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作物同畦集中育苗技术研究

2017-03-28 14:21刘晓翠赵留锁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农作物

刘晓翠 赵留锁

摘要 为解决生产问题,利用大小拱棚保护设施,将玉米、花生、豆角等多种农作物集中育苗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培育出了一畦多苗,可用于解决土壤污染、工厂化育苗、种子发芽纠纷、病虫害防治试验、缺苗补苗等问题。

关键词 农作物;同畦;集中育苗

中图分类号 S5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015-02

近年,笔者在处理当地一起因污染河水浇地造成大蒜、黄瓜、芸豆等农作物生长受损事件中,為在受污染的土壤中寻求适宜种植的下茬(即夏秋)作物,将玉米、花生、大豆等10多种粮食、蔬菜和油料等作物播种在一起育苗,并根据需要设置3个试验点、每点8个试验小区,进行大胆探索,破解了当地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初获成功。笔者认为,此项技术在生产上有较多用途。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成武县苟村集镇大王庄、徐庄、甄庄3个村。试验时间为2014年4月。试验作物为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绿豆、黑豆、谷子、芝麻、番茄、辣椒、茄子、豆角、芸豆、黄瓜、甜瓜、南瓜、水稻、白菜、甘蓝。

1.2 试验设计

在大王庄、徐庄、甄庄农户大田内各设1点,3个村共设3个试验点,大王庄试验点采取小拱棚平畦育苗,徐庄、甄庄试验点采取大拱棚内平畦育苗。畦东西向,土坨育苗,“双膜一网”覆盖,即地膜、拱棚膜和遮阳网覆盖。小拱棚高0.5 m,上盖遮阳网遮荫;大拱棚高2 m,育苗畦上方0.5~0.6 m处拉遮阳网遮荫。每点8个小区(畦)重复,畦长为2.67 m、宽为1.50 m,每小区面积4 m2,共计96 m2。每畦每种作物设2次重复。

1.3 试验实施

大王庄4月28日播种,徐庄4月27日播种,甄庄5月1日播种。先造墒再干粒直播,每行10~14穴,南北向,株行距10 cm×10 cm。作物每穴播1~3粒种子:大中粒型种子1粒、小粒型种子2~3粒,播后适当覆土。

1.4 主要技术

1.4.1 播前浇足底墒水。选好育苗畦,将育苗畦整细整平,先浇水,浇足浇透,接着播种,适当覆土[1]。

1.4.2 地膜覆盖。播种后,覆盖1层地膜,保湿保温,以保湿为主。苗子出土后,地膜不要去掉。

1.4.3 加盖遮阳网。在育苗畦上方架小拱棚,小拱棚上再盖1层遮阳网,以遮荫降温防雨防强光。大拱棚内在畦上方拉遮阳网。

1.4.4 及时破膜取苗。待作物出苗后,要及时将地膜下的幼苗破孔取出。由于作物种类不同,出苗时间有早晚,要注意勤查看,及时取苗,直至各种苗子出齐。

1.4.5 温度调控。通过覆盖遮阳网或通风来调控畦内温度。温度调控很关键,既影响出苗早晚,又影响幼苗健壮,必须严格掌握,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由于多种作物共处一畦,所需温度各有差异,以取中间温度为宜。播种后的前2 d,温度可高些,以白天30~32 ℃、夜间20~25 ℃为宜;出苗后要降温,白天20~25 ℃、夜间15~20 ℃;出齐苗后,白天温度22~28 ℃、夜间13~20 ℃[2]。

1.4.6 及时浇水。出苗前期一般不用浇水。到中后期,苗子出完后,由于破膜加上通风增大,水分散失快,易缺水。当出现缺水现象时,要及时浇水,但不要过多。浇后还要及时通风散湿[3]。

1.4.7 及时间苗定苗。对白菜、甘蓝、芝麻、番茄、茄子、辣椒、谷子等小粒种子作物,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

1.4.8 防治病虫害。试验中未见病害发生,但也要注意预防连阴雨天苗期易出现的猝倒病和立枯病。害虫主要是蚜虫、蓟马、斑潜蝇、菜青虫、红蜘蛛、蜗牛、蝼蛄等,要及时进行防治[4]。

1.4.9 适时移栽。当不同作物幼苗长到各自移栽标准时,移栽前1~2 d浇透水,再分别带土坨(约10 cm×10 cm大小)进行移苗定植。

1.5 关键技术

1.5.1 覆盖遮阳网。晚春育苗,为防止强光和高温,必须在育苗畦上面覆盖遮阳网,遮荫降温,可基本满足多种作物生长对环境的需求。

1.5.2 控制较低温度。19种作物中,有的需要较高温度,有的需要较低温度。在控制温度方面,必须掌握以较低温度为原则,才能顾及所有作物的生长。苗子出齐后,温度高易导致喜低温的作物徒长、抗性差;温度低虽然使喜高温的作物生长慢,但生长健壮、抗性增强[5]。

1.5.3 适时膜下取苗。温度高时,苗子一出来就从膜下取出,没有经过锻炼,易干枯死亡。应待苗子出土1~2 d后,再于16:00以后破膜取苗,苗子成活率高。要避免过早和高温时取苗[6]。

1.5.4 苗子取出后周围封土防烤苗。嫩苗从膜下取出后,若周围不覆土压膜,苗子易被地膜下散发的热气蒸烤而死。因此,必须用细土把苗子周围的地膜压严,以防死苗。

2 结果与分析

不同育苗方式作物出苗及长势情况不同,具体分别见图1、2、3。用小拱棚育苗的作物长势较差,用大拱棚育苗的作物长势较好。原因是小拱棚棚内空间小,不好管理,温度变化大,湿度小,温差大,不利于作物生长;大拱棚棚内空间大,环境较好控制,湿度大,温差小,利于作物生长。

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掌握好温度。由于各种作物种子发芽出苗适宜温度不同,尤其是出苗后的生长适宜温度差别较大,必须严格掌握,才能育出较为健壮的苗子。二是要进行催芽。由于受种子本身结构影响,各种作物发芽有早晚,出苗不一致,对难出苗的最好进行催芽,可提前出苗,以期缩短不同作物之间的出苗时间,便于管理。三是要覆盖地膜。为防止苗床表层失水落干,影响出苗晚的作物出苗,播种后要及时覆盖1层地膜保湿。四是要防高温烫苗。春季育苗,温度越来越高,畦子内的温度也会升得很快。因此,9:00—16:30要注意观测畦内温度,防止温度过高烫死幼苗。五是要防苗子徒长。白菜类、豆类、瓜类、棉花、芝麻等作物幼苗易徒长,既要注意调节温度防徒长,又要注意对其他作物出苗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利用大拱棚集中育苗的苗子好于小拱棚集中育苗的苗子;同一畦内不同作物长势不一。该集中育苗技术,解决了污染土壤种植适宜作物问题。本试验是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大胆而设,并较好地筛选出了适宜种植作物(玉米、棉花、豆类、番茄、花生等),解决了当地从未遇到过的难题,也为今后同样的问题提供了成功先例。面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形势,这一育苗方法将会被越来越多用到,用来解决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同类疑难问题。

该技术探讨在生产中也有较多的用途,可用来解决其他一些实际问题。一是解决工厂化育苗问题。在同一温室内进行多种作物育苗,也可借鉴此技术,解决由单一作物育苗向多种作物育苗转化问题,满足生产者的不同需要。二是解决发芽纠纷问题。可以在实地土壤中做发芽试验,用来解决因天气原因造成多种作物不出苗引起的种子发芽纠纷。三是用于病虫抗性试验。同时育出多种作物苗株,可以用来进行病虫感染或抗性试验,筛选抗病抗虫作物或易感易染作物,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四是解决生产缺苗问题。为确保作物生长整齐,可在播种后一次育出大田种植的多种作物苗子,在缺苗时进行移栽补苗。

但是,利用此项技术育苗,需要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管理水平、或有多年育苗经验、或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现在短时间内育出多种作物苗子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熊格生,陈金湘,唐海明.作物无土育苗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江西农业学报,2007(10):42-45.

[2] 郝金魁,张西群,齐新,等.工厂化育苗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2(1):349-351.

[3] 徐海,宋波,陈龙正,等.不同育苗方式对主要蔬菜作物育苗效果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4(6):183-185.

[4] 徐嘉伟.浅谈作物育苗与移栽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5):12.

[5] 樊树龙.大田作物容器育苗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05(3):167.

[6] 任生兰.稀植作物护根育苗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3(3):12.

猜你喜欢
农作物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影响因素分析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途径的选择分析
农作物抗旱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试分析土壤肥料与农产品质量的相关性
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小雪”时节冬管忙
趣味象声词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