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人之于素质教育

2017-03-28 09:40周中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育学草根素质教育

周中梁



教育学人之于素质教育

周中梁

(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四川汶川 623002)

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教育学人与素质教育相互需要。教育学人既要提升自身理论素养,更要在实践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但要指导和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而且也要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教育学人必须寻求社会合力,以完成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

教育学人;素质教育;实践;理论;草根教育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教育学人在学习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同时,在本土也产生了大量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教育学人从无到有、从零碎到系统逐渐厘清了素质教育理论,并用以指导中国的教育实践,推动中国教育向前迈进。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强调教育学人对素质教育的巨大贡献,对树立中国教育学人的理论自信、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育学人的理论研究

教育学人对素质教育理论的贡献。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要求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这便决定了教育的政治性,在阶级社会里更具有阶级性。中国的教育当然要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在矫正应试教育弊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总结,凝聚着整个中国教育学人的智慧和心血。素质教育体现着国家的教育意志,一般把1987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柳斌作为“素质教育”的首倡者,但柳斌却说“至于谁最先提出来不是关键,我也搞不清”[1]。素质教育本身即为新时代标志,无论由谁提出,均无愧于教育学人的称号。素质教育的时代性、中国性、基础性标志着素质教育是中国一场伟大的教育革命。素质教育一词从提出到被承认,从模糊到清晰,是教育学人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从现象到本质思考探索的结晶。教育学人从素质、素质教育概念出发,逐渐厘清了素质教育的特点、种类、目标、范畴、模式、保障机制以及评价体系等、也厘清了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素质教育与古今中外的各种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关系等,从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

教育学人破立结合,回答对素质教育的质疑。从全国范围看,理论界反对素质教育以萧宗六、王策三、黄甫全为代表,他们提出素质教育悖论[2]、素质教育就是“轻视知识”的教育[3]、“素质教育”的说法值得商榷[4]等观点。素质教育是国家制定的教育战略,这种反对其实是难能可贵的,值得尊重,不能简单“扣帽子”“打棍子”。真理是不怕辩论的,素质教育当然也不怕。尊重反对的声音并不意味着同意他们的观点,因此教育学人的反驳也是必要的。比如张正江《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就反驳了王策三的观点[5]。“素质教育”的说法值得商榷,但“什么教育”更恰当呢?从绝对意义上讲,没有十全十美的“什么教育”,甚至连“教育”一词也不是那么完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有“什么教育”比素质教育更能体现中国教育的时代性?更能成为国家战略并得到社会公认呢?词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为什么一定要固守素质本身的原始意义——“先天的遗传素质”呢?素质教育或许有悖论,但素质、素质教育有定论,这种定论体现在国家的文件甚至法律中,这种定论其实就是对悖论的消解。中国高考三所“牛校”是“应试教育”的样板,在中国当代素质教育的沃土里恣意生长,在升学率上使很多素质教育的典范“相形见绌”。但没有高考牛校,全国范围的升学率是一样的,高考“牛校”加剧了区域升学率的落差,这和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素质教育理念是相悖的。由于持续对学生身心高强度的压力,尽管可能考上了所谓理想高校,但很难说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有利。

教育学人的理论修为。教育学人是中国学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打磨自己的理论修为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教育学人要深入钻研各种教育理论以获取素质教育理论的滋养,在进行学术研究的时候,要静下心来,沉得住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学术操守。什么叫“研究”?所谓“研”,细细磨也;所谓“究”,追本溯源也。教育学人要对得起研究二字。教育学人不应以获得鲜花掌声为宗旨,而应以获得教育的真谛真理为追求。在当今中国,让素质教育学从混沌到清晰,成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并在世界上发扬光大,应该是教育学人的最大幸福。教育学人要容纳与自己不同的观点,“文人相轻”是大忌,教育学人应群策群力,共同扛起素质教育的旗帜。

二、教育学人的实践走向

实践是教育学人对素质教育质疑者的最好回答。自素质教育理念提出后,质疑就从未停止。质疑反对与素质教育相伴相生。赞成和反对谁更有道理,谁更接近真理?权力指挥不了真理,金钱买不了真理、富贵诱惑不了真理。只有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面对素质教育的质疑,教育学人唯有走实践的道路。素质教育理论哪里来?实践中来。素质教育理论哪里去?实践中去。教育学人要深知,实践才是素质教育的活水之源、生命之本。教育学人不要怕实践,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培育出素质教育的鲜活理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先进的教育理论总是在实践中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从孔子的启发式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到杜威的进步教育,毫无例外都是实践的宠儿。离开了实践,素质教育必然寿终正寝。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对素质教育来讲,最好不过。自然科学的纯理论研究可以在理论中演绎、生成理论,但素质教育属于教育,只能走实践的道路,妄想单纯在教育理论中演绎、生成。

素质教育指导和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从素质教育的模式看,无论是情境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愉快教育等等,似乎都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情境教育由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的语文教师李吉林创立,她几十年坚持情境教育,历经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堂三步,其情境教育成果蝉联首届和第二届“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教育成果一等奖”。在中国土地上产生的情境教育已经走向了国际,李吉林是教育学人的榜样。教育学人来源有两类,一是高校(主要是师范院校的教育学院)和研究院所,二是中小学。但我们耳熟能详的素质教育模式创立者几乎都是中小学老师,除了李吉林之外,刘京海、魏书生、钱梦龙、孙春成、邱学华、聂立柯、蔡澄清、张思中、马承等等,都来自中小学,每一个人名的背后都有一段长长的厚重的教书育人史。反观师范院校的教育学人却相形见绌。师范院校的教育学教师似乎“自然”就是教育学人,因为他们“把握”着教育学理论,而中小学教师要在中小学“摸爬滚打”逐渐成长为教育学人,因为他们的“摸爬滚打”符合了教育理论,李吉林、刘京海等成为中小学教育学人的杰出代表,称呼他们教育家、教育大家可能更恰当。中小学刘京海的实践性的成功教育如火如荼,很多国家都来取经,而高师师胜杰的理论性的成功教育却“悄无声息”,没有什么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素质教育应首先服务于中小学教育教学,高师的教育学人不但要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更重要的是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否则是“纸上谈兵”,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现在很多高校都在转向应用型,转型首先是思想、行为的转型。对高师的教育学人而言,真真切切地参与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就是教育学人的应用性转型。

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素质教育。除少数反对质疑外,绝大多数高校教育学人赞成素质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研究素质教育,但奇怪的是,他们以注入式或者“应试教育”模式传授素质教育理论,这令人困惑和费解。改变矛盾的唯一方式就是素质教育方式,正如《规划纲要》说的那样,“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一讲到底”必须改变,在课堂教学中降低讲授法的时间比例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直接体现。杜郎口中学倡导“10+35”教学模式,教师在一节课讲授时间不超过10分钟,杜郎口中学是农村中学的成功范例,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切实体现了素质教育观念。有些学校单纯照搬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没有真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结果失败了,反诬称“杜郎口模式就是大骗局”。金庸武侠小说人物张无忌学习太极拳,当忘掉所有招式就真正学会了,这用于比喻学习素质教育模式再好不过了。杜郎口中学之所以值得多数学校特别是高校学习,就在于它因地制宜地贯彻了素质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教学模式的模仿。各种“成功”的教学模式炫花了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大脑必须清醒。在高校中,课外活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各种文体活动、政治教育活动、师生交往、校园文化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高校应该在教学中、在教育中成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榜样,高校的教育学人应该大有作为。

三、教育学人寻求社会合力

依靠政府。我们的党是人民的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党和政府和人民是心连心,党和政府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就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终极追求。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教育途径,教育学人应该相信政府、依靠政府,并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建言献策。教育学人的影响力不应像以往那样单纯体现在学术著作上,而应是向相关政府部门出谋划策。教育是一种适度的艺术,这种度的把握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我们曾经冒进过,我们也曾守旧过,教育学人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把自己的教育智慧体现在政府的文件措施中。各级政府部门都应该完善相应的教育智囊团,中央、省级部门还做得不错,但地市级以下改进空间比较大。素质教育战略越往下级政府就越走样变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缺乏教育学人的监督、帮助无疑也是原因之一,在基层教育部门存在着领导一言堂、拍脑袋决策、朝令夕改现象,如果教育学人参与其中,相信素质教育现状会有较大改观。

规范社会办学。由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个人的发展也不平衡,尽管我们主张共同富裕,但现实的确有贫有富。人们希望通过教育的多投入换来教育的多产出——孩子优于一般人的良好发展。基于此,社会力量办学是必要的,国家也是支持的。但社会力量办学体现的更多是个人意志而不是国家意志,他们用办企业的模式办教育,因此必须加以规范。各类私立学校既然是学校,那教书育人也是私立学校的神圣使命,国家的素质教育战略在私立学校也应该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用天价挖公立学校优秀教师、“应试教育”变本加厉、到处“招兵买马”设立分校等应视同不正当竞争,应该加以规范。现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是国家战略,有的企业嗅到“商机”,设立私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首届学生就招了一千以上,远远大于公立学校首届招生数。高考总分750分,而这类学校的最低录取分数只有180分,门槛未免太低。公立学校应是我国教育的主体,私立民办学校是必要补充,绝不能喧宾夺主;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国民教育,公立学校更应该是重中之重,少量适度的私立学校就可以了;师范教育类专业录取分应有合格达标的最低标准,没有合格达标的考生,哪怕上了相应的专科、本科录取线也不应录取,私立学校也不例外;企业办教育可以,但企图通过办教育谋取暴利不可以。教育学人应该和政府一道,促进社会力量有序办学、良性发展。

重视家庭教育。一个好校长意味着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一个好班级,可一个好班级也是良莠不齐,根本原因是家庭教育的良莠不齐。素质教育似乎处于高原期,其中一个原因是得不到家长全心全意的衷心拥护。多数家长是欢迎素质教育的,但他们不愿冒险尝试,因为担心这会对孩子的成绩和升学造成影响。尽管教育学人相信,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不会导致学生成绩、升学率下降,但家长们不相信。这需要教育学人采取措施,改变家长的观念,让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学校的教育观念、国家的素质教育观念契合一致。比如采用家长学校、家长沙龙、家长委员会等形式,通过座谈、访问、讲座等方式将素质教育观念传授给家长,尤其可充分运用QQ、微信等现代交流工具。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让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国家素质教育战略方向一致,对教育学人来说依然任重道远。

重视草根教育。草根教育是不知名的教育工作者所提出的教育主张和作法。草根—教育学人—教育家是教育工作者的发展路径。草根是相对的,教育学人从草根中来,以教育家的胸襟走向未来。忽视草根教育,教育学人就没有未来,就不可能真正成长为教育家。草根教育是教育学人的营养。草根教育因其草根性、片断性、偶然性也许难登大雅之堂,但其生活性、实践性、创新性却值得充分重视。草根教育有先天的不足,也有难能可贵的优势。教育学人不应该眼睛只盯着上天,而应脚踏实地重视草根教育实践。将草根教育予以提炼和升华,就可能成为国家教育主张和措施。对草根教育的不屑是教育学人的大忌。

教育学人轻装上阵。多数教育学人既从事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在进行教育理论研究。尽管国家逐渐取消中小学评职、评优的论文条件,但身为教育学人就应该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内在要求和动力,教育学人沉浸在自觉的教育研究中本身就是最大的幸福。现在教育学人的研究背上了职称、荣誉、工资福利、社会的赞许等诸多包袱,从而带上了比较浓厚的功利色彩,注定其研究的先天不足。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回归教育学人的本来面目。

四、教育学人直面教师资格证考试

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行下,教育部门对教师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能力,也要拥有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人格[6]。以往的师范专业学生,只要在校内通过了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便能获得教师资格证。“既是教练又是裁判”的师范教育备受质疑。高校人文素质课虽然开展了二十多年,但仍然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7]。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推行,使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非师范生也能从教,意味着部分师范生因未通过考试失去从教资格。从学校角度出发,如果多数师范生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势必影响专业招生。面临巨大压力,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逐渐走向了统一考试。这有利有弊,虽有利于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整合,但失去了教学的个性色彩,“应试”性加强。由于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是国家政策,教育学人应正确面对。教育学人既要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又要保持职业操守,尤其要意识到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旨在使师范生将来能够教书育人,而不单是为了获得教师资格证。

素质教育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的历史使命。现在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最好时机,也是中国教育学人的最好时代。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学人都行动起来,群策群力、鼓足干劲,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力争在世界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 孙云晓,洪明.挑战与回应:素质教育不朽使命——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J].少年儿童研究,2009(10):24-30.

[2] 黄甫全.素质教育悖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96(5):81-87.

[3] 王策三.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61-65.

[4] 萧宗六.“素质教育”的说法值得商榷[J],班主任之友,1995(3):4-5.

[5] 张正江.素质教育是轻视知识的教育吗?——与王策三先生商榷[J].全球教育展望,2004(10):8-13.

[6] 郭荣江.小学全科教师音乐素质探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6):154-156.

[7] 陶永莉.慕课与高校人文素质课的契合问题探讨——以“互联网+教育”为背景[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2-116.

(责任编辑:李朝平)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dagogy People and Quality Education

ZHOU Zhongliang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socialist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China’s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world. The pedagogy people and quality education are mutually needed. The former needs not only to polish their theory of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n practice. They have to guide and participat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as well as to carry out 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They must seek the resultant force of society and accomplish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pedagogy people;quality education;practice;theory;Grassroots Education

G40

A

1009-8135(2017)06-0102-05

2017-07-12

周中梁(1968—),男,四川邻水人,阿坝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素质教育、民族心理。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素质教育高原突围”(16SA014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育学草根素质教育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草根艺术家
草根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草根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草根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