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锐
影视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影视艺术鉴赏在影视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1]
早在1996年,国家教委就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要求将“大学影视鉴赏”作为高校拟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之一。200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13号)明确要求普通高校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其中“影视鉴赏”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之列。
目前,虽然很多高校已开设了影视课程,但课程的内容、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必须重构影视鉴赏课程的内容体系,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明确价值定位,进行理念革新和实践探索,以切实发挥影视鉴赏课程的艺术教育和美育功能。[2]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在这样的历史要求下,发挥艺术类通识课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服务的功能显得更加紧迫。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影视鉴赏课程体系应进一步优化。
怎样在大学生美育中将影视鉴赏教学与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进行课程定位的主要依据,也是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条件。[3]
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对象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影视鉴赏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他们不需要接受专业化的影视课程体系教育,而是为了开阔视野、丰富情感、提高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这就决定了影视鉴赏课程的主要内容不是艰深的影视专业理论知识,而应是影视文化基本常识和影视鉴赏方法的介绍。
应用型人才是知识、能力及素质协调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并且是具有团队合作、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4]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作为应用型经济类本科院校,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统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外经贸人才。影视鉴赏作为全校人文艺术类选修课,应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仅应承担起人文艺术素质教育的任务,还应兼顾产业意识,实现公共选修课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影视鉴赏课程应具有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和为专业素质培养服务这两大功能。其课程目标应设定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了解影视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影视鉴赏的一般方法,掌握影视评论的基本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欣赏中外优秀影视作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观念,提高学生独立的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5]并通过对中外优秀影视作品的鉴赏,拓展大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塑造大学生高尚的人格,完善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对影视文化和影视文化产业的了解,强化学生的产业意识和经济观念,培养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民族自信心和使命感。
影视鉴赏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泛,精选内容、与时俱进、正确引领对于学生认识影视、提高影视艺术的欣赏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掌握大学生这个青年群体求新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分析经典电影、解读经典段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最新影视动态,解读当下电影所体现的文化审美趣味,指导分析当下电影的现象。比如每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盛典、境外剧、魔幻片等,授课教师都会实时关注,使课程内容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感。当然在向学生推介电影新作的时候,要注意对电影思想内涵的正确解读,做到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如欣赏《拆弹部队》时,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影片所表达的战争吞噬人性、扭曲人性的主题,还要让学生意识到影片塑造了美国拯救世界的国家形象,是意识形态的渗透。再如理解经典动画电影中的正义、和平、环保、成长等主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了解中国动画电影的曾经辉煌和复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实现民族文化自强的使命感。同时,动漫产业、影视文化产业的涉及是对学生产业经济方面的渗透,对动画电影中文化意识形态的揭示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精神的培养。这种课程内容的选择体现了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符合经济类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目标,体现了教书育人的教育原则。
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确定了“四减、三增、两加强、一贯穿”的基本思路,即“减少课内学时、必修学时、理论学时和总学时”;“增加课外学时、选修学时和实践学时”;“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影视鉴赏作为全校人文艺术类选修课应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和谐统一,更好地体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影视鉴赏授课教师通过精讲理论,丰富课程活动方式,加大实践力度,拓展教学空间。新的影视鉴赏教学大纲完成了“理论+实践”课程结构的调整,实践比例增大,实践形式更加多样化和新颖化,初步构建了“理论讲授—观看相关影视片断—结合案例再分析理论”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热点问题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判断,通过影视歌曲鉴赏唤起学生情感共鸣,通过微电影制作、影视评论微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影视作品配音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突破自我的平台。综合多种课堂实践活动,实现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和素质教育。
团队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保障。在影视鉴赏课程体系优化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师课程改革和研究的能力,团队建设成为工作中心之一。实践证明,单打独斗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改革的重任,必须发挥团队精神,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攻坚克难。课程组成员分工合作,在更新教学内容、增设教学环节等过程中,集体研讨,多方交流,商定项目实施方案并逐步推进。注重总体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技能互补为原则,以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等为基本形式,设定教科研研究方向,提高团队的课程改革与研究能力,为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了师资保障。
课程建设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参加各级各类的评课、赛课为契机,梳理课程思路,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形式,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微课、网络课程等,使课程建设在新媒体的历史条件下开始迈向一个新台阶。
在翻转课堂成为新的时代潮流的大背景下,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扩大课程知识容量,拓宽学生自学途径。如建设影视鉴赏课件库,达到课堂讲授内容有课件,课上不讲的内容也提供课件,利于学生自学和知识拓展;建设影视鉴赏视频资源库,提供中外经典名著100部,对于学生的课外影视作品欣赏提供便利和正确导向;介绍相关电视节目和网站,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精选影视作品,深入浅出地赏析,编写8万余字的具有时代气息和外经贸人才培养特色的校内讲义,切实为课堂教学服务。
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影视形式的竞赛,鼓励学生撰写相关学术论文或文艺作品,巩固教学成果。细心留存学生的优秀作品,包括书面作业、PPT制作、微电影制作等,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素材,并起到示范作用。
影视鉴赏课题组通过改革研究与实践,构建了与学生实际水平与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计了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相吻合的教学内容,采用新颖丰富的课堂活动方式,利用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全方位、多手段、多形式地丰富理论与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影视艺术教学水平,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更好地实现了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和为专业素质培养服务功能。
[1]彭爱华.影视文化教育引入中职语文教学的途径与方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张云波.普通高校影视鉴赏课教学改革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134-135.
[3]胡学军.浅谈大学生美育中的影视欣赏课教学[J].电影评介,2007(11):70-71.
[4]唐姊茜.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影视广告欣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177-178.
[5]杨锐.影视鉴赏课程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1(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