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相声小史

2017-03-27 03:35穆凯
参花(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收徒曲艺团茶社

◎穆凯

沈阳相声小史

◎穆凯

相声是中国曲艺艺术中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曲种。其发源地是北京,后逐步在全国发展起来,包括东北。而沈阳相声则是完全体现东北三省观众审美需求的代表。本文旨在探究沈阳相声小史。

沈阳相声 相声艺人 演出 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可知,沈阳最早的相声艺人是张太。“有张太,学相声。叫人乐,嘴头灵。约薄话,想得精。讲流口,是营生。”既记述了艺人张太说相声,又形容了相声的表演和其艺术效果。后来,北京的相声艺人范有缘(本名范长利)和朱天瑞偶然来到沈阳,起初在小河沿撂地(露天演出),后又逐步进入茶社进行演出。范有缘定居沈阳后开始广收门徒,弟子有朱凤山、马良臣、李永春等人。直到民国十年(1921),相声艺人冯昆志(北京人)携家人来到东北,其间与其子冯振声以及徒弟德淑珍、冯少奎等人组成了“冯家相声班”。后来冯振声又收徒杨海荃、常福荃、祝景荃等人,逐步壮大了“冯家相声班”,且其“说、学、逗、唱”也形成了适应东北观众品味的艺术形式。表演火爆脆快,动作大起大落,因独具特色,誉满一方,故素有“冯家门”相声之称,又称为“东北相声”。

据记载,同年(民国十年),相声艺人郭瑞林也来到沈阳献艺,收徒李少芳,其徒又收徒刘伯奎。民国十七年(1928),相声艺人丛寿峰也来到东北,收徒于春明,后于春明又在沈阳收王志民、金涛、高秀琴等人。这一时期的沈阳相声主要为撂地、大棚演出,集中于北市场、小河沿、西门脸儿、第一商场“兴游园”等地,演员人数不定,演出一段后开始向观众打钱,观众所付金额多少均为自愿;而茶社演出,和一些其他曲艺形式,如东北大鼓、单弦、京韵大鼓等同台献艺,像中街的公余茶社、小河沿的凝香榭茶社等都有相声艺人参演。

1949年初,沈阳解放,相声艺人们又自发组织成立了“沈阳相声大会”,先后在“四海升平茶社”“会文茶社”演出,演员有佟雨田、杨海荃、白银耳、彭国良、傅兰英等二十余人。同时,也请一些天津、南京、北京的演员,如于宝林、黄鹤来、张永熙、冯宝华等。有的演员因此留在了沈阳,如小立本、姜伯华等。同一时期,在沈阳中街的“公余茶社”也有本地艺人演出,以刘伯奎、于春明、师世元等为主。

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上(1958年8月),沈阳相声艺人杨海荃、小立本首开歌颂体裁相声先河,相声新作《社会主义好》引起广泛轰动。次年三月,沈阳曲艺团成立,沈阳相声大会并入该团,更名为“沈阳曲艺团相声队”。这一时期除了专业的相声演出外,业余相声活动也十分频繁,市内的铁西、大东、沈河、皇姑都有业余相声队。1956年至1957年,沈阳市群众艺术馆创办了相声培训班,培养了大批相声学员,相继有二十多名学员加入了专业表演团体,如杨振华、金炳昶、周印金等。

1959年至1963年,沈阳曲艺团相声组又先后招收三期学员,结业后加入沈阳曲艺团,先后有刘沛起、陈连仲、苏连生、常佩业等。1966年,沈阳曲艺团因故解散,许多老艺人相继离世,直到1977年重新恢复建制,相声演员有金炳昶、杨振华、冯景顺、王志涛、陈连仲、王可军等,他们同专业作者里果、白纪元等,创作了《我爱中国》《好梦不长》《特殊生活》等相声新作,在全国引起轰动。1979年,金炳昶、杨振华、陈连仲、王志涛携相声《好梦不长》《台湾来信》《假大空》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其中《特殊生活》《假大空》获创作一等奖、沈阳曲艺团获演出一等奖。从此,沈阳相声蜚声全国,红遍大江南北,获得了“新相声,听沈阳”的赞誉。

20世纪80年代,沈阳曲艺团相声队演员阵容齐整,艺术水平高超,相声演员近三十名,多次参加国内相声大赛,均获殊荣。除专业相声队伍外,业余相声演员团队达到十四余支。大家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使沈阳相声与北京、天津的相声形成了相声界的鼎足之势。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各种新兴的外来的娱乐方式全面冲击着中国的传统休闲娱乐方式。沈阳相声虽然在这一时期仍然保持旺盛的生命活力,频繁地出演于电视台的各大小晚会之中,但正常商业演出已逐渐减少,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1992年,沈阳曲艺团与沈阳歌舞团合并成为沈阳艺术团,虽然对外仍继续保留沈阳曲艺团的名称,其实已经成了一个队,老相声演员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中年相声演员这时有一部分调到了别的文艺团体,还有一部分则改行演起了小品,搞起了影视,在职的相声演员不足十人。1997年,沈阳曲艺团开办相声培训班,招收学员十余人,1998年正式录用穆凯、邵申申两人。自1998年后,十年间就再也没有新的相声演员加入。至2007年底,随着老演员的陆续退休,沈阳曲艺团的专业相声演员只剩六名,青年演员面临着断档问题,演出市场也越来越小,正常商业演出存在着“叫好不叫座”的现象,业余相声演员的活动也逐渐萎缩,沈阳相声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

沈阳相声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四十年的历程,从萌芽、发展、火爆全国,到今天“残酷”的现状,我们希望这曾经火遍华夏的沈阳相声不要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中消失。要是那样,将会是我们沈阳的遗憾,更是全国喜爱相声艺术的朋友们的遗憾。

(责任编辑 田腊梅)

穆凯,男,沈阳曲艺团,二级演员,研究方向:曲艺表演)

猜你喜欢
收徒曲艺团茶社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我的样子
弘扬耳穴针术 精心亲传薪火
——市名中医、本刊编委朱丹主任中医师收徒
收徒
广州市两类粤曲职业表演者生存现状考察与比较
宣城星级酒店内开设茶社的探索
“情系深湘建设者”庆国庆首场演出在宝安上演
基于“情绪记忆”的茶社插画和灯具设计研究
粤曲的历史及我区粤曲(私伙局)的发展
传统文脉在旅游景区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以九里沟景区卢仝茶社的规划改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