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2017-03-27 17:03徐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共线过点斜率

徐珍

【摘要】“数形结合”这一贯彻在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解题思想方法,其本质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绕过障碍.同时,有效的“数形结合”使代数问题得以用几何来诠释,体现出神奇的数学之美以及思维的灵活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使许多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

【关键字】数形结合;不等式

一、数形结合的理论基础

数学中的两个最基本也最古老的研究对象就是“数”与“形”,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非.”可见,“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本文主要从数形结合在证明不等式方面研究.

二、数形结合在不等式中的应用

近年的高考强调不等式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也很注重数学能力的考查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不可忽视.

(一)利用数形结合证明不等式

例1求证:a2+b2+c2+d2≥(a-c)2+(b-d)2.(a与c,b与d不同时相等)

分析考察不等号两边特点,其形式类同平面上两点间距离公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A(a,b),B(c,d),O(0,0).如图1,AB=(a-c)2+(b-d)2,

|AO|=a2+b2,|BO|=c2+d2.

当A,B,O三点不共线时,|AB|<|AO|+|BO|.

当A,B,O三点共线,且A,B在O点同侧时,|AB|<|AO|+|BO|.当A,B,O三点共线,且A,B在O点异侧时,或A,B之一与原点O重合时,|AB|=|AO|+|BO|.综上可证a2+b2+c2+d2≥(a-c)2+(b-d)2.

例2求证:x2+1+x2-4x+8≥13.

分析考察式子特点,借助两点间距离公式,可化为x2+1+x2-4x+8=(x-0)2+(0-1)2+(x-2)2+(0-2)2.

令A(0,1),B(2,2),p(x,0),则问题转化为在x轴上求一点p,使|PA|+|PB|有最小值.如图2,由于AB在x轴同侧,故取A关于x轴的对称点C(0,-1),故(|PA|+|PB|)min=|CB|=(2-0)2+(2+1)2=13,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例3sinx-1cosx-2≤43.

分析本题是分式,其结构类似斜率公式,因此可视此式为定点Q(2,1)与单位圆上的动点P(cosx,sinx)连线的斜率.如图3,当PQ与单位圆相切时,切线的斜率取值就是所求函数的最值.由0≤k≤43,得ymin=0,ymax=43.

例4已知a,b∈R+且x2+ax+2b=0,x2+2bx+a=0都有实根,证明:a+b≥6.

解依题意得

a2-8b≥0,b2-a≥0,

即a2≥8b,b2≥a.(*)

则满足(*)的点(a,b)在如图4所示的阴影区域内.

设z=a+b,则z=a+b所表示的直线系中,过点A(4,2)的直線在b轴上的截距即为满足(*)的z的最小值.

所以(a+b)min=4+2=6,故a+b≥6.

(二)利用数形结合解不等式

例5已知x,y满足x2+y2-2y=0,欲使不等式x+y+c≥0恒成立,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

分析欲使x+y+c≥0恒成立,

即-c≤x+y恒成立,

故-c≤(x+y)min.于是问题转化为求x2+y2-2y=0上有一点,使得x+y取得最小值,当直线l1平行于x+y=0且与圆x2+y2-2y=0相切于下方时(如图5),取得最小值1-2,故-c≤1-2,从而c≥2-1.

例6求使不等式log2(-x)

解设f(x)=log2(-x),g(x)=x+1.

因为函数f(x)=log2(-x)的图像与函数y=log2x图像关于y轴对称,g(x)=x+1的图像是一条过点(0,1)的直线,由图6可得-1

三、结论

本文主要讲述了数形结合在不等式中的应用.由于“形”的引入,使得数字变得形象生动,变得有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计算的过程和思维过程.然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各种思想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往往数学思想、方法交织在一起.在解题的过程中依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也许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3.

[2]蔡东兴.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应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9(02).

[3]刘军刚.数形结合的应用浅析[J].新课程研究,2008(04).

猜你喜欢
共线过点斜率
向量的共线
平面几何中三点共线的常见解法
物理图像斜率的变化探讨
一个圆锥曲线性质的推广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基于子孔径斜率离散采样的波前重构
MMC-MTDC输电系统新型直流电压斜率控制策略
数学(二)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