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艳
摘 要: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语文生活化教学逐渐走进教学工作者的视野。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背景相结合,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中解脱出来,感受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学生的注意需求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因此,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细心观察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中的很多文章都是来源于作者的实际生活,所以通过教师自己的生活感悟,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合理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亲近语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入:“小朋友们有没有见过小蝌蚪呀?有没有小朋友家里养金鱼和小乌龟的,谁能告诉老师,它们长什么样子?大家想知道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吗?”通过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入教学文章,让学生将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使教学脱离套路化、想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多元化生活化
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很难达到课堂之上的互动,更把语文当成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学科,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学生共同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应当以自由平等的理念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觉到收获知识的乐趣,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这里就需要运用多元化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例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就应当在原有的命题作文上扩展新的形式:假如周末小伙伴邀你一起去公園玩,这个时候妈妈不在家,同学们为了不让妈妈担心就需要写一个留言条,大家想一下应该怎么写,一会写在作文本上给老师参考一下。又如,在《和氏璧》的学习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里面的人物,组织一台生动有趣的舞台剧,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文章的内容,理解课文表达出来的深层含义。
三、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内容,应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能够让学生做到灵活运用,而生活实践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不拘泥于课堂之上书本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我们在身边所见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假日旅游时去的风景名胜,这些都是语文的一部分。“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一个请假条,一张留言单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日记的习惯,把语文教学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四、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很大比重,作文虽然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但是其思想源于生活实践,只有善于观察生活,不断体会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更优秀的文章。当下小学语文写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注重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与写作教学相结合,也没有要求学生去注重生活,这就形成了写作与实际生活之间的断层,使学生的写作停留在讲套话大话,空洞无物的水平。为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例如,在小学命题作文《我的妈妈》中,很多学生的习作都是“我的妈妈中等个”“我的妈妈很关心我”之类的空洞句子,无法通过具体的行为、事件描写刻画人物。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帮妈妈洗一次衣服、做一次家务”等,让学生用心观察,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体会妈妈的辛劳。只有在实际观察后才能言之有物,才能将作文写得生动感人。
总之,我们无时无刻不运用语文表达我们的感情、思想,可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语文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解放教学思想,深刻体会生活化教学的含义,让学生活学活用,在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欣.找寻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1).
[2]刘芳.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