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永婕 郑明军 王军 王海花
摘 要 本文从我校实际出发,考虑该学科的生长点和原有的专业优势,拟通过专业建设研究,带动学科的发展建设,使学校有限的师资、实验设备等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本专业的建设拟立足工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拓展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实现错位竞争,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升学科发展的内涵。
关键词 车辆工程 专业建设 特色发展 错位竞争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our school,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the most benefit by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al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growing point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riginal professional advantages.It makes the school limited teachers, laboratory equipment and other resources to produce the greatest benefit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engineering talents training objecti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ehicle subject expan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pace to achieve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formed.At the same time, take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road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Keywords Vehicle engineering; subject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1 问题的提出
“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进中西部干线、高铁、城铁、周边互联互通铁路境内段等重大项目建设,五年内预计新增铁路3万公里、其中高速鐵路达1.1万公里,预计到“十三五”结束,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突破15万公里。因此,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有重大需求,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抓住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机遇,更应该肩负一种责任,体现出高铁新技术、新发展趋势,亟需培养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和动手能力强的高水平技术人才,同时引领车辆工程走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国内,开办车辆工程专业的院校很多,有职业技术类的、本科类和研究类的,可以借鉴他们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但照搬照拿的模式永远不会具有竞争力。通过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调查发现,毕业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缺乏现场经验和专业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反馈回来问题是:很多现场的技术问题,在校学习时从来没有遇见过,可见学校教育与现场实践存在知识结构和内容的脱机;在新的人才培养竞争中,培养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会决定最终的成败,我校的车辆工程专业开办得比较晚,培养方案、课堂内外的很多环节和内容都还不成熟。所以本研究拟立足工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并打造精品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和教学信息化资源等多个层次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拓展车辆工程专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与其他院校实现错位竞争,形成我校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一定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升车辆工程学科发展的内涵。
2 特色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内涵和培养目标
2003年,我校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首次开设了机车车辆方向,2005年获得了车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我国的铁路系统培养了一大批机车车辆专业的技术人才。2009年,为了适应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对行业和相关院校充分调研和谨慎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在机车车辆方向的办学经验和已有硬件条件,新增了车辆工程本科专业。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内涵是,基于“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学生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发展,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相结合,建立培养适应轨道交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学习能力强、素质高以及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为适应轨道交通和国家经济发展需求,本专业将建设具有铁路机车车辆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的国内知名的特色专业,满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双重使命。
根据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提出的要求,“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定期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修订,评价与修订过程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确立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全面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适应铁路行业快速发展,使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符合我国工程教育的通用标准和车辆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3 车辆工程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策略
3.1 多维优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环境,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和精品课程建设,尤其是在高速动车组高速发展的历程中,与时俱进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科研项目支撑、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解决特色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与能力如何适应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的问题,形成长效的校企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和企业受益的“共赢”机制。同时,坚持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动摇,确立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和模式。
3.2 以实践教学为依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的成效决定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出动手实践能力强的车辆工程师,必然要求学生在学校时就能真实了解实际的车辆工程的运作模式和维修思想。所以,需要充分利用與企业合作的契机,与车辆厂、动车段签订专业和认识实习协议,让学生在参与到工程实践中,强化主动学习意识和动手能力训练,最大限度地满足培养目标所需。同时,根据学院要求,编制了“列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车总体及转向架”、“列车制动”、“机车电力传动技术”、“机车内燃机”、“列车总线控制基础”等10余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设置有专门的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实验项目支撑学生培养需要,实验项目可满足超过95%的教学计划,实验项目中有超过70%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得到锻炼。实验教学环节设置了明确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仪器实施规范,并得到了有效运行。
3.3 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与科研水准
目前,车辆工程系的教师结构组成偏于年轻化,虽然学历层次较高,但是尚未形成“年龄、学历、专业结构”相对合理的有特色的教学团队,缺乏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领军人才。今后车辆工程专业发展中,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完善的同时,增强与国、内外车辆工程专业领域的高校的密切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准;通过制度建设的改革,引导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授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
3.4 坚持教研相长,科研促进教学
专业建设水平取决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取决于科研水平。车辆专业自成立以来,以科研、教改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调整科研结构,极力加强科研建设,建立符合教育与科技发展规律的充满活力的科研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学科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
3.5 积极探究教学改革
以专业主干课程为重点,开展了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素质教育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以精品课、重点课建设为目标,多媒体课件项目建设为基础,以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重点,开展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4 结论
本文针对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的问题,为培养满足轨道车辆发展需要,立足于技术应用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力争培养具备扎实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能从事车辆工程的设计、制造、检修、运用及技术研发等工作,成为技术骨干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形成明确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和模式。
€L躘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2015GJJG097)及石家庄铁道大学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FVP技术的工程类人才培养改革”(项目编号:C201409)和“基于项目教学的工程机械教学改革”(项目编号:C201410)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罗建,陈承义.高职铁道机车车辆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49:17-18.
[2] 廖爱华,郑树彬,师蔚,潘雯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5.5:149-150.
[3] 袁清武,陈燕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建设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88+91.
[4] 王军,张建超,温少芳.车辆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5-127.
[5] 李健,龙玉琴.基于实践教学为重心的铁道机车车辆专业内涵建设[J].科技展望,2016.11:236.
[6] 郑艳萍,傅慧琴,徐健.浅谈城市轨道车辆技术专业建设思路[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6.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