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银环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4)
英语中的隐喻修辞格及其翻译技巧
侯银环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4)
隐喻是英语语言的特征之一。对于大学生来说,理解和翻译好英语中的隐喻是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回顾了英语隐喻的相关研究,介绍了英语隐喻翻译中的主要障碍,对英语隐喻的翻译技巧做了研究。希望通过对英语隐喻翻译技巧的分析,帮助译者尽可能地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隐喻;翻译技巧;修辞格
作为英文当中重要的一种修辞格,隐喻能够很好地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牛津字典对隐喻定义为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名称恰当地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名称。隐喻的翻译无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深刻理解原文当中的隐喻手法,又要恰当美妙地在译文中体现,这样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作者的风格和思想,同时又能让读者觉得浅显易懂。
1.1 修辞隐喻
Aristotle 是隐喻研究杰出的代表人物,在《论修辞》和《诗学》中,他对隐喻的定义是:将某一事物的名称用来指称另一事物。同时指出了隐喻的4类转嫁方式:①从物类(genus)到物种(species); ②从物种(species)到物类(genus); ③ 从甲物种(species)到乙物种(species); ④类比(analogy)。他主要是从修辞角度来界定隐喻本质的,认为隐喻只是一种修辞工具,主要用于文学作品中,并强调其在诗歌中的作用。这种传统的修辞隐喻理论虽然有不足和缺陷之处,但是却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之前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为一种研究隐喻现象的重要视角,它也为后来新的隐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参照物。
1.2 认知隐喻
对于认知隐喻的研究当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在《Metaphors We Live by》(1980) 一书中指出: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件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件事物。Lakoff和Johnson通过对大量隐喻的研究分析认为:人类的概念系统主要是隐喻性的;人们日常的语言、思维和行动所依据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都是隐喻性的。他们将隐喻看作是人类体验世界、思维和生活的一种方式。认知隐喻引入了一个相对较新的视角来研究认识世界,但是也未能跳出语言的束缚。
1.3 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Halliday提出的。他在《功能语法导论》(Halliday, 1985)最后一章指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这便是语法隐喻。Halliday提出,语法隐喻也是一种相互转换,是用一种语法手段来代替另外一种语法手段,其产生的基础是范畴转换。他将语法隐喻划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形式。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探讨的是语言功能的不同体现,不同的体现过程中因为语言的张力而存在功能上的传递性,这种传递性就是产生语法隐喻的根本前提。Halliday的语法隐喻理论不仅是其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使人们认识到了隐喻化与人类认知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2.1 忽视隐喻背后的文化含义
隐喻是语言的一大特征,深深扎根于文化,它承载并反映着文化。不同民族的人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因此隐喻就具有了差异性和多样性。隐喻的翻译过程就是译者对不同社会文化理解和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都受制于原语和译语各自的文化背景。理解时不能脱离原语言的社会文化因素,要准确把握原语的意义和包含的文化信息;表达时要将理解的意义贴切地表达,同时要符合译语的文化习惯。所以,作为隐喻翻译的译者,必须熟悉两种文化,才能打破障碍,避免扭曲意义。
比如“dog”,在英语国家里狗被视为家庭的一份子或者朋友,因此狗的隐喻多是褒义的。如“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old dog”(行家),“a lucky dog”(幸运的人)。而在中国的语言文化里,狗的隐喻是贬义的,像“狗眼看人低,走狗,狼心狗肺,狗腿子”等等。再看一个例子:Europe was a heap of swords piled as delicately as jackstraws. 欧洲是一堆像挑棒游戏一样微妙地堆起来的刀剑(不可能抽出一根而不动其余的)。挑棒游戏是特定于英语文化的一种游戏,如果只是从字面上翻译,中国读者肯定会一头雾水。因此后面进一步的解释是非常必要的,能够让译语的意思表达地更加完整,从而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在翻译带有明显文化特征的隐喻时,须在可接受性和恰当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契合点。一方面要考虑到读者对于译语的可接受程度,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译语是否准确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只有综合平衡了这两个方面,才能处理好隐喻的翻译。
2.2 忽视隐喻的语境
隐喻是人类认知基本的方式之一,对于隐喻的理解,语境因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语言的意义一方面来自于词汇和句法本身,另一方面还依赖特定的语境。语境,狭义上来看,是指语言的上下文,也就是语言方面的知识;广义上来说,语境不仅包含语言知识,还包含语言之外的知识:背景知识、情景知识、交际双方的了解。隐喻的产生与理解都与语境密切相关。语境知识在隐喻理解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语境本身的特点对隐喻理解的影响、语境信息的量对隐喻的理解的影响、人类知识结构对隐喻理解的影响。
例如,①His friends are houseplants. ②The old rock is becoming brittle with age. ③An atom is a solar system.④Society is a sea. 在例①中,houseplants为这一隐喻提供了语境,其指的是室内观赏植物,那就可以理解这个句子的隐喻:他的朋友只能用来装饰脸面,只可同甘、不能共苦;例②中,理解这个隐喻完全取决于情景语境,如果是在谈论有关地质岩石的场合,就只能做本义理解,如果谈论的是一位固执倔强的老教授,那就要作隐喻的理解;例③中,运用太阳系的构成及运行规律生动地解释了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对于这个隐喻的理解依赖于喻体所涉及到的背景知识;例④中,说话者是以什么视角看待大海的?是以什么态度看待社会的?他的主观语境决定了这个隐喻的意义,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主观语境,就难以准确理解这一类型的隐喻。
2.3 缺乏常识
对于一个译者来说,常识是知识储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常识的译者可以翻译出好的作品,对于隐喻的翻译来说,更是如此。正如前面所探讨过的,隐喻是深深扎根于语言和文化的,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的隐喻也大量涌现出来。所以对于译者来说,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和知识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翻译的过程中越过障碍。译者的常识不应该受局限,而是要涉猎到方方面面,涵盖基本技能、历史地理、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具备的常识越多,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越能够得心应手。
例如:They wanted to get into the fun before the whole thing turned belly up.(他们想在事情结束之前好好放松放松)。上面这个隐喻的翻译就涉及到了生活常识:鱼死了,它的肚皮会朝上翻,所以当译者具备这个常识时就很容易理解这个隐喻所暗指的意思。“the whole thing turned belly up”means “the whole things is over”。
3.1 完全对等隐喻的翻译
虽然世界上各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但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里所获得的经验有很多一部分是相似的,反映在认知理解上也有很大的相似,所以,必然会出现源语向目标语映射方式相同的隐喻,这类隐喻就被称为完全对等隐喻。这类隐喻的翻译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是直接翻译法。比如“add fuel to the fire”(火上浇油);“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浑水摸鱼)等。
二是将隐喻转译成明喻。在英语中隐喻使用频繁,但是在汉语中明喻的使用频率更高,因此可以将一些隐喻转译成明喻。这样做既符合了汉语的表达习惯,同时也保留了源语的比喻和喻义。
如:The burly fellow suddenly knocked Jack down and showered blows.(这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突然把杰克击倒,拳头像雨点般落在他身上)
The man has got the brain of a donkey.(那个男的笨得像驴)
A policeman waved me out of the snake of traffic and flagged me to a stop. (一位警察招手要我从长蛇般的车流中出来,并招呼我停下)
3.2 相关联隐喻的翻译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完全对等隐喻是少数存在的,大多数的隐喻其实是相关联的。受不同的社会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人们在使用隐喻时会用不同源域的形象,来映射相同的目标域,这就是相关联隐喻。在翻译这类隐喻时,就要在汉语中寻找恰当的相应隐喻加以转换,这种策略叫做转换策略。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像“a cat on a hot tin roof”(热锅上的蚂蚁);“a black sheep”(害群之马);“talk horse”(吹牛);“to 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挂羊头卖狗肉)等;Seeing no further than their noses, some are running away from the problem.(有些人鼠目寸光,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
3.3 带有文化个性隐喻的翻译
在英语中,有一部分隐喻涉及到了历史事件、文学典故等文化因素,在翻译时要采取异化翻译的策略,异化翻译就是译者要以源语或原文为归宿,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从而丰富目的语文化,促进文化相互交流。异化翻译策略主要有以下两种具体的方法:
一是保留隐喻,加注。例如:①He is a modern Samon.. 他是现代参孙武式的大力士。(注:参孙武是圣经中的一个人物,以身强力壮著称)②The enemy was close behind him and the bridge over the ravine was rotten and swaying. Caught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he hesitated as to where to turn next. 敌人在身后紧追,而横跨深谷上的那座桥腐烂不堪,摇摇欲坠。他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注:Scylla and Charybdis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的两个女妖。)
二是舍弃喻体,意译。例如:①It's time to bring the family skeleton out of the cupboard. (到了该揭家丑的时候了)。②His death was the last straw to her hardships. (他的去世使她无法忍受艰难困苦的生活)
隐喻被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和语言交际中,对隐喻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其翻译策略的探讨都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受地域、认知、思维和文化的制约,隐喻的翻译中无可避免出现一定的难题。因此,译者在翻译英语隐喻时,应考虑到文化、语境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灵活选用恰当的、传神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使译文既能准确完整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同时又能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从而做到形神兼顾,有效促进文化交流。
[1]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0.
[2] 胡曙中. 美国新修辞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3]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 束定芳. 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特点[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
[5] 魏继东. 篇章隐喻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6] 徐莉娜. 隐喻语的翻译[J]. 中国翻译, 1999(4).
[7]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Study on English Metaphors and Its Translation
HOU Yin-huan
(Shanxi Conservancy Technical College, Yuncheng 044004, China)
Metaphor is one feature of English language. For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t is a challenging job to understand and translate English metaphors. Some studies on English metaphors are firstly recalled; and then the main obstacles in English metaphor translation are introduced; some skills for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metaphor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lastly, hoping to help translators avoid distortion in translation.
metaphors; translation skills; rhetoric
2016-10-24
侯银环(1984-),女,山西临汾人,助教,大学,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工作。
H315
A
1673-0496(2017)02-0076-03
10.14079/j.cnki.cn42-1745/tv.2017.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