书内容选题策划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过于偏重小学书本知识,小学衔接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提前预知即将要学的知识点,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技能、自觉学习能力及思维方法,以便能够快速地适应小学生活。编辑人员在选题和编辑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与方法、品质并重,在知识编撰过程中要降低难度,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帮助孩子从这个过渡期成功转型。
学前与小学衔接图书的读者主要是学前阶段的幼儿和家长,无论是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还是小学阶段的教师基本很少对此类图书有所涉猎。从学生的发展来讲,幼儿在进行学前与小学的衔接转型时需要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幼儿本人和家长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此类图书不仅要面向幼儿和家长,更要面对教师。但是,当前面对教师的相关衔接类图书还相对较少,市场上还缺乏指导教师开展衔接教育工作的各类图书资料,有些图书出版社在进行相关图书编撰的时候缺少对此类图书的解释说明,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相关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影响教师有效地进行幼儿学前和小学的衔接教育工作。因此,在对图书进行选题策划与图书编写的时候,要将相关配套指导说明纳入图书编写计划中,对图书中的相关教育内容进行配套的解释说明,有侧重点地对其专业内容进行标注,指导教师的教育活动。由于幼儿衔接教育工作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如何对其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选择最佳的教育方式开展幼儿学前与小学的衔接教育活动,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转型过渡,为日后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是当下学前编辑在选题时思考的重要问题。现阶段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心智和知识接受能力估计出现错误,忽略了开展幼儿衔接教育工作的必要性,这不利于日后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必须编写相关衔接教育图书,并附带相关的解释说明,以便加深教育工作者对于相关教育工作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辅助教育工作者开展幼儿的学前和小学的衔接教学工作,提高教师对于相关教育问题的解决能力。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数字化技术广泛运用于教学工作中。电子书籍因其方便便携、随时可阅读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广受人们的欢迎。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有关学前与小学衔接教育的电子图书却屈指可数,大部分还停留在纸质媒介阶段。所以,应该适当开发一些电子图书和周边产品,供孩子课堂学习和课后阅读,丰富教学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更好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于编辑的图书首先要在出版前进行调查研究,包括对于学生、教师、家长及专家学者四方的调查,确保书籍内容的科学合理切实可行。新时期,在文化氛围日益浓郁的今天,做好学前与小学衔接图书的选题工作,让老师和家长在阅读学习中了解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心理情况,提高老师和家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更应该根据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老师的相关知识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以便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学前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已经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作为编辑,我们应该加强相关书籍的研究和出版,帮助学生轻松地从幼儿学前阶段过渡到小学学习中,为学生的学习生涯做好铺垫,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1]祝洁.儿童图书选题策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闻世界,2013(6):290-291.
[2]林鸿.浅谈中小学教辅图书的选题开发策略[J].商,2013(8):200.
[3]寿天舒.我国少儿图书出版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5(3):38-39.
[4]赵玮.幼小衔接图书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出版参考,2016(7):33-34.
[5]滕春玲.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27.
[6]何惠丽.学前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2015(23):149-150.
[7]阮丹玲,探讨关于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性问题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3(32):15.
[8]刘玉军.从问题入手的引进版图书选题开发模式初探[J].出版科学,2008,16(3):28-31.
[9]刘明辉,李智慧.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图书选题风险管理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5):32-36.
[10]汪丽娜.学前与小学语文教育衔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2015(37):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