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7-03-28 08:13徐秀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淮安街道农产品

徐秀明

摘要 本文介绍了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本情况、培训主要做法、培训主要特色和培训主要成效,以供参考。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做法;特色;成效;江苏淮安;淮安区;河下街道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74-02

2016年,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突出本地区优势主导产业、绿色增产模式、新型种养结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大规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有力地推进了全街道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1-2]。

1 基本情况

1.1 计划内培训(省、市、区级指标)

2016年河下街道承担省级农民培训任务,农业职业技能培训320人、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60人,合计380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8期550人,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其中农艺工5期150人,植保员4期120人,动物防疫员2期40人,农民经纪人2期60人,农资营销员培训1期35人,农机手培训1期28人,农机专业合作社1期22人,淡水成鱼饲养工1期30人,农产品电子商务1期40人。组织农民创业培训学员到淮安工程高等学校参加培训,共培训1期45人。通过培训,提高农业专业化生产和社会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培养一大批农业生产经营者[3-4]。

1.2 计划外培训(街道培训指标)

街道党委、主要领导和区农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持证农民培训工作,对全街道持证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街道下发了关于推进2016年持专业证书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300 名培训指标,为确保持证农民培训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街道成立持证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农技推广中心具体组织实施,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2016年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村、各相关单位的紧密配合,现已完成持证农民培训任务的共350名,达到全年计划的116%。

1.3 农业职业技能鉴定

全年共举办农业职业技能鉴定3期,其中农产品经纪人1期鉴定25人,中专学历涉农教育河下街道教学班1期鉴定中级农艺工45人,农村统防统治植保员1期鉴定50人。共引导301名培训学员参加农业职业技能鉴定,鉴定率达10%以上。培育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投身农业、农村的经济建设。

1.4 资金使用情况

项目资金实行财政报账制管理,建立培训资金专户,专款专用,资金使用符合项目合同规定及年初制定的资金使用方案要求。到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金使用量占资金总量的90.73%以上。

2 主要做法

2.1 加强领导、强化考核,健全培训组织机构

为把农民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街道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主任任组长,农技推广中心牵头,财政、教育、科技、广电、宣传、团委、妇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统一组织,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实行农民培训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管理,严格进行定期进度检查和年末考核评定,通过系统规范的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2.2 优化讲师团队伍,确保培训质量

根据街道农民培训任务的要求,面向全区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等相关部门公开选聘一批业务精、水平高、责任心强、热心于农民培训的专家担任主讲。为进一步提高培训层次和质量,还邀请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市业务部门专家领导授课,提高了培训质量,增强了培训效果,提升了农民培训的整体水平。

2.3 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农民培训氛围

2016年以河下街道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的名义编报了3期“河下街道农民培训简报”,有力地推动和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标语板报、农贸集市等各种方式和场所宣传农民培训中的典型人和事。同时,在全街道主要道口悬挂农民培训宣传横幅和印刷墙体标语,2016年全街道悬挂过街横幅130余条,刷写墙体标语300余条,营造了农民培训工程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4 经常召开会议,推动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继3月23日启动河下街道第一期新型职业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成员培训班以来,街道农民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农民培训工作,10月底召开了各村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河下街道农民培训工程推进会议,会上各村汇报了前一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进展情况,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农民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作了具体而详细的部署。

3 主要特色

3.1 加强政治思想与业务知识的学习

为确保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形势的发展要求必须坚持良好的学习制度,在业务知识上要与时俱进,及时学习掌握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农民培训,推进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加強对农村基层干部、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农村致富能手的培训,不断提高淮安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3.2 坚持农业法规教育与职业农民培训相结合

每期职业农民培训班第一节课都安排专业教师讲授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课程,在培训班期间还展示了一批农业政策法规宣传展牌。在12月19—22日农资营销员培训班期间特地组织了一次农业政策法规课间咨询活动。9月初开展了一次面对面的农业政策法规应用走访,以期提高农业创业者的学法知识、守法意识,帮助农民创业致富。

3.3 针对不同产业,聘请省、市级知名专家授课

为了提升街道农民培训层次,特邀省级专家领导来河下街道授课。先后邀请了省农业执法总队、淮安市农业执法支队和省农广校领导来河下街道授课。新型职业农民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邀请了市农业信息中心专家作了《农产品电子商务形势、培训工作背景、目标要求》和《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专题讲座;各位专家在精心讲解的同时,还和培训学员进行交流与互动,现场解答学员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深受培训学员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3.4 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培训实效

合适的培训模式有利于调动培训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培训效果。变学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正常教学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提升培训班整体教学水平。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培训班安排学员到洪泽县三河镇祥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观摩学习;动物防疫员培训班安排学员到宿迁江苏绿汇宿动实业有限公司观摩学习;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班安排学员观摩淮安商务现代物流园、淘实惠农村电子商务园。这种情景教学的方式,拓宽了培训学员的视野,开阔了培训学员眼界,激发了培训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培训学员创业技巧,使培训学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增强了培训实效性。

4 主要成效

4.1 注重特色产业培训,促进了高效农业规模化

根据该街道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把普及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和现代农业知识作为培训重点内容,适应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2016年该街道申报创建“淮安蒲菜”国家地理标志,并成功创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养鸡大户的示范带动下,该街道农户养鸡积极性显著提高,规模迅速扩大,1万只规模的鸡场就有5户,5 000~6 000只规模的达20余户,全街道存栏量达80万只,喂养防疫工作到位,每只蛋鸡收益达40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4.2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培训,提升了农产品等级

为提升本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通过开展相关农业法律法规、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等学习,培养壮大了农民经纪人队伍,增强了农民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围绕农产品市场营销,强化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现代化,促进农业生产由单一注重生产环节向注重市场转变,实现数量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转变。目前全街道有有机食品2个,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20个。

4.3 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促进了现代物流园发展

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是提高农业市场主体电子商务技能,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创业增收的重要举措。2016年河下街道境内的淮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园作为全市十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4.4 围绕绩效指标创新培育方式,农民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

2016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行集中授课培训、考察观摩实践、现代媒体教学自学等多种学习形式;采取淮安生物工程高等学校、淮安区农广校、淮安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及基地等多层次培训组织形式。河下街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不仅超额完成了年度的目标计划,而且得到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组织的广泛赞誉。

5 参考文献

[1] 杨成明,张棉好.多重视阈下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76-82.

[2] 閆志利,蔡云凤.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历史演进与当代创新[J].职教论坛,2014(19):59-64.

[3] 钟真,周振.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助推农业现代化[J].农民科技培训,2015(3):9-11.

[4] 胡永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打造现代农业生产主体[J].上海农村经济,2013(7):39-42.

猜你喜欢
淮安街道农产品
朱俊
热闹的街道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街道生活
风居住的街道
游淮安府署
街道等
农产品争奇斗艳
Children I Met In Brisbane 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