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婷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微课设计与应用
何婷婷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在概述微课含义及特点、分析当前“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微课资源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促进教学模式的改变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微课;建筑构造与识图;微课设计;教学应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时代”已悄然迈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其精悍、高效、便捷等特点在教学领域正蓬勃兴起。自2012年全国首届微课比赛的举办,微课开始在我国高职教育教学中被不断研究与探索。笔者通过学习相关专家学者对微课概念的理解,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对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微课建设进行实践探索。
微课,又称“微课程”,即“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其概念在国内是由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的。他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1]微课的主要特点是教学时间短,一般以10—15分钟为宜,知识点突出。另外,微课播放方便,学生可通过电脑或智能手机自由观看微课。微课的使用,使得知识的传授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通过整合闲散时间学习和复习,反复播放微课视频强化理解知识点,其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大幅提高。介于微课教学的上述特点及优势,我们可以将微课渗入到高职建筑类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目前,传统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2.1 传统教科书知识更新速度慢,内容不够直观
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科学技术也突飞猛进。各种新材料、新构造和新技术在新一代的建筑设计中得到广泛地采用。与此同时,我们的教材和教学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然而,现行教科书的更新速度却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应用。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和图示过于老旧,例图较少,表达的内容缺乏直观性,不易理解。
2.2 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发现通常高职院校一个学时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学生真正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的时间也就十几分钟。如何让“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真正把握好这一段时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状态达到较好地契合,是我们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2.3 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较难
“建筑构造与识图”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如果能将书本理论与实践较好地结合,那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会事半功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安排不当往往会收效甚微。例如,先实训后理论,由于没有理论知识支撑,学生现场看构建常常是走马观花;而先理论后实训,由于课堂教学过于集中,知识点讲解过多,学生实践时容易遗忘。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我们亟需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微课这一新兴教学方式的引入,正好为我们突破传统教学限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3.1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微课设计
3.1.1 教学内容的选择
“建筑构造与识图”是一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的课程,其中有许多适合微课教学的知识点。由于微课时长较短,所以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针对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点,做到简短精悍。
本门课程主要包括投影知识、建筑施工图识读和建筑构造认知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可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出若干个适合微课教学的微课资源。例如:在建筑施工图识读中,可以包括总平面图识读、平面图识读、立面图识读、剖面图识读和建筑详图识读等五段微课。
由于微课可以视频的形式表达得更为直观,这三大部分内容可结合教学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微课形式。投影知识的微课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微课视频可以动画展示为主。建筑施工图识读部分的微课,可结合施工图纸,直观地展现识读的过程和方法,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识图能力。建筑构造认知部分的内容由于实践性较强,传统教学无法满足需要,适宜通过微课教学进行补充。例如学生日常接触较少的建筑基础构造,学生对此无直观印象,可以将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构造视频展示在微课中,以便学生清晰认知。而对学生比较熟悉的楼梯构造,微课视频中可重点展示楼梯平面图的形成过程,并讲解如何识读。
3.1.2 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教学内容特征,以教学点为单位进行教学过程设计。选择适宜的微课展示形式,编排教学流程,设计并编写微教案。以平屋顶的排水为例,如采用传统课堂方式讲授,不够直观,学生理解较为困难,现采用微课教学,将图纸内容与3D实体对照讲解,并通过动漫视频模拟屋面排水全过程,整体教学设计清晰完整(见表1),教学内容生动直观,教学效果良好。
表1 微教案示例
3.2 “建筑构造与识图”微课资源的制作
“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微课素材通常包括图片、三维实体模型、房屋施工现场视频、实训视频、动画等素材。微课的制作应结合微课选题采取不同模式。常见的有录播模式、录屏模式及混合模式。录播模式一般适用于操作式教学,比如砖墙组砌等具体的实训类课程,经现场录像拍摄后,进行后期处理。操作过程和示范要领均可有重点地展现。另外,教师也可在教室对讲解内容进行课堂现场录播。录屏模式更适用于演示性教学,教师可使用学校录播室借助录播软件,就电脑屏中的PPT课件边讲解边录制音频和视频,或者录制电脑屏幕的实际操作与演示情况。常见的微课制作软件有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和视频编辑软件会声会影,以及辅助工具PowerPoint。混合模式,即将录播模式、录屏模式等多种录制模式进行有机结合。这种模式在现阶段的微课制作中应用比较普遍。
一个完整的微课制作应包括片头、内容及片尾。课程时间控制在十五分钟以内。片头多配以简洁、醒目的大标题。内容录制中,出于录制效果的考虑,教师不宜穿白色、黑色和花色的服装[2];授课时仪表端庄,神态自然,眼神与学生互动交流,语言精炼。讲课中使用的PPT课件,背景颜色不宜过浅。后期制作中,剪辑应保证整个微课的效果和质量。制作完成后,将其与教学PPT、习题、相关拓展资料、学生评价等内容一同打包,上传至教学平台或者教学班级的QQ群中,以便学生及时下载和观看。
4.1 引入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引入微课教学的做法是可行的。首先,微课录制简单方便[3]。有专业录播室的学校,教师可以直接在录播室中录制微课。若无录播室,教师可以使用录像机,或者下载录屏软件自行录制,而后进行视频剪辑等后期处理。其次,观看微课的终端设备已广泛普及。微课通常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观看的终端设备可以使用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目前,绝大部分在校学生均有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使得微课视频的播放学习便捷可行。再次,微课学习轻松自由。校园无线网接入后,教师上传到互联网上的微课,学生可随时随地上网下载,在线或离线观看,便于课后复习与巩固。
4.2 引入微课教学的效果分析
近两年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引入微课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微课可以成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得教师和学生双受益。
教师方面:(1)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微课的引入,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理论课堂上教师借助微课可以提高感性认识,实训教学中借助它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微课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进。(2)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制作出学生感兴趣的优质微课,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和微课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理念,收集整理教学资料,提升自主微课制作能力,这一过程无疑能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3)促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目前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较为被动。微课教学的应用,能有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增加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学生课后学习微课,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可通过QQ线下或者课堂上认真解答,从而促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学生方面:(1)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由于微课视频短小精悍,有助于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快速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进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2)有利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对于遗忘的知识和课堂上未理解的知识,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等设备随时观看,无需教师现场讲解示范。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的识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3)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观看微课视频并结合相关拓展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完成微课中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传统的被动学习逐步转为主动学习。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相关限制。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融入微课,可以增加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也应注意,微课并不是万能的。在应用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微课。微课作为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微课教学。对于内容较抽象、理解上较为困难的构造、教师仅用语言表达难以描述的知识点或者带有部分实践性的知识点,可以借助微课来提升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对于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点,用传统课堂讲解即可。二是要注意加强微课实施的效果评价[4]。学生进行微课学习后,教师可采取座谈、调查问卷、网上评教等多种方式及时获取学生对本门课程实施微课的评价。对照学生反馈的评价信息,教师应认真调整和补充微课教学资源。
总体而言,微课在“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在某种程度上值得推广应用。虽然目前微课在设计和应用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但广大的高职教师必定会不断努力探究微课教学与课程内容整合的最佳策略,促进高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朱显鸽.微课在高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2015(3):53—54.
[3]王宇平.微课在高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江西建材,2015(18):249.
[4]李佳.微课程教学模式在房屋建筑构造课程中的应用[J].辽宁高职学报,2015(11):39—41.
责任编辑:富春凯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urs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istinguishing Drawings”
HE Ting-ting
(Liaoning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Liaoyang 111000, China)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course,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istinguishing Drawings”, explor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resourc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o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micro cour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istinguishing Drawings; micro course design; teaching application
10.3969/j.issn.1674-6341.2017.02.038
2017-01-08
何婷婷(1982—),女,辽宁锦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G642.3
A
1674-6341(2017)02-00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