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民间投资,扛大旗还是算小账?

2017-03-28 05:11:29西宁81009
产权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青海省民间经济

王 宁(中央电视台青海记者站,西宁81009 9)

放宽民间投资,扛大旗还是算小账?

王 宁(中央电视台青海记者站,西宁81009 9)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我国当前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早已不是新鲜话题,然而无论是在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还是在本就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不景气影响着从就业到财政支出,继而到社会保障以及阶层间矛盾等诸多议题。日渐窘迫的地方财政,催生着滚雪球似的地方债务;行业萧条引发就业压力的激增;失业人口增长令社会保障支出难堪重负;低收入群体扩大反向促成了贫富差距的扩大,从而一边对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提出更高诉求,另一边加剧了社会阶层间的裂痕。经济影响稳定,发展决定命运。这似乎不再是一个高屋建瓴的命题,而是真切地就在人们身边上演。

国家统计局2016年10月19日公布的当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当下,困难依旧、问题依旧、新常态依旧。前三季度,我国GDP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

根据上述数字,从结构上看,提拉着全国GDP增速勉强维持在6.7%的,是第三产业超过总体13%的增速;而第二产业的增速仅有6.1%,则反映出工业总体依旧疲软的现状。因此,如何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吸引民间投资扩大规模,是从东到西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所共同关注的。

而我国的西部地区,无疑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西部地区尽管疆域辽阔、资源丰富,但自然环境逐年恶化、人口密度相对稀少、基础设施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同时,西部各省、自治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长期远离真正的市场经济、高度依赖资源的特点较为相似。此外,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和独具的文化差异,导致该地区对待民间投资的态度也颇值得玩味。

以青海省为例。2015年9月国务院决定设立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到2016年初,该基金的首支实体基金落户深圳。截至2016年底,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也相继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2016年11月22日,经青海省政府批准,青海省财政厅和省经信委等单位发起设立的政府引导性中小企业投资基金——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成立。首期资金规模6亿元。

根据人民网相关报道,青海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总资金规模12亿元,由财政投入3亿元,撬动社会资本9亿元。北京凯邦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与青海诚富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基金管理人。

据了解,该基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当地相关部门表示,这一基金的设立“是青海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的重要举措”。不过实际上,当地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重心仍在活跃地方经济,保持GDP增速指标,以及稳定就业等传统议题上。公开资料显示,青海省中小强企业创造的GDP占本省总量的35%,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超过70%,上缴利税占60%。

然而相同的政策,却未必能在不同地区实现相似的效果。不同地区的经济禀赋与当地政府的开放程度,共同决定了一系列地方经济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青海省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相对封闭,人口稀少,地域广阔但生态环境艰苦,自然资源广袤但区位条件较差,且青海省本地消费市场潜力有限,导致制造业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少。青海省的传统工业以矿石、纯碱、铝业等生产原料为主,近年来,光电、水电等能源产业发展较为迅速。除了为发电产业提供建设材料外,多数产品依赖外销中东部地区。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内地和沿海地区生产动力不足、利润大幅下降,以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推行,制造业对生产原料的需求和用电需求都有很大程度的减少。其中,纯碱、水泥、玻璃、铝等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下滑。2016年8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分管工业的副市长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纯碱价格比“新常态”前跌落了一半。加之地处内陆高原,交通不便且远离经济市场,产品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生产企业很难保证盈利。

2016年1-9月,青海省的投资增长点高度依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公共服务购买等政府支出。而民间投资活力不足、意愿有限则成为当地政府关注的重点。截止到第三季度,民间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在青海省新一轮促进民间投资的过程中,全面放宽民间投资的领域范围,大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旅游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能源及电力等成为新政的重点,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然而,与当地政府积极大力推动相对的,却是市场的反应冷淡。根据近期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全省2016年前三季度经济形势的分析汇报,青海省工业中,传统支柱行业经营形势依然严峻。前九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4.7%,多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部分重大工业项目进展迟缓或停工,后续工业投资持续下降,能源产业遭遇跨省区销售竞争加剧,工业新增长点有限。与之相应,民间投资中工业占比不到六成,按结构分类,其中光伏产业投资增速为正,而采矿业、制造业均继续下滑。

政府鼓励民间投资的进入,不能仅仅视为利好政策的优惠,更不能以此替代宏观层面对新增长点的培育。因为,对于以谋求利润为最终目标的民间投资,缺乏回报预期是导致投资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仍以青海省相应政策为例,省政府在2016年9月1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青政〔2016〕55号)中提到,旅游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能源及电力等成为新政重点。这一政策貌似态度开放、诚意不小。但细究一下:旅游、商贸等服务行业,本就是民间投资的原有阵地。在经济总体不景气、购买力下降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开放的空间难免有限;传统能源行业持续低迷;国防科技领域姑且不提其天然的准入门槛很高,更重要的是该行业与电力行业一道,属于央企的传统地盘。这样一算,仿佛涉及的都是别人盘子里的“蛋糕”,“积极吸引民间投资”的大旗下,政府的小账则一目了然。其实,政策制定者的小心思并不奇怪。本地国有企业的“主场”优势背后,是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关照。我国典型的关系社会造就了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地方企业背后的乡土概念是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在经济建设中闪转腾挪的重要砝码。

但这里应该说明的是,这种态度虽然与开放相悖,却并非一定与个人寻租相联。青海省政府另一份针对省属出资企业改革工作的意见,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意见中提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支撑,要按照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绿色发展,质量为先;创新驱动,人才为本;融合发展,强化基础;深化改革,开放合作的原则,着力推动全省制造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促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依据这份意见,青海省属出资企业的重点关注方向是新材料、光伏产业、高端装备、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信息等领域。

政策制定中倾向性鲜明的例子并不罕见。然而,鲜明的倾向性也同样并非没有代价。就如同任何公共政策都只能预期符合政策制定背后逻辑的结果,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也必然有得有失。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意味着市场的参与者既不是圣人,也不是傻子。如此来说,各项新政中的开放意愿诚意有多少,那么具有的吸引力就有多少,最终获得的真实数字反馈也就有多少。

总而言之,开放的心态才有开放的市场,这不仅是市场化改革所必备的,也是建设兼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市场题中应有之意。只有真正开放的市场,才能迎来拥有更多可能性的未来。

猜你喜欢
青海省民间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政报(2017年20期)2017-03-16 02:38:19
高人隐藏在民间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高人隐藏在民间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政报(2016年21期)2016-02-28 12:26:23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青海政报(2016年21期)2016-02-28 12:26:21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