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嫔
(福建省龙海市实验中学)
摘 要:中国的古典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以其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其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但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停留在让学生明白诗词的字面意思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层面上,完全抛弃了诗词本身的特有美感,老师上课老套,缺少情趣,一言堂,一节诗词课下来,最后留给学生的只有死记作者和课文了。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文体
教师在教学中究竟该如何把古诗词课上成“愉悦学生身心,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语文课,对于这点我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有了些想法与体会,现在归纳整理出来:
一、教学导入应强调新奇,激发学生诗趣
古诗词教学不同于其他文体教学,传统的预习和背诵,只会让学生对所学诗词产生疲倦感进而避而远之,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课前要让学生对所上诗词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期待与好奇中,主动融入教学中,而作为教师则应采用精心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课文。如,在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把诗中所描绘的西湖美景搬上屏幕,让学生在没接触课文之前先感受一下西湖美景,再学课文,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可以把一些流行元素引入课堂,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时,我干脆以清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来开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学生的心。
二、大胆指导学生“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形象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学诗歌尤其要重视读。我在诗词教学中,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中,范读是关键,范读之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凭着自己的理解,大声自由吟读,然后请个别学生读,指出不足处后,在全班吟读,读的形式也可多样,小组赛、男女赛、师生赛等,只要学生喜欢,就让他们读个够,反复读的过程中,对诗人情感和诗的内涵有了大概了解。
三、鉴赏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创造性,把课堂还给学生
古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蕴含丰富的想象力,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驰骋自己的想象力,引导学生从独特的视角运用不同的方法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学生才会学得活泼积极,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这里我提供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画图法。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中国的古诗词特别是一些山水田园诗,有的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对于这类诗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诗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形象的画面来表现诗歌意境。例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我让学生在用心品读诗歌后,抓住九个特定的景物,让他们用笔描绘出对这首散曲的感受,学生表现积极踊跃,一幅幅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图画就呈现出来了。
(二)说读法。詩歌言简义丰,字虽少,但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感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有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描写内容,然后用对诗人说话的形式说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巧设情境法。在教授诗歌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对诗歌意境品读,让学生讨论,领会诗的意境,例如,在教学《归园田居》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如果我们要去祭奠陶渊明,我们要带什么花去,为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诗人品性。
(四)拓展比较法。在教授原诗的基础上,加入同题材诗词的欣赏,这样可以使原教材的内容更丰富,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诗词储备。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就让他们收集送别诗句,写雪景诗,与课文对比鉴赏,并用竞赛形式看谁收集的多又好,学生学诗热情高涨,既学新知又巩固旧知,一举两得。
(五)配乐演绎法。单纯的诗歌鉴赏课,很容易让人疲劳,我觉得可以在中规中矩的诗词教学中,加入一些时尚元素,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引入课堂。例如,让学生给古诗词配入自己喜欢合适的音乐,流行的、自创的都行。只要符合诗的意境就行,然后让他们大胆地唱出来。学生的创造力惊人,有的把林俊杰的《曹操》曲子配在了《观沧海》上;有的把《双截棍》套在了《江城子·密州出猎》上。总之,学生的能力不可低估。
诗词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任重道远的过程,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我相信,只要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挖掘学生内在潜能,“教者常教常新,学者越学越乐”,再枯燥的诗词课,也能在你手下“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刘素芳.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8.
[2]赖毅坚.把握内容:古诗词鉴赏的“敲门砖”[J].中学教学参考,2011(22).
编辑 孙玲娟
新课程·教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