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丹丹,潘立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潘立群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经验
邓丹丹,潘立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 210029)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对化疗的不敏感性是化学治疗的盲点,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潘立群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用药体会,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提出“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治疗原则,强调从整体出发,重在培育肝肾之阴阳,调理冲任,辨证选用中药,尤喜用蛇六谷,慎用活血化瘀中药。
三阴性乳腺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调理冲任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现代医学对于ER、PR和HER2均为阴性乳腺癌的一种分类,认为这是具有独特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的乳腺癌亚型。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化疗为主要治疗方式,但现阶段的化疗方案远非完美,所以运用中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越来越引起重视[1-2]。
潘立群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潘立群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正邪病机的转化密切相关,在处方用药时应正确把握邪正消长的关系。正如《素问·评热病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3],正气不足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正气抗御外邪入侵的功能,与免疫功能的防御作用相当,还表现为维持脏腑功能的协调、气血的流行畅达。乳腺癌患者正气本不足,加之术后放、化疗损伤,正气亏虚,进退失据,以致气滞血瘀。正气不足,津失疏布,停而为痰,痰瘀互结,更加影响气机的运行,变生众多。而乳房的经气则直接受冲任二脉的调节,共主乳房的生长、发育及萎缩。《灵枢·五音五味篇》中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4]。已历经经孕产乳的妇女,阴血不足,三阳脉衰,肝肾亏虚,冲任虚损是这一年龄阶段的病机特点。潘老师认为祛邪和扶正是一对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强调在治疗中须扶正与驱邪并重,顾及气血阴阳、肝肾二脏,做到既不盲目重用峻猛攻逐之品,耗气伤阴,也不能一味滋腻补益,生痰化毒,以达到“养正积自除,邪去正自安”“驱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的目的。
与所有乳腺疾病一样,三阴性乳腺癌的病机更属肝肾冲任失调,其治疗当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以调摄冲任为主。潘老师喜用益肾柔肝运脾和胃之法,常选用益智仁、覆盆子、熟地黄、山茱萸、制黄精等补益肾精;茵陈配伍生麦芽、川楝子泄肝理气,以遂其性;玄参、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潘老师尊崇李杲和陈实功的学术思想,认为脾胃为中土,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则余脏腑得以滋润濡养,为其功能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处方中常以平胃、建中为底方,并嘱病人服药时应小口缓饮,以顾护脾胃。化疗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时,潘老师主张在病机的统领下选用大黄、垂盆草、田基黄、鸡骨草、秦艽、茵陈、虎杖、桂枝、干姜、附子等以助降酶;大量实验研究[5-7]发现,此类中药对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发育及其修复皆以肾精为基础。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时潘老师喜用续断、炒杜仲、桑枝、补骨脂、制乳香、制没药、细辛等。制乳香、制没药、细辛可以温通止痛,续断、杜仲补益肝肾,桑枝可止上肢疼痛。乳腺癌术后患者也常因放疗出现阴液灼伤的症状,此时潘老师重视养阴生津,以滋润肺肾为先,常用生地黄、北沙参、南沙参、百合、石斛、知母等,有时亦用龟板、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通过养阴增液,使体内阴阳趋于平衡,减轻放疗带来的毒副作用。
蛇六谷最早见于《开宝本草》,味辛寒,有毒,归肝脾经。功擅化痰行瘀、散结消肿、清热解毒。辛可行散,寒可清泄,潘老师每每辨证应用于痰瘀热毒的三阴性乳癌患者中,常用量为20 g,必要时尚可用至60 g。他认为此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正虚邪实”,扶正不忘祛邪,邪尽毒清,则不易死灰复燃。
近年来,关于蛇六谷的实验研究[8-9]也进一步发现其对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效果优于低剂量含药血清组,可能与其将MDA-MB-231细胞阻滞在S期,使癌细胞无法完成DNA复制进入G2期有关。现代药理研究[10-11]也证明蛇六谷水煎剂、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KGM具有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凋亡、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除蛇六谷外,莪术、补骨脂、威灵仙、茯苓、泽泻、蜈蚣、露蜂房、紫丹参、山慈菇、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等均为常用中药。阳证者可辨证选用蛇六谷、藤梨根、白花蛇舌草等寒性药物,阴证者可选用寻骨风、威灵仙、附子等温性药物。
潘老师认为临证思维的原则是“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其核心是病机;病机的构成要素是病因、病位、关系,其是在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之后总结出的,这个思维过程即是审证求因;所谓审因论治则是依据病机确立治则,进而选方用药,即理法方药的统一性[12-13]。中医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时应遵循上述临证思维的原则而非单纯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指导用药,不能“中药西用”,即不能根据西医病因、病理、病名及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而选用中药。潘立群教授提出“在治则的确立和遣方用药时应该忠实于病机的实在,切忌盲目地从脑癌到直肠癌,从皮肤癌到骨癌,无一例外地在各种不同肿瘤疾病的处方中堆砌大队极为相似的‘抗癌虫类药’‘ 抗癌中药’”[14]。在三阴性乳癌的治疗上也需抓住病机的主体地位,辨证施治,经过辨证后使用的中药均可通过调理机体某一方面的失衡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潘老师在临证中发现肿瘤患者大多伴随有舌质紫暗,可见舌边有扩张瘀血的紫斑,认为此为恶性肿瘤易于转移的一个外在表象。对于肿瘤的转移,研究[15]发现中药抑制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逃逸机制的作用。对于红细胞免疫逃逸机制,有文献[16-17]提及肿瘤产生的大量抗原与血中形成的IC被认为是一种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是造成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而活血化瘀药,易耗血动血,尤以破血逐瘀药为甚,对红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造成一定的影响。破血则耗气,过度应用活血破瘀药无疑会间接促进肿瘤的生长转移。除此之外,研究[18-21]表明活血破瘀药还可通过提高VEGF、bFGF、TGF-B、EGFR等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增加局部微血管密度,引导毛细血管的芽生和侧枝血管的发展,诱发恶性肿瘤患者t-PA和PAI的活性改变,从而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肿瘤血管的生成是其转移的必要条件,VEGF及其受体调控途径则是肿瘤血管形成的核心因素[22]。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活血破瘀药对肿瘤转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研究[23]发现具有提高机体免疫作用的养血活血药可抑制肿瘤转移 ,通过合理的配伍,可有效地发挥该类中药的效应。为此,潘老师认为应用活血化瘀药物尤其是破瘀药物应该慎重,不可不加辨证分析的看见肿块,或是影像学的结论甚或各种癌、瘤的病名,即投以大队化瘀破瘀中药,如此极有可能造成肿瘤转移的恶果。对此潘老师更倾向于采用养血和血以活血之法,常选用丹参、紫珠草、牡丹皮、赤芍、郁金、当归、炙黄芪、鸡血藤等,其作用机理主要在于通过改善内环境的气血运行,提高免疫力达到减少肿瘤转移的目的[24]。
潘立群教授有着多年诊治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经验,重视“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临证原则,强调从整体出发,重在培育肝肾之阴阳,调理冲任,以此为基础,攻伐有据,体现中医临证的原则和特色。潘老师力主在病机的指导下,辨证选取已被现代实验证明了的“抗癌中药”,这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关系的体现,此为探索三阴性乳腺癌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了重要思路。
[1]黄羚,江媚,刘宁远,等.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析及其与TOP2A基因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22(1):14-17.
[2]吕苑忠,孔庆志.蒺藜补肾合剂治疗手术后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 2010, 32(6):16-17.
[3]田代华.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6.
[4]田代华,刘更生.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29.
[5]潘金火,潘萍.垂盆草总黄酮的保肝降酶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鉴别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0, 21(8): 1930-1934.
[6]李沛波,王永刚,吴钉红,等.田基黄中三个黄酮类化合物保肝退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7:28(1):40-43.
[7]陈晓白, 莫志贤. 中药鸡骨草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08,19(7):1781-1782.
[8]高秀飞, 李海龙, 刘培, 等. 中药蛇六谷提取物对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32(4):801-804.
[9]李海龙,高秀飞,王蓓,等. 蛇六谷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 2016, 51(4):283-284.
[10]陈培丰.清热解毒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2003, 27(1):12-15.
[11]常中飞,陈培丰,胡秀敏.蛇六谷提取物抗肿瘤活性筛选及初步化学成分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 2012, 23(3):581-580.
[12]潘立群.中医外科学(案例版)[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4:7.
[13]潘立群.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构建过程是中医学的核心内涵[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29(7):301-304.
[14]潘立群.裴晓华.中医外科学(案例版)[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5:151.
[15]杨运高,王程,王学良,等.红细胞免疫低下与肿瘤转移及活血化瘀方药的调节[J].湖南中医杂志, 2004, 20(6):52-54.
[16]陈德轩,潘立群.术后应用爱迪注射液对食管癌红细胞免疫影响的临床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23(2):117-119.
[17]郭峰,黄盛东,赫丽,等.红细胞在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1995,15(3):38-42.
[18]张金生.关于“干细胞循环”理论在中医基础研究中应用前景的思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2):263-264.
[19]张金生,张宝霞.三七总皂苷对脑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效率的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 2009, 29(3):260-261.
[20]刘振伟,白娟,张金生.关于活血化瘀生新层面之“生新脉”调控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J].中医研究, 2012(5):66-69.
[21]陈文君,欧阳学农.从肿瘤转移基本过程与机制谈活血化瘀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6, 16(5):325-326.
[22]陈敬.VEGF在Lewis肺癌微转移灶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重庆: 第三军医大学, 2004.
[23]徐德成,张培宇.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相关性机理探讨[J].中医杂志, 1998, 39(3):156-157.
[24]汤芷妮,骆云鹏,葛菲,等.活血化瘀抗肿瘤中草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 2016(8):1146-1149.
PAN Liqun’s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DENG Dandan, PAN Liqun*
(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China)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chemotherapy insensitivity is the blind spot of chemotherapy, western medicine lack of effective treatment. Based on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drug use, PAN Liqun has his own unique insights and experienc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reatment principle of“seeking the cause of the trial and reviewing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and emphasizing the starting from the whole, focusing on cultivating the yin and yang of the liver and kidney, conditioning Chong Ren, regulating and rehabilitating the syndrome, select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specially like using She Liugu, Chinese medicine with function of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should use cautiously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seeking the cause of the trial; reviewing the cause of the disease; conditioning Chong and Ren
R737.9
A
2095-6258(2017)04-0560-03
2016-10-09)
邓丹丹(1991-),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外科学乳腺方向研究。
*通信作者:潘立群,男,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电话-13952049373,电子信箱- Cr_an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