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颛森 常莎莎 刘学斌 程余娇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235000
浅析稳健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运用
李颛森 常莎莎 刘学斌 程余娇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235000
稳健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运用广泛,例如企业风险的预测,需要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严格的收入确定;或有事项的处理;公允价值的确定等方面。本文就稳健性原则在企业资产核算中的具体运用挑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稳健性原则;会计核算
稳健性原则运用的比较多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于各种资产的减值,计提减值准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做出明确说明:“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准则也规定了对于应收账款,短期投资等资产项目的减值损失做出了说明。资产代表着一种未来利益,如果有资产减值发生,那么企业所能够得到的经济利益比预计的要低,这也就是资产减值的实质所在。
现行的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的净残值及折旧方法进行复核。若有差异,应当及时调整。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变故,那么企业应该调整期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投资价值高,建设周期长,如果是使用借款购置和建造的,其利息资本化的时间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界限,而不再以过去的“固定资产是否办理竣工决算投入使用”为标准。不同的折旧方法导致各期折旧额不同,尤其是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而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只有根据企业和固定资产本身的特点才能准确的核算,从而达到会计信息和资产保全的要求。
但是,当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在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时,更倾向于年限平均法,主要原因还是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加速折旧法核算固定资产时稍显复杂,并且对各期收入费用影响不同,也就对企业纳税情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关固定对企业选择加速折旧法规定较多。虽然我国也允许个别企业采用加速折旧来推动技术进步,但程序较多,成本偏高,这就使得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对外报告财务成果时,在固定资产折旧的说明项中,都声称其采用的是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是以工作量的多寡来作为标准折旧的方法,它弥补了年限平均法不注重固定资产工作强度的缺点。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没有做出“一刀切”式的规定,而是给予企业一定的选择,企业可以自身的发展情况来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方法,并到相关部门进行备案。这也就为某些企业操纵利润留有余地,也使得客观性和可比性的要求受损。人们对于利润的操纵,往往只留意到关联交易和减值准备,常常忽视折旧这部分。据报道,2006年深能源利用折旧政策的变更隐瞒利润的做法受到广泛关注。它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对这些处理办法做出充分的披露,其中,通过故意减短折旧年限等手段,对1、2号机组就多增了7.65亿的折旧费用,这也意味着税前利润减少了7.65亿。但是同性质的上市公司粤电力(000539)军采用直线折旧法,深能源和其下属的妈湾电力分别采用折现折旧法和产量折旧法。我们可以根据它提供的数据估计出:2005年初深能源固定资产原值为103.57亿,机器设备为71.26亿,发电机组占其原值总值的绝大部分。三对机组的原值分别为:18.24亿、20.41和18.6亿,因此可以得出深能源绝大多数固定资产采用工作量法折旧。
企业会计准则将收入的定义如下:“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然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②收入的取得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增加和负债减少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将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③因所有者投入资本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不属于收入。例如,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需要满足五个条件才能确认收入:①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了卖方;②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管理权是否还掌握在企业手里,企业还能否继续实施控制;③商品交易中的收入能否准确地计量;④此项交易的经济利益能不能确认流入企业;⑤此项交易发生的成本能否准确计量。还有,当企业提供劳务时,如果劳务开始与结束不在同一会计期间,我们应运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收入的确认更谨慎也更加真实,防止经营在收入上做手脚,抬高利润。
会计计量属性中的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是两项十分常见的计量属性。前者反映的是当前的价值,具有现实性;后者反应的是过去的价值。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增多,我国的会计政策也应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要求而更多的引入公允价值属性,但是毕竟我国目前仍就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许多制度和体系建设尚不完整,需要谨慎和适度的引用,否则不加任何限制,会给经营者操作利润提供可乘之机。所以对于生物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运用公允价值。
[1]李远鹏.2006.会计稳健性研究[D].复旦大学.
李颛森,1992-,男,安徽省淮北人,云南民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