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秀红
(甘肃省武威第三中学)
近年来,全社会都在关心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有个性、有创造力、有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主要指人文素质与艺术素质教育,这是长期以来在重理轻文的急功近利思想支配下被忽视的问题。历史是人文的重要内容,这门古老而常新的学科应该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作用。而历史文化的教育又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影响。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今天是昨天历史的延续,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历史教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多元集合体,其中不仅包括诸多的物质财富,如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明十三陵等,而且还包括了非常丰富的精神财富。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汉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曾经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大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历史的传统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仍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人不可能离开传统。中国今天的文化是从古代文化发展而来的,历史的传统虽产生于过去但存在于现在,并将进一步影响我们民族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当代历史的走向。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实际是人类对待现在如何发展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现实问题。现在,有些青年学生不懂得历史传承的当代意义,将古代的消逝等同于历史文化的消失,一概否定历史文化,这是极端错误的。马克思对历史有这样一段论述:“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可见,人们不可能脱离他们所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不可能脱离传统,青年人应正确对待历史。了解我们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了解我们民族伟大的历史,了解我们国家所走过的艰难岁月,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把中国历史融入世界历史,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个青少年的责任。
然而,长期以来历史课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并不很高,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也很多。近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心以及民族文化传统意识的整体增强,历史学科的地位已大为提高,而且历史教材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应当如何加强学校的历史文化教育?我们应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遵循教育规律,大胆吸收人才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一、必须实行科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极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成为扼杀人才的帮凶。例如,灌输式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在中小学颇为盛行,如果再以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讲授中国的历史文化,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而且会使这门课成为一种枯燥的说
教,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可能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
新课改倡导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学内容必须新颖,可以将中国文化置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中进行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既不能过于理论抽象,使学生缺乏兴趣;也不能过于通俗具体,这同样会使学生觉得乏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浩如烟海,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讲授,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小组讨论,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益于素质教育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各种社会思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精神面貌发生变化
教师应根据“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的教育观,与学生交朋友,以平等的地位、平易近人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系列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同时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应该说,历史教学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会教材上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探讨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认识人类和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尊、自律、自重、自立、自强,使学生在德、智、體、美、劳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历史文化的教育能够使民族精神在新一代中继承和发扬光大;能够使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够给思想品德教育带来葳蕤生机……因此,学校应注重对学生的历史文化教育,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杨远方.历史教师的课程创生与有效历史教学[J].社会科学家,2007(S2).
[2]姜瑜.浅谈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科技资讯,2007(16).
编辑 薄跃华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