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纸浆竹林营造技术

2017-03-28 15:26张兰胡玉蓉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

张兰 胡玉蓉

摘要 根据赤水市主要纸浆竹种的生态习性,结合赤水市的生态条件,简述了赤水市主要纸浆竹种的造林技术措施。

关键词 纸浆竹;生态习性;造林技术;贵州赤水

中图分类号 S7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36-02

纸浆竹种是指用于制浆造纸的竹种。应该说,绝大多数的竹类都可用于制浆造纸,但作为造纸竹种来说,应当优选生长快、产量高,且制浆性能好、得浆率高的品种,这些品种易于销售,且能够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丛生竹类更适宜作为造纸的竹种[1]。其中,以绵竹、慈竹、料慈竹、硬头黄竹、撑篙竹、麻竹等较优,且上述竹种非常适于在赤水地区栽培,不仅生长快、产量高,还具备较强的抗逆性。

1 纸浆竹种的生态习性

1.1 竹类植物的生态习性

植物生态习性是指植物对影响其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分布的气候、土壤、生物、地理、人为等环境条件的反应。已有的研究表明,温度、水分以及土壤环境是影响竹类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的主要因素[2]。

温度对竹类植物的影响最为明显,是影响竹子生存与分布的主导因素。竹子类型不同,对温度的适应各异,如散生竹与混生竹在冬季严寒低温条件下能安全越冬,而丛生竹则要受到限制。同一类型的不同属、种,对温度的适应也有差异,如丛生竹中的牡竹属、剌竹属、单竹属对气温要求较高,主要分布在华南的南亚热带以南地区,而慈竹属中的某些竹子较耐寒,可适应于更北或更高的地区生长。

水分是竹子生长不可缺少的因素。即使温度适应,但水分不足,竹子也难以正常生长。竹类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尤其在竹鞭生长、孕笋、出笋生长期,通常在短时间内需要充足的水分才能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水分供应不足,不仅影响其得浆率等品质,也影响产量。

土壤是竹子生长的基础,土壤是竹子生长过程中能量与物质的重要交换场所,也为其生长提供必需的水分与矿物质。竹子对土壤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不仅需水分充足,又不宜存在积水浸渍问题;要求土壤肥力好,土层深厚,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持水与吸收能力。此外,富含有机质与矿质营养也是确保竹子正常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以酸性为宜,pH值以4.5~7.0之间最合适。综合考虑,可以归纳为温度是保障竹林生长的前提,土壤为基础,水分则为关键条件。

1.2 主要纸浆竹种的生态习性

绵竹、慈竹、料慈竹、硬头黄竹、撑篙竹、麻竹等都为丛生竹,其繁殖特点和生态习性大体相同[3]。在赤水市有很强的适应性,在田边、地角、“四旁”一般均可栽植并正常生长。其优点在于生长速度快、产量高,其局限性则表现在对温度、肥水的要求较高。因其较强的蒸腾作用导致对水量的要求比较大,因其耐寒性不高致使对温度的要求较高。适生于年降雨量1 200 mm以上、年均温在15~18 ℃之间的地区。此外,纸浆竹种喜土层深厚、疏松湿润、营养富足的土壤环境,且以呈酸性至中性反应(pH值5~7)的土壤为佳。

2 赤水市的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

赤水市地处大娄山北麓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以中山峡谷地貌类型为主,地势陡峭、河谷深切,海拔在221~1 730 m之间,赤水河与习水河由东南向西北贯穿全境,具备“两谷一梁四面坡”的地形特点[4]。

2.1 温度与水分

赤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备典型的立体气候特点。全年湿润多雨,相对湿度大,雨热同季,光照强度偏少,兼有地区差异明显的气候特征。

通常情况下,1月为当地最冷月份,平均低温为7.9 ℃,7月为最热月份,平均高温在28 ℃,全年平均气温为18.1 ℃;降水资源丰富,但年际变化较大,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 286.8 mm,最多年可达1 700 mm左右,最少年仅有不足900 mm。

年平均气温分布大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递降。西北部海拔400 m以下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7.3~18.3 ℃之间;东南部海拔800 m以上地区,年平均气温15 ℃左右;南部和东部海拔1 200~1 600 m地区,年平均气温降至13.0~11.0 ℃。

雨季平均开始期为4月中旬,早至3月初,最晚至5月中旬。夏季降水量显著偏多,占全年的44%,春、秋、冬季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3%、25%、9%。

2.2 土壤

土壤以成土母質为侏罗纪和白垩纪的紫色砂页岩、红色砂岩和紫色泥岩发育的紫色土和黄壤为主。紫色土有中性紫色土和酸性紫色土,是境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壤,占土地总面积的54.61%;黄壤土占土地总面积的27.87%,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 m左右的中山林地,丘陵河谷地带也有零星分布。

境内土壤除个别地方外,大都肥沃、湿润、质地适中、土层深厚,适宜绝大多数竹类生长。

3 主要纸浆竹种造林技术措施

3.1 选好造林地

造林地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海拔、土壤条件等多个因素。海拔不宜过高,通常以在海拔900 m以下为宜,部分竹种如绵竹、慈竹、硬头黄竹等可种植在海拔1 000 m左右的地方;在土层深度方面,应确保在50 cm以上,且土壤肥力良好。

3.2 细致整地

整地应当视土壤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林地土壤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在造林前可不必整地,可直接进行开穴种植;如果林地条件较差,如积水、板结的退耕地,或者为开荒的荒地,则在造林前必须进行整地。对于条件较差的退耕造林地块,需在造林前1年开沟放干林地中的水,并确定具体的栽植点,穴的长、宽在50~70 cm之间,深为30 cm左右,耙碎土壤后便可进行造林。对于荒山荒地来说,通常以大穴整地方法为宜,整地时间一般在造林前的7—11月进行。在栽植点周围2 m的范围内清除灌木、杂草,随后进行开穴,开穴规格为50~70 cm见方,深30 cm左右。

3.3 合理密度

不同品种的竹林其栽植密度也不相同,其中慈竹、黄竹、撑篙竹的栽植密度可适当偏大,通常以750~1 110株/hm2为宜;绵竹、料慈竹、撑绿竹、麻竹等的栽植密度应适当减小,通常以630~840株/hm2为宜。具体可根据土层厚度、肥力情况等林地环境灵活掌握。

3.4 备好母竹

母竹应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及机械损伤、大小适中(慈竹、黄竹、撑篙竹、绵竹、料慈竹3~5 cm,麻竹5~8 cm)的一年生竹。挖掘母竹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秆基芽眼,切断母竹秆柄时要防止劈破或撕裂秆柄秆基,母竹挖起后一般在秆高0.6 m处用快刀从节间中部斜形切断,切口呈马耳形且平滑不开裂。

3.5 精细栽植

栽植时间通常以2月中旬至4月初为宜,在进行定植时,首先在穴内填一层细土,厚度以5~10 cm为宜,随后将母竹斜放到穴内,并确保根系舒展,地面保留1~2个竹节,竹秆与地面保持15°倾斜角度;随后进行填土。首先填表土,然后是心土,覆土后将土壤压实,并浇足定根水,最后在表层覆一层松土。为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也可以在坑表面覆盖一层秸秆或草皮。

3.6 采取抗旱技术

赤水地区虽然全年整体雨量较为充足,但在初夏时间,也会出现连续数天高温不雨的情况,加之竹林对水分的要求较高,因而需采取必要的抗旱措施。通常情况下,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提升竹林的苗木品质,提高其自身的抵抗能力;其次通过人工灌溉等方式对苗木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提供更加利于苗木生长的环境 [5]。

3.7 加强抚育管理

通过良好的除草、浇水、松土、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能够有效提升造林成活率,实现竹林的高产、稳产,最终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土壤水分是影响竹林生长的关键因素,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不能形成积水。因此,在新竹林栽植的第一年,如果遇到长期干旱不雨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浇水;如果遇到久雨不晴天气,形成较为严重的积水时,应当及时进行排水[2]。

在成林之前,每年需要进行1~2次松土除草。如果1年进行2次松土除草,首次建议在5—6月进行,此时竹笋已陆续出土,林地上的杂草较嫩,这个时期进行除草有利于促进竹林快速生长。第2次则在8—9月进行,这个时期新竹正在生长,而林地上的杂草生长也很旺盛,但种籽尚未成熟,竹苗与杂草都要消耗大量的養分,适时除草、松土,有利于幼竹生长。如选择每年进行1次除草,则选择在7—8月进行为宜,此时天气高温多湿,进行除草更加易于腐烂[2]。

此外,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管理有利于促进竹林快速生长。对于新造林来说,施肥时要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尤其在秋冬季,施用有机肥不仅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还能很好地保持土温。对于春季、夏季来说,更加适宜施用速效复合肥,如尿素、磷肥、碳氨等,能够及时补充竹林生长所需的大量养料,促进其快速生长。施用速效肥,可以在竹丛附近沟施或穴施,也可用水冲稀,直接浇灌在竹蔸附近。每次每丛新竹可施尿素0.15~0.25 kg或相应量的复合肥。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应当遵循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通过减少有害生物来源、增强植物免疫力等方式实现良好的预防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善竹林生态环境,维护竹林良好生态系统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实现良好的预防效果。推行无公害治理,优先采用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非必要不使用化学措施。

4 参考文献

[1] 陈其兵,刘丽,高素萍.四川省优良纸浆竹种选育[J].林业科技开发,2003(3):36-39.

[2] 周芳纯.竹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 沈晓君,胡敏涛,吴静秋.提高赤水市纸浆竹林造林质量的措施[J].竹子研究汇刊,2005(4):28-30.

[4] 赤水县农业区划委员会.赤水县农业区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5] 蒋小平.造林地的整理与植树造林方法分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4):295.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