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强
(山东省平原县农林局,山东平原 253100)
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猪殃殃(Galium aparine var.tenerum)是平原县麦田主要阔叶杂草,三种杂草占阔叶杂草总量85%以上。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苯磺隆为代表的磺酰脲类除草剂广泛用于麦田杂草防除,并以其见效快、杀草彻底而获得极高的市场认知度,独领风骚十余年。但由于长期以来连年单一使用该除草剂及农民用药意识的功利性,造成播娘蒿[1]、荠菜[2]、猪殃殃[3]等麦田主要杂草已对该除草剂产生较高抗性。近年国内农药厂家生产的,用于麦田阔叶杂草防除的除草剂,多为苯磺隆、二甲四氯、唑草酮等成分的复配制剂。常规药量下除草效果并不尽理想,加大药量又易诱发产生药害,这也是平原县近几年来小麦上除草剂药害时有发生的原因之一。
20%“锐超麦”是陶氏益农公司新近开发的小麦田阔叶除草剂。为探讨该制剂除草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于2016年开展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目的药剂,20%双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剂(锐超麦,陶氏益农公司);对照药剂36唑草·苯磺隆水分散粒剂(麦得旺,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70.5%二甲·唑草酮可湿性粉剂(大惠农,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阔极,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
供试作物:小麦。
试验设7个处理,小区面积60m2,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药液用水量按30kg/亩。靶标草相: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各处理药剂及用量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剂量
试验地位于平原县王凤楼镇潘庄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轻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1.02%,小麦、玉米轮作。小麦品种济麦22,2015年10月16日播种,基本苗19.7万。
于2016年4月2日小麦返青后进行全田喷雾处理,兑水量30kg/亩,施药1次。
2.3.1 防效调查 分别于药后14d,调查株防效;于药后28d,调查株防效及鲜重防效。调查方法每处理4点取样,每点0.25 m2(0.5m×0.5m),计算1m2内残留靶标杂草株数及鲜重,分别计算株防效及鲜重防效。计算公式为:
防效=[对照区杂草株数(鲜质量)-处理区杂草株数(鲜质量)]/对照区杂草株数(鲜质量)×100%
2.3.2 安全性调查 于药后3、7、14d目测各处理对小麦有无造成枯斑、畸形、黄化等药害症状。
3.1.1 对播娘蒿防效 药后14d,20%双氟·氟氯酯5g/亩防效与70.5%二甲·唑草酮45g/亩、55%苯·唑·二甲钠50g/亩无明显差异,但与36唑草·苯磺隆15g/亩差异极显著。当处理剂量提高到6.5g/亩、7.5g/亩时,防效与3种对照药剂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2);药后28d,20%双氟·氟氯酯各处理剂量防效较14d均有增加,与3种对照药剂差异均极显著水平(表3)。
3.1.2 对荠菜防效 药后14d、28d,20%双氟·氟氯酯各处理剂量的防效均达到90%以上,优于3种对照药剂,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3.1.3 对猪殃殃防效 药后14d,20%双氟·氟氯酯各处理剂量的防效接近或超过90%;药后28d,防效均超过95%。与3种对照药剂差异极显著。
由表2、表3可见,20%双氟·氟氯酯各处理剂量药后28d对靶标杂草的防效均较药后14d有所提高;而3种对照药剂药后28d的防效均较药后14d降低。说明与对照药剂相比,20%双氟·氟氯酯对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的防效更高、持效期更长。3种对照药剂药中,对靶标杂草的防效以70.5%二甲·唑草酮最高。
表2 各处理药后14d株防效
表3 各处理药后28d防效
药后3、7、14d田间目测,各处理小麦均无枯斑、畸形、黄化等药害症状,说明各药剂在试验剂量内对小麦安全。
20%双氟·氟氯酯对播娘蒿、荠菜、猪殃殃的防效更高、持效期更长,使用剂量以5~7.5g/亩为宜。对照药剂中以70.5%二甲·唑草酮防效最高。20%双氟·氟氯酯与70.5%二甲·唑草酮属不同作用机理的除草成分的复配制剂,在生产上应注意交替使用,改变功利性用药意识,以期延缓杂草抗性的产生。
[1]高兴祥,李美,高宗军,等.山东省小麦田播娘蒿对苯磺隆的抗性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2014,41(3):373-378.
[2]刘君良,王金信,刘伟堂,等.中国北方部分地区麦田荠菜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J].农药学学报,2011,13(4):347-353.
[3]彭学岗,王金信,段敏,等.中国北方部分冬麦区猪殃殃对苯磺隆的抗性水平[J].植物保护学报,2008(5):458-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