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海丽,武 楠,吴 雪,孙 娜,李 季,王 洋
PICC上臂围测量专用尺的制作与应用
陕海丽,武 楠,吴 雪,孙 娜,李 季,王 洋
PICC;维护;测量尺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venous catheters,PICC)是由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贵要静脉等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的导管,主要适用于需输注化疗药物或长期输液的患者,不仅可有效地保护外周静脉,还可减少因反复穿刺而带来的痛苦[1]。虽然其携带方便、留置时间长,但在应用及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还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并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2]。在PICC穿刺前需测量置管长度,方法为预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胸骨右缘第三肋间的距离。同时还要测量穿刺点上方10 cm处的上臂围,以便后期穿刺侧手臂与健侧手臂对照有无肿胀[3]。传统测量工具有直尺、卷尺,存在测量步骤复杂、测量时间长、测量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的弊端。为此,我们设计出使用方便、快捷的PICC上臂围测量专用尺,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14 2 0150081.9),自2014年起应用于200例PICC穿刺和维护的患者,效果满意。
该测量专用尺由3部分组成:测量带、连接带和定位带(图1)。具体制作方法:测量带为长60 cm、宽1 cm的软尺,其上标有刻度。连接带长10 cm、宽1 cm,垂直连接测量带和定位带。连接测量带一端特别设置活动扣,方便测量带的活动与取出,一方面达到360°观察所测上臂围的目的,另一方面可将测量带取出用于测量穿刺前的置管长度,达到灵活使用测量尺的目的。连接定位带的一端设计为固定装置,有效的维持测量角度。定位带长40 cm、宽1 cm,两端采用尼龙搭扣带,可根据需要,调节定位带的有效长度。
图1 PICC上臂围测量专用尺
(1)置管长度的测量:患者取仰卧位,置管侧肢体外展60 °~90 °并标记预穿刺点。将测量带取出,测量预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胸骨右缘第三肋间的距离,该距离即为置管长度。(2)上臂围的测量:在穿刺点下方妥善固定定位带,抚平连接带,此时测量带所指测的数值,即为穿刺点上方10 cm处上臂围的数值。该测量专用尺预设连接带长度即为10 cm,固定妥善后即可观察数值,操作步骤简单、方便快捷。
该测量专业尺省去传统测量尺繁琐、复杂的测量步骤,一步到位、方便快捷。而且实现一尺两用。不仅应用于穿刺前的测量,还可用于上臂围的测量。该测量专用尺应用于医院,相对于传统测量工具存在主观因素影响大的弊端,可以提高数值测量准确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PICC临床常见并发症为机械性静脉炎、导管脱落、穿刺失败等[4]。该专用测量尺迅速、准确提供相关穿刺需要的数值,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上臂围的精确数值测量与记录,可动态监测有无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产品的制作材料不仅仅局限于橡胶带,还可制作为纸质产品,节约成本,经济可行。
使用专用尺的注意事项:(1)使用前,应对操作者进行专业培训;(2)使用前,严格检查产品,确保刻度标记清晰,固定装置完善,尼龙搭扣在位等;(3)使用时,向患者解释使用方法,取得合作;(4)对于橡胶材质的消毒方法是75%的乙醇擦拭,或者健之素消毒剂消毒,做到“一用一消毒”,并放置在阴凉通风处;(5)对于出院患者,做好相关健康教育,可建议患者使用纸质产品,做到“专人专用”,可以为患者节约资金。
[1] 王 燕,王林娟.镇痛灸辅助治疗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4, 20(11):76-78.
[2] 翟晓静,安林静,庞建芝.一例PICC 术后引起穿刺侧肢体重度肿胀及渗血的观察与护理[J]. 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12):549.
[3] 陈 敏.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病人PICC置管时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17):2319-2320.
[4] 莫彩云,王林娟,刘 型.喜辽妥联合镇痛灸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4,23(2):218-219.
(2016-10-22收稿 2017-01-15修回)
(责任编辑 武建虎)
陕海丽,硕士,副主任护师。
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
R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