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红星
摘要 从园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育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总结歙县富堨镇黄蜀葵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黄蜀葵在山区的推广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 黄蜀葵;高产;栽培技术;安徽歙县;富堨镇
中图分类号 S567.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82-01
黄蜀葵属棉科草本植物,生于山谷草丛、田边或沟旁灌丛间,其根、叶、花和种子都能入药,以干燥花瓣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黄蜀葵的种植和采摘工作既不费力又能创收,具有较高药用、经济、营养和观赏价值而受人们青睐。
种植黄蜀葵是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充分发挥留守劳动力优势、拓宽精准扶贫思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富堨镇属皖南丘陵地带,阳光充足,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污染少,空气清新,非常符合黄蜀葵的生长习性,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也能保证原材料源头上产品的质量。该镇青山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由药材公司提供种子,并略高于市场价回收。
据统计,2016年富堨镇青山村因地制宜种植黄蜀葵7.9 hm2,鲜花产量300 t以上,产值100万元以上,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总结其在山区的实用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 园地选择
黄蜀葵适应性较强,但怕涝,在丘陵地带山区应选用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性好的夹沙高地栽培,一般选择海拔300~600 m处,不宜选择低洼地方,这是由于低洼处易积水导致根系腐烂,不利于黄蜀葵的生长;黄蜀葵喜温暖气候、喜光,不耐荫,生长适宜温度25~30 ℃,开花期最适宜温度26~28 ℃,因此在选择园地时需考虑光照时间,一般光照时间为7~9 h/d [1]。
2 种子处理
种子采取浸泡法进行催芽处理。大田用种量45 kg/hm2。先将黄蜀葵种子放入装有30~35 ℃温开水的热水瓶中浸泡20~24 h,取出后用50%多菌灵拌种,待种子膨大外皮破裂露白时即可播种。
3 播种育苗
皖南山区在清明前后进行空地播种,大田及油菜田在收获前20 d左右进行育苗,做好移栽准备。采用穴播法,先将地整平泥地打细,按选行1.4 m开穴,每穴放2~3粒种子,株距50~60 cm,盖上细土或炉灰,浇透水,并在水中放入石灰水或杀菌剂。10~15 d后出苗。播种至出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以促进出苗。若有农家肥,最好在穴上盖上细微的有机肥。
4 大田移栽
将地平整后,用薄白塑料膜按行距进行压放,按株距进行插洞移栽,这样既可保持根系的健康成长,又可省去锄草的人力,栽植13 500株/hm2。菜籽收获前20 d开始育苗,育苗时要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大棚里要经常通风,一般10:00左右晒床,苗长到10~15 cm时开始施肥,用稀释尿素水施肥,然后再用清水喷洗一下。
移栽时苗的最佳高度为20~25 cm。梅雨季节应做好清沟挖墒工作,力争做到雨止田干,植株不可太密,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5 田间管理
5.1 壮苗
当黄蜀葵长到10~15 cm时,每穴留1株壮苗。移栽时若遇干旱,每隔2 d可用喷雾器喷水1次。当苗出齐后,进行锄草,注意不要伤其根系,当苗长到30~50 cm后,根据具体情况锄2次草,每次中耕后,追施人畜粪水。对未成活的苗要及时补齐,苗期应少追肥或不施肥,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平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2]。
5.2 施肥
黄蜀葵是一种用肥少的植物,当苗高30~50 cm时,施用优质复合肥450 kg/hm2左右,7月15日左右待花蕊开始开放时再追肥450 kg/hm2,确保丰收和花朵的壮大,皮花的肉厚。如有农家肥(猪粪、鸡粪)一定要进行发酵杀菌后再进行施肥,以免菌种介入。当黄蜀葵长到40 cm高时,要喷洒烯唑醇,当长到60 cm时要每10 d喷1次多效唑。为了控高防止猛长,当黄蜀葵长花蕊前再喷1次多效唑。注意看苗施肥,化肥不要太靠近穴,施深肥,注意使用氮、磷、钾平衡的复合肥。在开花中期再施1次高磷、高钾肥,使其多孕蕾多开花。
6 病虫害防治
黄蜀葵是一种抗病力较强的植物,只要种肥中不带菌入园,在出苗后至长花蕊前只喷50%多菌灵即可。防治蜗牛用手捉即可。卷叶虫5—8月发生,危害叶片,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杀。如果发现从根部往上3 cm左右有脱皮发霉的情况即为发生颈枯病,此时可将恶霉灵、甲霜锰锌、多菌灵3种药水掺在一起喷洒。为了防止田间残留病菌,可使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进行防治[3]。
7 采收
黄蜀葵一般于7月15日后开始开花,8月上旬至9月下旬为花开旺期,应注意每天必须将所开的花采摘,摘时不要把花托和花柄摘下。黃蜀葵茎、叶、果实上都有刚毛或刺,采收时应戴上手套,否则皮肤被刺,奇痒难忍。如果用种子繁殖,由于黄蜀葵是异花授粉作物,留种地要建立安全隔离,隔离方式有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2种方式。9—11月采收成熟果实,晒干脱粒[4]。
8 参考文献
[1] 胥忠勤,胥益锋.黄蜀葵花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66-167.
[2] 王德刚,徐邦会.安达市黄蜀葵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6(10):40.
[3] 石芸.黄蜀葵种子采制及预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4] 章庆华.歙县黄蜀葵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