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研究
——以淮安市水门桥设计为例

2017-03-27 04:10顾卫国
关键词:水门景观设计桥梁

顾卫国

(淮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桥梁景观设计研究
——以淮安市水门桥设计为例

顾卫国

(淮阴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城市桥梁作为滨河城市重要的交通要道,不仅具有沟通河流两岸交通通道的功能,还是城市的一种特殊的景观形式,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文化或文明特殊的呈现方式。本文用文化生态学的视野来审视桥梁景观设计,以探求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城市环境生态和文化生态之间的联系,结合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创作体会,提出地域文化因子在桥梁景观设计中注入的对策机制。

文化生态学; 城市桥梁; 景观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形象与环境的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城市交通形象和环境成为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城市桥梁景观是城市交通形象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桥梁景观的优劣对一个城市的整体景观有着重要影响。当代的城市桥梁景观设计存在一些误区:一是桥梁建设仅注重其使用功能而忽视了桥梁景观的审美功能;二是桥梁景观设计与桥梁整体设计脱节,桥梁景观设计往往是对桥梁结构设计后的包装;三是桥梁景观设计的程式化、概念化、重复化现象严重,缺乏地方文化特色和创新精神。城市桥梁作为一座城市整体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特殊呈现方式,联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环境共同形成了城市文化生态系统。要审视和探究这个系统,文化生态学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一、关于文化生态学理论

“文化生态学是20世纪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它是从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来研究文化产生、发展、变异的一种学说。”[1]上世纪50年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朱利安·斯图尔德(Julian Steward)首次提出“文化生态学”(Cultural Ecology)的概念,以研究因地域性差异而形成的特殊文化特征及文化模式。斯图尔德认为:“文化生态学是研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特殊类型的生态决定了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特征。”[2]他阐明了“人类集团的文化方式如何适应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3]。因此,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生态学关注的主要对象。著名文化学家冯天瑜指出:“文化生态学是以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与天然环境及人造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对象的一门学科,其使命是把握文化生成与文化环境的调适及内在联系。”[4]文化生态学关注的主要是特定地域的文化特征与其根植的文化背景和特定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观点包括共生观、多样平衡观、动态开放观、层次结构观等。唐建军指出,文化生态学“强调系统内部各文化因子之间的多样共生,以求平衡;强调各文化因子之间的整体协调,以求和谐;强调系统的动态开放、循环更新,以求持续发展”[5]。

本文尝试把桥梁景观设计置于文化生态学的视野下来研究与审视,结合笔者的城市桥梁景观设计创作体会,探寻桥梁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生态因子间的关系,并针对城市桥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二、城市桥梁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形式

城市桥梁是建在城市中的桥梁,它是滨河城市重要的交通要道,是人们每天出行接触的主要界面,是城市形象和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桥梁不仅具有沟通河流两岸的交通通道功能,还是城市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生态形式。美国桥梁景观设计专家Frederick Gottemoeller的《Bridgescape:The art of designing brige》一书对现代城市桥梁景观设计定义为:“桥梁景观设计亦是桥梁景观与大地或城市景观尺度的和谐和统一,它包括对当地文化生态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共融,以及桥梁建设对建桥地点的自然原生环境的合理保护。”[6]城市桥梁景观要与大地景观、城市景观、城市文化生态相伴生,是某种意义上的复合生态景观。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表的《北京宪章》明确提出,建筑与环境生态和文化生态的和谐共生应成为一切建设行为的基本原则。我国在《城市桥梁设计准则》中对桥梁景观设计规定了以下原则:“城市桥梁建筑应反映时代风貌,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桥梁总体设计要符合建筑原理,注意空间比例、节奏、明暗和稳定感,分清主次,局部服从整体。桥梁建筑的重点应放在总体布置和主体结构上,以期塑造桥梁这一跨越性工程建筑物的美。创造清晰、明朗的建筑形式。”[7]不同于普通的景观营造,城市桥梁景观包括主桥、引桥、连接道、桥梁护坡等系列景观工程,是一个系统、复合的景观营造工程,桥梁景观除了对桥梁结构本身进行造型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灯光设计等外,还要结合桥型特点、桥位地形地貌特点、文化承载特点等对桥梁及周边环境进行附加的装饰性艺术塑造,以展现桥梁整体的美学效应。因此,城市桥梁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特殊的文化生态形式,应与城市自然生态景观、建筑生态景观、人文历史景观和谐、共生、共融,达到功能与审美、文化与技术的完美统一。

三、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城市文化因子的共生与互动

(一)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城市自然景观的共生与互动

城市桥梁作为城市中重要的建筑形式,除了满足沟通河流两岸的通行功能外,还应在景观上纳入现代城市的总体规划。桥所处地方的地形地貌、河道环境、周边建筑面貌、道路规划以及绿化等都应该在设计桥梁景观时通盘考虑,要尊重自然山水环境,保持地域特色,体现人与自然共生的观念,将桥梁景观有机和谐地融入自然景观中。将桥梁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彰显桥梁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意义,将桥梁打造成为新的城市景观亮点。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海港大桥和著名的悉尼歌剧院相邻,将歌剧院、大桥与悉尼海港连成一体欣赏时,雄伟和婀娜、深色和浅色、直线和曲线、建筑和倒影,碧海蓝天,长虹飞架,桥梁建筑景观与周边自然景观相映成辉,构成了和谐统一的美丽画面,让人过目不忘。

(二)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城市文脉的共生与互动

每个城市在历史延续中都积淀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承载城市品格的文化因子。文化因子是文化形成、发展、升华的一种外部环境,它是一股文脉、一个载体,既可以追溯到过去,也可以延伸到未来;它是一个城市宝贵的资源,也是当下城市各种文化形式生长的沃土。文脉的体现往往通过地标性的建筑来传达不同地域的属性与历史渊源。城市桥梁作为地域地标的集大成者,有着很强的地域文化表现力。现代城市桥梁建设应充分挖掘和应用城市文脉,增强当地民众的文化认同感,使人们感觉到这座桥梁就是为当地设计的,是独一无二的,而不是千篇一律、毫无特色的。每个城市的发展总有其形成的文化渊源、历史典故、人物传奇、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宗教信仰、民间艺术、传统工艺、建筑风格等,通过对上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分析和提炼成为地域文化的造型符号、色彩符号、材质符号,形成特定城市桥梁构造形态与装饰语言,以达成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城市人文历史文化因子的共生与互动。如英国著名的伦敦塔桥,维多利亚风格的两座主塔上建有5个小尖塔,远看仿佛似两顶王冠,其本身的建筑形式和泰晤士河两岸的议会大厦、白金汉宫等建筑景观遥相辉映,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伦敦塔桥有“伦敦正门”之称,成为伦敦乃至英国的文化象征。

(三)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与城市精神的共生与互动

所谓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从表面到内在显示出的地域性群体精神”[8]。从外在来看,城市精神表现为人们对一个城市的特殊风貌、特殊氛围形成的总体印象;从内在来看,城市精神是这个城市民众群体的价值共识、审美追求、信仰操守而形成的市民精神,这种精神是在城市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烙印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反映着该城市的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城市精神是一种隐性的社会动能,对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地域广大,由于气候、地理、人文等因素,不同地域人的性格特征、城市的建筑景观风格差异性很大,如北方人敦厚、豪爽,南方人精明、委婉,北方城市建筑雄伟、朴实、庄重,南方城市建筑纤巧、精致、秀美,有“南繁北简”“南奢北朴”“南尖北平”“南敞北封”的建筑装饰特征之说,桥梁作为特殊的建筑形式深深地打上了地方人文特质与城市风格烙印。如修建于金代的北京卢沟桥,作为沟通南方各省进京通道和燕京重要门户,长266.5米,宽9.3米,为11孔联拱平桥,桥面两旁280多根拦柱柱头上雕刻着500多个姿态万千的石狮子,整个桥梁体量宏大,结构厚重坚固,形态壮观气派,尽显帝都气息和皇家风范,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评价为中国最壮美的桥。“卢沟晓月”在金代成为“燕京八景”之一,近代卢沟桥更因中国抗日军队打响了全面抗战第一枪的“卢沟桥事变”而彪炳史册。又如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迎接乾隆南巡而建的扬州瘦西湖五亭桥。扬州作为明清两代运河四大都市之一,是沟通运河南北漕运的重要节点,五亭桥的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桥上建有五座极富南方特色飞檐翘角的风亭,黄瓦朱柱,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大型条石砌就的“工”字型桥基座厚重雄伟,正面与侧面共有15个半圆拱形桥洞,彼此相连相通,刚柔相济。清代文人李斗著《扬州画舫录》中有记载:“每当清风月满之时,每洞各衔一月。金色荡漾,众月争辉,莫可名状。”扬州因此而得名“月亮城”。五亭桥被茅以升评价为中国最具艺术美的桥,已经成为扬州城市的象征。作为2016年杭州G20峰会会标设计元素和杭州形象代言的西湖断桥体态秀长,半圆形桥拱曲线轻盈优美,桥梁面临西湖,与宝石山、保叔塔隔湖相对,山、塔、湖、亭、舟、桥与湖边桃、柳组成一幅如画景色,十分迷人,成为南方园林桥梁建筑的典范。

当下,各个城市纷纷推出反映城市精神的城市宣传语,以推介城市、宣传城市。中国大部分城市基本是滨水而建,桥梁往往是进出城市的重要通道和节点,是公众认知城市的第一界面,是反映和宣传城市形象、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在现代城市桥梁设计中要借鉴中外著名桥梁营造的理念和经验,其风格、式样、造型应与所在城市的城市精神形成和谐的共生关系与良性的互动。

四、城市桥梁景观设计中文化因子注入的对策机制

(一)城市桥梁景观文化因子之间的多样共生:以求平衡

文丘里在《建筑中的复杂与矛盾》中写道:“兼容并蓄要比非此即彼的思路来得好。”[9]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显现,是各种文化因子的汇总,包括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景观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运用各种文化元素,兼容并蓄,力求达到多样共生,将多元化的文化因子统一在形式美法则中,规范在造型、色彩、材质、机理的整体语境下,在变化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寻求变化,最终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如天津海河上北安大桥的景观设计,依托天津市区海河两岸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两岸景观,借鉴欧式古典桥梁的特点。桥头雕塑采用欧式古典形式,内容使用中国传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祥兽题材,寓意四方吉祥平安;桥墩雕塑为中国传统的盘龙形象,桥栏柱基为四组舞姿各异的中式题材、西式雕塑形式的乐女形象;桥面安装着古典欧式风格的铁艺路灯。在这座桥梁上,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和造型与西洋古典建筑语言多样共生,欧式的富丽堂皇风格与中国高贵典雅精神结合起来。桥梁设计者找到了古典与时尚、欧风与汉韵的平衡点,桥梁独特的风格成为天津海河上的一大亮点,成为天津市新的文化地标。

(二)桥梁景观设计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有序:以求和谐

桥梁的景观设计包括主体景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设计三个方面。主体景观设计包括桥型、线型、色彩、材质、肌理、桥型象征意义等;自然景观设计包括桥梁与连接道路的融合度、与相邻景观(自然山水生态景观、天际线形状、周边建筑物高度及色彩)的协调度等;人文景观设计包括将桥梁所在城市的地域文化、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提炼归纳后形成图形化、艺术化的装饰构件,有机结合在桥梁上,如桥铭牌、栏杆、路灯、桥头堡等的装饰设计等。以上各种文化因子归结成的各种设计元素要遵循整体规划、协调有序的原则,综合运用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比例与尺度、权衡与照应等艺术手法,求得各文化因子之间的和谐统一。在设计中还要遵循桥梁使用功能第一原则,景观建设项目不能影响桥梁的交通功能,景观设计应服从结构设计,要在保证桥梁质量和安全原则下开展景观装饰设计。以桥梁受力为主体的艺术造型不能影响桥梁结构的承载力、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要充分考虑桥梁景观与周边景观的相互作用,根据桥梁周边景观的特点,采用强调法或消去法进行景观设计,使桥梁景观与周边景观和谐统一。桥梁景观建设应维护桥梁周边的环境生态,减少噪声、灯光及桥梁建筑本身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要充分尊重地域文化习俗,景观桥梁的设计从抽象的象征意义到具体的造型与色彩,既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又要充分考虑本地区民风民俗,避免出现公众忌讳的东西。

(三)桥梁景观设计理念的动态开放:以求持续发展

一个区域的建筑形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不断适应社会、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如明清两代的徽派建筑风格有显著区别。同样,每座桥梁的景观设计都展现着所在时代的科学技术、审美风格及人文风貌,因而刻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桥梁景观设计是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城市建设品质全方位提升的大背景下对城市桥梁环境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现在,各地政府都将桥梁景观建设提升到反映城市特色、体现地域文化、展示时代风貌的高度,为桥梁景观的塑造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对桥梁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桥梁景观设计者应该拥有动态开放的胸襟,在设计理念上既保持对功能、构造、形态、材料、肌理、色彩、审美等方面的研究,还应具备绿色设计、生态设计、节能设计、环保设计等可持续设计观念,将可持续设计作为一种兼具理想主义色彩与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设计理念予以坚守。同时,建议政府的路桥设计规划与管理部门要完善机制,鼓励路桥专业设计部门与高校艺术学院和专业景观设计企业联手,形成以桥梁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环境装饰设计师、艺术家和文史专家组成的综合设计与咨询团队,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功能、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五、淮安市水门桥景观设计案例

淮安市水门桥位于东西横贯淮安市中心城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古运河历史文化长廊与淮安城市南北主干道淮海路相交叉的节点上,与东面的清江浦楼、文庙、慈云寺、国师塔、清江大闸,北面的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等历史文化古建筑群遥相呼应,是淮安古运河历史文化长廊景观重要的组成部分。水门桥始建于1958年,经过1960年重建和1985年扩建,到2013年淮安市政府为呼应淮安公众要求改善和提升淮安交通整体形象的诉求,决定对原水门桥进行扩建改造和景观形象提升。笔者领衔的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设计团队承担了水门桥外观造型设计和景观设计任务。作为设计者,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研究水门桥与其植根的淮安历史文化背景之间的关联,让水门桥融入淮安的环境生态与文化生态。

(一)设计定位

功能定位。水门桥是淮安城市南北主干道交通节点,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的重要景观节点,兼具交通和休闲的双重功能。

风格定位。古朴、典雅、庄重、大方、醒目,和水门桥周边自然风光及淮安历史文化古建筑群的装饰语言相互照应,运用浮雕、群雕、石刻、碑刻、铁艺等艺术手法,让水门桥成为一座留住历史记忆,融入淮安环境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文化桥梁、景观桥梁。

色彩和材质定位。桥侧面、桥头堡用灰麻花岗岩贴面,桥墩及内侧用白麻花岗岩贴面,桥面的路灯座和栏杆柱用雪花白大理石贴面装饰,黑色的铁艺水波纹栏杆和古典风格的路灯以及黑色的柏油路面,白麻、灰麻、五莲红花岗岩铺就的人行道,古铜色铸铜人物群雕等,不同层次的黑、白、灰色形成既对比又和谐、典雅的水门桥整体色调,和桥梁周边古建筑群、城市现代建筑色彩及材质都能相互照应。

(二)地域文化因子的注入与塑造

用桥下两个桥墩、四组抱鼓石和门角、桥面栏杆中的两组“水门桥”桥铭牌雕刻、桥铭牌两侧路灯底座上的四组门环辅首雕刻等,共同塑造“水门”的形象,渲染和表达“水门”这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主题。在桥面四角分别设置水门桥变迁的四个时间节点,即清代、50年代末、80年代和当代的四组反映不同年代人物风貌的青铜人物群雕,结合桥面和桥下历代名人咏淮安的诗词书法碑刻以及反映水门桥历史变迁的四幅浮雕等,共同营造水门桥历史文化载体的氛围,塑造城市新的文化生态景观亮点。

在桥下两个主桥墩东西两侧分别设置四组八个抱鼓石与门角,营造“水门”形象。中国传统的大户住宅或庙宇建筑的大门一般采用抱鼓石和门角形制。水门桥的抱鼓石和门角造型原型取自原清代江南河道总督署驻地,有“江淮第一园”之称的淮安清晏园关帝庙大门的抱鼓石和门角。水门桥的四组八个抱鼓石分别置于水门桥东西主桥墩的前方,抱鼓石造型为:下部雕祥云须弥座,上下两个依柱式如意形抱着圆形鼓身,鼓面雕刻着祥云,象征着吉祥、如意,平安、美好。门角也叫门簪,门簪与抱鼓石因为在宅门门面上下遥相呼应,在民间有所谓的“门当户对”之说。门当和户对除了有镇宅、辟邪的装饰作用,还体现宅第的庄重与高贵。水门桥的门簪造型和抱鼓石造型相照应。抱鼓石与门角的材质为白麻花岗岩。

文字碑的材质为雪花白大理石,整体造型由上面弧形栏杆、下面直线形方梁以及中间的文字浮雕面板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由四个如意形装饰块连接,水门桥三个字为阴刻贴金字,文字由淮安著名书法家书写。文字碑整体造型点、线、面结合,虚实相间,白色的文字碑、黑色的铁艺栏杆、灰色的花岗岩桥侧面,形成既对比又和谐的黑、白、灰层次,映衬烘托着“水门桥”三个金色文字。

辅首是安装在大门上衔门环的底座,是中国传统的大门装饰。传说辅首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静,警觉性极高,善于严把门户,用瞪目张口的狮头作为辅首,有守门、辟邪之意。水门桥的辅首造型原型取自淮安清晏园关帝庙大门上的辅首,四只两组辅首分别置于桥面外侧文字碑的两侧,水门两边桥墩的上方。水门桥桥头四个路灯座背面雕刻了淮安市市花——月季花。月季花又叫做月月红,象征着一年12个月每月都是红红火火,也象征着幸福、美艳、常新。

四个桥头四组白色大理石灯座内侧面分别刻上反映水门桥历史变迁的四组浮雕,即:表现清代水门的场景、1959 年建设的首座水门木便桥场景、1985 年水门桥扩建后的场景、2013 年新水门桥的场景。

桥中间四个大理石路灯座内侧和桥下四个桥头堡圆拱门上分别在雪花白大理石上刻有白居易、康熙等古代名人咏古淮安的八首诗词,文字由本地八位著名书法家书写。

水门桥路灯分为两组:一组是在桥栏杆路灯座上的低杆铁艺路灯,为中国古典方形宫灯造型,路灯装饰着水波纹图案,和桥面铁艺栏杆在装饰风格、材质上形成呼应;另一组是在人行道外侧的高杆路灯,为中国古典六角形风灯造型,两组路灯高低搭配,形成不同的光照区域,渲染水门桥古朴、典雅的氛围。

桥面黑色的铁艺水波纹栏杆图案为翻卷的浪花造型,两个单元的浪花图案线条相互穿插交接,形成流畅和谐的节奏与韵律,烘托了水门桥“水”的主题。

用白麻、灰麻、五莲红花岗岩铺就的人行道,材质、色彩和桥梁周边建筑及路沿石相呼应。

桥西南侧八字形台阶的堤岸墙上放置用雪花白大理石雕刻的《郭大昌斥责巨贪和珅》的历史典故,弘扬廉政文化,渲染水门桥的历史文化氛围。

四个桥头设置的四组铸铜群雕分别反映清代、50年代末、80年代和现当代四个年代水门桥附近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景,和桥头四组路灯柱底座浮雕内容相呼应 。

桥梁整体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到桥梁景观与周边自然景观以及与城市文脉和精神的共生与互动,摄取了淮安本土多样的文化因子,在共生、平衡、协调、有序的原则下形成和谐的装饰语言;将石刻浮雕、青铜群雕、书法、诗词、碑刻、铁艺、灯饰等多种艺术形式在风格统一的基础上相互交融,求得艺术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努力营造一座景观的桥、文化的桥、艺术的桥、“淮味”十足的桥。改造后的水门桥已经成为运河文化长廊上的景观新亮点,成为淮安市新的地标性建筑。

六、结语

桥梁景观设计是我国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背景下对桥梁建设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用桥梁景观来塑造城市特色、承载地方文化、宣扬城市精神是当今城市规划与建设者的重要诉求,为桥梁景观的装饰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运用文化生态学的观点与方法,探究自然风貌、地域文化与桥梁景观环境的共生与互动关系,将桥梁景观融入城市整体文化生态氛围和场景中,同时创造出具有自身文化特质及模式的桥梁景观,很有现实意义。将桥梁景观设计成为承载和映照城市地域文化的载体,让桥梁留住历史,传承文化,弘扬艺术,并成为当今城市文化生态景观中新的增长点,当为每个桥梁景观规划、决策与设计、制作者的职责和愿望之所在。

[1] 黄育馥.20世纪兴起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9(6):19- 25.

[2] 石奕龙.斯图尔德及其文化人类学理论[J].世界民族,2008(3):62-71.

[3] 江金波.论文化生态学的理论发展与新构架[J].人文地理,2005(4):119-124.

[4]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8.

[5] 唐建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东岳论丛,2011(1):99- 102.

[6] GOTTEMOELLER F.Bridges cape:the art of designing bridges[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Inc.,1998:2-6.

[7]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8] 姜辉.城市精神与现代城市形象的塑造[J].商业时代,2007(10):4-5.

[9] 文丘里.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M].周卜颐,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10.

(责任编辑:李晓梅)

Study on Landscape Design of Urban Brid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cology Taking the Design of Huaian Shuimen Bridge

GU Weiguo

(Art School,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Urban bridge urban waterfront as an important traffic artery, not only has th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f the river on both sides of the traffic channel, but also as a special landscape form of the c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image and environment, urban culture or civilization in a special presentation mode. Bridge landscape design under cultural ecology is discussed from this perspective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link between urban cultural ecolog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urban bridge landscape design and creation, the countermeasure mechanism of putting the regional cultural factor into bridge landscape concept design is put forward.

cultural ecology; urban bridge; landscape design

2016-06-13;

2016-09-08

顾卫国(1963—),男,江苏淮阴人,淮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U442;TU986.2

A

1674-0297(2017)02-0051-06

猜你喜欢
水门景观设计桥梁
英雄群像、历史真实与“出圈”营销——多方位解析《长津湖之水门桥》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过水门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飞机“过水门”仪式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