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李旭林通讯员︳蒋佩健唐国平王艳
大捆绑大评价大发展
——东安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纪实
本刊记者︳李旭林通讯员︳蒋佩健唐国平王艳
南国三月,春寒依然袭人,但地处湘南之陲的东安县已然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而均衡发展又是教育发展的时代命题。”记者采访东安县委书记冯德校时,他刚刚率县直有关部门深入学校调研东安县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经验和困难。谈起东安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探索和实践,冯德校书记的话语坚定有力,视野开阔。他说:“这几年,东安县紧扣‘城区扩容、农村提质’发展主题,以教育集团化办学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较高质量、较高水平的均衡,让人民群众在教育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这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东安县委、县政府在新时期抓教育的主线与指南。”
顺着冯德校书记的视野,踩着东安县教育发展的足印,我们一路探究,一路思考,一路收获。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东安县和其他的农村县一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城乡教育两极分化严重,校际之间差距很大,城区挤、农村弱的现象普遍存在。人民群众对此意见很大,我们也吃不香、睡不踏实。”从2011年3月担任东安县教育局局长起,唐德光就致力于城乡义务教育统筹均衡发展。这几年,通过强力推动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农村改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多渠道引进年轻教师等举措,努力推动各类资源向农村学校倾斜,城乡失衡、两极分化的现象得到逐步解决。
但是,唐德光总感觉在广度、深度与厚度上,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似乎缺少了一台更为强劲的引擎。通过无数次的深入调研、座谈研讨,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新蓝图在唐德光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又是几番谋划后,局党委班子一致敲定:搞中小学集团化办学,通过大捆绑、大评价、大发展的模式,把全县68所中小学全部纳入各个教育集团,以集团化办学模式构建互帮互助的新型“联盟”关系,以集团化办学形成“诸侯争霸”的竞争局面,消除城乡学校两极分化,推动全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迈入快车道!
想十件不如干一件。2014年上学期,东安县教育局在充分调研与先行试点的基础上,按照城乡结合、地理区域和强弱搭配相结合的原则,把68所中小学组建成13个教育集团,以城区优质学校为牵头学校,以乡镇中心学校为骨干学校,以周边薄弱学校为受助学校,形成“学校共同发展,教师共同进步,城乡携手共进”的新态势、新格局、新气象。这一举措在永州市也成为首创。
起初大家好奇:搞教育集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东安又能搞出什么新花样呢?记者也急于探个究竟。
深入解剖东安县教育集团办学模式不难发现,东安县是采取“优质学校+潜力学校”的“1+X”组建方式。教育集团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法人代表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原则上保持人、财、物、管理独立。集团内学校实行管理互通、领导流动、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八大行动”。
“东安县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和实践,与我们所熟知的长郡教育集团、雅礼教育集团办学模式不同。我们不是名校托管薄弱学校的模式,也不是名校办分校的‘母与子’的衍生关系,而是‘兄与弟’的协作型联盟关系,致力于构建发展共同体的生态圈;不是‘复制’与‘被复制’的关系,而是在充分尊重各校办学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集团内各校充分汲取优质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和办学成果,既着力打造集团的‘共同名片’,又在共同成长中努力彰显个性。”唐德光如是诠释。
思路决定出路。集团化办学这条道路能否延伸得又远又宽,关键还要看制度保障的力度、举措的实效性。为促使各个教育集团各成员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东安县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了顶层设计,推出了多项制度保障措施,真正实现“大捆绑”。
县教育局烧的第一把火就是成立集团化办学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唐德光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设立了专项工作经费,并把集团化办学纳入全县年度重点工作;明确了督导室、基础教育股、教研室、人事股、教师管理中心、仪器电教站以及教师发展中心、督学责任区等股室和机构在推动集团化办学中的职责;建立了教育集团联席会议制度,确保了教育集团运行有坚强的制度保障。
第二把火就是广泛动员。组建教育集团,农村学校拍手称好,牵头的城区学校校长不免有畏难情绪。是啊,不仅要管理好本校,还要带着农村学校共同发展,搞得不好还要挨罚,自然产生了巨大压力。为此,局班子成员逐一给牵头学校校长做思想工作,强调这是“政治任务”,是全县教育发展的时代新使命,也是教育人应当担负起的职责。大家对集团化办学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不断提升,汇聚了支持集团化办学的强大合力。
第三把火就是签“军令状”。各个教育集团的“带头大哥”即牵头学校与东安县教育局签署“军令状”,从管理理念、教学改革、教研活动、文化建设、活动开展、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定捆绑发展的工作规划。为此,13个教育集团的牵头学校负责人纷纷赶赴集团内各成员学校调研,组织座谈,摸清家底,商量对策,制定措施。“现在,我不仅是舜德学校的校长,还是其他6所成员学校的‘总瓢把子’,原来我只需要了解自己的学校办学实际,办好自己的学校,成为集团龙头学校后,我肩上的责任重了数倍。为此,乡没少下,路没少跑,汗水没少流,不辛苦那是假话。”舜德学校校长蒋旭玲快人快语。
各个教育集团展开了热闹非凡、丰富多彩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催生了学校蓬勃发展的“洪荒之力”。
当我们走进舜德学校大教研活动现场时,热闹的场景让我们眼前一亮。来自集团内7所成员学校的教师,零距离感受活力课堂、魅力教研的强大吸引力。蒋旭玲介绍说,为推动集团教研活动常态化、创新化、实效化,舜德学校教育集团的教研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同课异构、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专题学习、专家报告、学科引领、教材培训、互助解疑等手段,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困难;借助学科联谊、学校联谊、网上探讨、同科交流等方法,提升集团教研活动的整体质量,打破校际壁垒。
而在明德学校教育集团,以“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简练、教学用语简要”为核心的“简约课堂”,正成为该集团各成员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共同指南。“成员学校的老师们纷纷评价,我们的‘简约课堂’虽简约但不简单,教师们正以享受课堂的姿态,从事着幸福的教育,极大提升了农村老师的职业价值感。”明德学校校长席丽萍如是说。
在白牙市二小,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通过着力打造的管理队伍交流平台、教师专业成长交流平台、学生活动交流平台以及家长交流平台四个平台,实现了教育教学资源向各成员全开放。“共享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这两年,我们通过示范带动与帮助扶持,集团内各成员学校的进步非常明显。8所成员学校在去年年度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进入前十名的就有4所农村学校,放在以前那是不敢想象的。”校长陈青山的话语中露出一股自豪。
东安县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成为学生管理的难点和重点。白牙市三小教育集团紧紧抓住成员学校留守儿童多的共性特点,在成员学校所在的乡镇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志愿者充当“代理爸爸”“代理妈妈”,在各成员学校推动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并深入开展了“懂礼仪、讲诚信、会合作、乐公益”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在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模式上,我们集团正努力打造着自己的品牌。”校长周建华表示,下一步还将与其他教育集团在留守儿童管理、德育自治上共享成功经验,以期推动整个东安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取得更多成效。
东安县“大捆绑”式的集团办学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推行集团化办学,大捆绑是手段,发展才是根本目的。东安全县一盘棋推动教育集团化办学,以较小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回报。”唐德光微笑着说。
全覆盖、全员参与的集团化办学,为东安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安装上了引擎,但如何让这个引擎快速发动,催生强大牵引力,还需要一把助推力。县教育局领导班子深知,形式上的“捆绑”远远不能激发各个集团的活力与竞争力,只有从评价机制上构建学校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集团的凝聚力、战斗力才会被快速催生。找准这个助推器和切入点尤为关键,而大评价机制正是牵牛鼻子的“绳索”。
县教育局制定教育集团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可谓煞费苦心。在集思广益、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构建的这套考核评价指标,涵盖了管理、教学、育人、活动各个层面,从硬件、软件建设两大领域做出了要求,对近期安排、远景规划有明确部署,尤其强调突出了“共同体”建设思路。从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健全有效、干部队伍与师资水平整体提升、教育环境与文化资源整合优化、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创新与特色、安全与稳定等6个方面设立了一级指标。围绕这6个一级指标,又设立了11项二级指标,每项二级指标都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考核分值。
“我们对教育集团考核评价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促进优质资源最大程度的普及与覆盖,‘捆绑考核’成为我们这个指标体系最显著的特点。”东安县教育局分管人事工作的副局长魏绍能介绍说,在管理上,东安县要求各个教育集团制定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制定至少3年周期的发展规划,成立理事会等议事机构,并要求各个教育集团建立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上,要求牵头学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向成员学校零距离、零门槛开放,建立集团内教师交流制度和结对子帮扶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研训活动,着力打造集团内教师专业成长的立交桥;在文化资源整合优化上,要求各个集团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全集团成员学校共同参加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推动成员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体育、艺术等各个领域打造特色,努力形成“一校一品”发展格局。
东安县“捆绑式”大评价是动真格的。“根据捆绑考核原则,我们把年度考核结果作为教育集团牵头学校、牵头学校校长、成员学校、成员学校校长、所负责督学责任区年度绩效考核和实施奖惩的依据。教育集团考核为优秀等次的,对牵头学校、所负责督学责任区、各成员学校年终考核时分别加分;考核为不合格的,该教育集团成员学校、所负责督学责任区当年考核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胡建荣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考核指标的各项具体内容。他说,没有成立教育集团之前,年度绩效考核考的是本校的办学实绩。成立教育集团后,不仅要考本校绩效情况,还要考集团内其他成员学校在全县的综合排名。集团内各成员学校的综合排名上不来或落后很多,那牵头学校及其校长的评优评先就要大打折扣。“捆绑评价”充分展示了威力,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薄弱学校跟不上,牵头学校也要“挨板子”。
13个教育集团龙头学校“压力山大”。“当‘老大’自然就有老大的压力,搞好集团,这既是县教育局赋予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应该担起的责任。集团成员学校共同进步了,这是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褒奖!”白牙市二小校长陈青山告诉我们,为了谋求集团更好发展,作为牵头学校,白牙市二小每学期都要组织集团内各成员学校的校长们开“诸葛亮会”,畅所欲言总结经验,集思广益谋划对策,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工作常态。正是在这种“带不好集团就要挨板子”的压力传导下,东安县各个教育集团牵头学校和骨干学校的负责人铆足了劲,谁也不敢懈怠松弛。
当然,有罚就有奖。推进集团化办学以来,东安县教育局每年都要拿出数十万元经费奖励优秀教育集团。从今年起,获得一等奖的教育集团将获得6万元的奖励。“奖金多少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荣誉。大评价机制的导向,就是看我们是否真正承担起了优质学校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中应有的职责!”采访中,很多教育集团牵头学校的校长如是感言。
东安县推动实施教育集团大评价机制的另一个创新举措,就是以集团化办学为核心、为原点,充分发挥督学责任区的保驾护航作用。为配合好集团化办学,东安县在全县根据乡镇布局特点,设立了6个督学责任区,13个教育集团都纳入了相对应的督学责任区范围。当我们来到设在白牙市一小的东安县第一督学责任区时,4名专职督学正在协助白牙市一小教育集团开展大教研活动。
“县教育局赋予督学责任区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指导、协调、服务好所辖区域教育集团开展好各类大型活动。这些工作开展的成效如何,也成为县教育局考核各个督学责任区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各个督学责任区也与各个教育集团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共进退、同甘苦的‘战斗伙伴’关系。”东安县第一督学责任区主任周余生告诉我们,他们服务9个教育集团的21所学校,是东安县“体量最大”的督学责任区。他介绍,为确保督学队伍真正起到“督促、指导、服务”的作用,县教育局在督学的选拔上可谓优中选优,严之又严。周余生就是从东安县五中副校长岗位上选拔出来的,另外3位专职督学都是具有丰富学校行政管理经验的校级领导或优秀的中层干部,其他8位兼职督学也都是学术骨干、名师工作室成员、明星教师、教学能手。这些督学,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均经历了严格的准入、考试和培训“三关”。县教育局每年还为各个督学责任区安排了充足的专项工作经费。大评价机制的绑定,实现了督学责任区与辖区内教育集团共生共荣、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我们遴选精干督学队伍服务教育集团大发展的经验举措,得到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督导决策参考》的专门推介,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打造了督学责任区建设‘东安样板’。”县教育局督导室主任吕先云流露出自豪之情。
东安县把名师工作室的运行与集团化办学紧密捆绑。2014年4月,东安县在中小学各学校共建立20个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3~5名名师。在大力推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县教育局要求这些名师承担起全县送教下乡、国培的主要任务。每个工作室都建立了学科QQ群,并结对帮扶、指导各个教育集团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研。“我们考核名师工作室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在推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传、帮、带’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着力推动名师工作室为全县教学改革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学教研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李中满告诉我们,县教育局每年为每个名师工作室拨付了2万元的工作经费,每位名师每年享有2000元工作补贴,同时对名师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对带动作用不明显尤其是对集团化办学支持力度不够的名师工作室予以诫勉甚至摘牌,督促名师工作室在服务集团化办学过程中真正发挥“智囊宝库”的作用。
东安县通过集团化办学,大捆绑、大评价正催生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大发展的新态势。这种大发展生动体现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立德树人等各个层次。“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我们欣喜地发现,城乡差距、校际差距越来越小,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攀升。可以自信地说,我们东安教育人找到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道路。”唐德光倍感欣慰。
师资的均衡是根本的均衡。东安县正通过集团化办学这个“杠杆”,悄然撬动着校长、教师从学校人变为“集团人”乃至“县域人”。
白牙市一小校长刘嵘就是校长交流轮岗的一个成功典范。推动集团化办学伊始,时任白牙市一小副校长的她,通过层层考核,选拔到大江口中心小学任校长。“通过集团化办学,一批像我这样的城区学校副校长走进了农村学校,带来了城区学校先进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注入了强心针。”我们来到大江口中心小学实地考察时,一走进校门,“孩子,老师们很爱你”的宣传语就展示着这所学校的文化因子。在刘嵘担任校长期间,大江口中心小学在全县年度教学质量检测中排名上升了14个名次。她大力推动的“爱心超市”,成为当前东安县着力推广的一项品牌社团活动。
像刘嵘这样从城区学校副校长选拔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引领学校取得长足发展的,这几年共超过了10位。“这种做法就是‘上挂下派’‘离城入乡’,就是不拘一格降‘校长’。农村校长队伍整体素质提升了,农村教育才有了坚实的‘脊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就会有更牢固的人才支撑。”唐德光如是深入阐述道。
狮子铺中心小学校长、1992年出生的刘运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位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90后,有思想、有闯劲、有激情,毕业后短短几年时间,就成为了一所农村小学的副校长。2016年,县教育局公开选拔农村学校校长,这位24岁的小伙子又以优异的表现一举征服了庞大的评委团,被选拔为这所中心小学的校长,成为近十年来东安县最年轻的校长。他在本校校园文化建设、青年教师成长上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赢得了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依托各个教育集团,东安县在校长队伍的专业化成长上也动足了脑筋。从2016年上学年开始,县教育局花大力气组织开展校长论坛活动,全县68所学校的校长全员参加、全程参与了13期校长论坛活动。一批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来到东安设坛讲课,一批国内外杰出的企业家面对面向校长们传授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开展专家讲座、校长演讲、分组讨论、考核打分等活动,校长们围绕教育改革热点和难点展开了深入学习和讨论。论坛突出案例剖析,强调反思,注重集思广益,开启了校长们的“头脑风暴”,推动更多校长朝着研究型、专家型、复合型的目标迈进。
东安县教师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宋和明介绍说,在论坛举办期间,县教师发展中心不仅考核校长个人在培训期间的表现,也考核13个教育集团在组织上是否得力,统筹考核集团各成员学校校长的整体表现是否优秀。
东安县农村校长队伍实现了“旧貌换新颜”,而数量更为庞大的教师队伍也在集团化办学中实现了“随风潜入夜”的“更新换代”。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底板”正逐渐往上抬升,与城区师资这个“高峰”的“落差”越来越小。
“我们学校教师共有34名,平均年龄仅为34岁。这个年龄结构,要是放在五年前,那是不敢想象的。”高峰中心小学校长杜海华满脸微笑着介绍学校的变化,“现在学校越来越漂亮了,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年轻有活力了,教学质量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老百姓对农村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我是东安县最偏远山村学校的校长,但是如果要交流,自己还不想挪窝呢!”
“前几年,我们学校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往县城跑,生源不稳定。这几年县教育局不断给我们派来青年教师,再加上集团化办学带来的全面帮扶,我们学校实现了全面发展,生源流失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甚至还有学生回流的现象。这不能不让人倍感振奋!”紫溪中心小学校长唐卫东深有感触地说。
县教育局教师管理中心主任黄英告诉我们,近几年尤其是推动实施集团化办学以来,东安县先后引进了“211”院校、“985”高校毕业生60人,并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招考特岗教师476人,他们绝大多数走进了农村学校,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给农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巨大活力,改变了全县整个师资队伍的面貌。这三年,通过各集团积极动员组织,城区往农村支教的教师达到了41人。
一大批农村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在努力彰显本集团共有特色的同时,朝着“一校一品”的方向挺进,为东安的农村教育培植了深厚的发展内涵,让更多老百姓身边的好学校雨后春笋般涌现。作为全县德育工作基地,鹿马桥中学探索的“德育自治”管理模式正成为全县农村学校实施德育管理的学习标杆;紫溪中心小学整个校园的建设都彰显幸福主题,以幸福课堂、幸福教师、幸福评选活动为载体的“幸福教育”渗透各个角落;狮子铺中心小学因陋就简建设农村校园文化,孩子们流连忘返;明德学校教育集团各成员学校以“正心书写”“正心阅读”“正心朗诵”三大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集团“正心文化”,显著提升了师生及家长的人文素养。
一个值得称道的现象是,各牵头学校也经历着潜移默化的成长蜕变,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可喜转变。“比如农村学校教师的那份坚韧、执着和付出的精神,比如农村孩子那份对学习的渴望,比如农村学校那份坚守教育本真的坦然,都让我们这些城区学校受益匪浅。”澄江中学教育集团龙头学校校长唐善林的心声颇有代表性。
“‘一枝独秀不是春。’我们东安教育人努力耕耘的教育田野,应该是百花齐放、城乡共进的景象。这项探索还在路上,还有很多发掘空间。在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保持定力,直达远方!”采访结束时,唐德光局长以诗一般的语言畅想未来。
“深度报道”伴您溯向思想的更深处,延伸阅读请继续关注“湖南教育新闻网”。
网址:http://www.hnjy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