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岳
(沈阳市红十字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3)
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蒋 岳
(沈阳市红十字医院循环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3)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由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例。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性常规护理,对观察组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观察组在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预见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使患者和其家属的满意度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预见性护理;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
临床工作中,心绞痛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1]。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一类介于心肌梗死和慢性的稳定心绞痛之间的疾病,其起病急促,病情十分危重,如果不能得到正确治疗,任由病情发展,进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极大,甚至可发生心源性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极大的影响[2]。因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该重视,及早进行临床干预,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本研究回顾性的分析了120例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预见性护理措施的作用。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120例患者为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由我院收治。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从39~77岁,平均年龄(62.5±3.2)岁;劳力心绞痛患者有38例,静息心绞痛患者有2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从40~78岁,平均年龄(62.9±3.7)岁;劳力心绞痛患者有37例,静息心绞痛患者有23例。两组之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都接受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类药物的治疗。护理:对于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性常规的护理方式,主要有卧床休息、生命体征监测、在输液时进行适当血管保护,嘱患者遵医嘱服药[3]。对于观察组患者,在采取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预见性护理措施:①帮助患者开展全身放松练习,指导患者训练方式,讲授训练的原理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积极性。训练过程中,患者采取平卧位或者静坐位,训练部位从手部开始,逐渐进行上肢、肩、头、颈、胸以及腹部和臀部的放松,后渐放松下肢和双脚。每次放松半小时,每天进行一次上述训练。②健康教育。详细告知患者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强调不可过于劳累,特别是不可以进行重体力性劳动,不可做大幅度动作包括拉举、推动等动作。嘱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者速效救心丸。保持心态平静,避免出现大的情绪变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嘱患者戒烟戒酒,采取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③心理护理。心绞痛的发作常导致患者发生程度不一的心理精神问题,如焦虑等,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4]。因此,护理工作者需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按照患者心理情况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心理护理策略。除此之外,应与患者家属交流,共同帮助患者改善精神状态。④病情观察。对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功能进行严密观察与记录,实施24 h心电监护,增加查房次数,以便对患者的心绞痛出现时间、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缓解方式有详细了解。如果发现疼痛的时间有延长或者程度加重,及时通知医师,防止患者出现心肌梗死[5]。⑤适当防范。在天气变化或患者情绪发生大波动、睡眠情况变化等情况下,应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发生心绞痛。
1.3 评定标准:疗效分三种,优、良、无效。优指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临床临床症状体征都消失。良指心电图和各项临床症状体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指患者心电图以及各项临床症状体征都没有改善,甚至发生病情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例数+ 良例数)/总例数×100%。设计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和家属对于护士工作满意度,分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类。满意度=(一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2.2 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和其家属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比较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渐渐凸显,心绞痛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6]。实时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病情进展,按照疾病发展的规律和临床特点,对疾病的护理问题进行分型,开展预见性的护理工作是目前研究热点。预见性护理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是整体护理,需护理工作者对每一例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采取预见性的操作,使护理过程系统化,护理目标更明确[7]。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开始即采取个性化护理,制定了包括健康教育、运动及放松指导、饮食指导、心理健康干预以及密切观察病情、对诱发因素进行防范的护理方案并严格实施,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本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等,显著提高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患者积极性和治疗依从性,对于疾病的康复意义重大。本研究中,采取预见性护理方案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一般护理方案的患者,差异明显。综上所述,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适当的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喻南.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满意度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097-1098.
[2]蔡伟良,蔡春花,陈华飞.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5):595-597.
[3]席爱雪,郭晓萍.预见性护理在经主动脉球囊反搏术中的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6):659-660.
[4]吴少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舒适护理的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3):551-552.
[5]陈永凤,杨铁君.人性化护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238-239.
[6]管晓君.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8):1046-1048.
[7]商丽芳.10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老年女性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药业,2012,21(A02):192.
R473.5
B
1671-8194(2017)04-0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