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在高中时政教育中的应用

2017-03-27 11:33尚姣姣
新课程·教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时事时政政治课

尚姣姣

(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

行动研究是一种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研究模式,它是一线工作者将实际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系统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所采用的一种新模式,旨在提高实践者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行动调节能力,并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最终目标。

研究背景:此次研究对象为学校高一年级8个班,学生人数477人,其中有2个火箭班,4个重点班,2个普通班,使用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教材。

研究时间:2016年3月-2016年7月

一、计划

1.发现问题

时政教育不仅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更是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科目高考试题明显趋势就是与时政紧密结合,考查重大时事热点。时政教育愈发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与此相对应的是新高一学生明显不能很快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及目标的改变,对时事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往往在课堂上抛出一个时事热点话题,只有个别学生能引起共鸣,课堂的举例只能“蜻蜓点水”般掠过。

2.提出假设

(1)高中學生对时事新闻关注的较少、兴趣不浓。

(2)高中学生获取新闻资讯的渠道较单一。

(3)平时较多关注时事的学生思维活跃,有独特方法,学习成绩也稍好一些。

(4)高一学生因分科压力,对文科科目重视程度不够。

二、初步行动

1.实施方案

(1)课下学生访谈,与各班2-3名学生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如何看待高中思想政治课和时政教育。

(2)课堂教学潜移默化的渗透,观察不同教学内容学生对实施新闻关注度呈现的变化。

(3)结合不同的班情、学情对症下药,适当调整课堂的教学方法,引入时事新闻的方式和新闻内容,前后对比,观察上课的情况和学生对时政教育的接受情况的变化。

(4)选取特定对象,各班挑选有代表性的2-3名对时事关注程度不同的学生,对学生成绩进行追踪,观察是否有规律可循。

2.结果

根据访谈情况,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和时政教育的兴趣浓厚,但是苦恼于学习的压力和环境的限制,如果有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学生很有意愿深入学习。其次,课堂的时政渗透尝试着做出改变后,部分班级出现了一些变化,普通班学生对时政领域关注明显增强,火箭班和重点班学生更加注重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

三、反思

总结本次行动结果的原因,一是对学情把握不到位。高一学生在入学适应过程中会逐渐“挑选”出自己的兴趣科目,反映到课堂就是师生互动、问题交流的流畅性和协调性。二是个人因素。作为青年教师,教育实践和理论功底的经验和功底都有待提升,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能很好地全局把握。

四、重新确立问题

学生有意愿和兴趣了解时政热点,只是苦于缺少相应的渠道和方法,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于时事的关注度,在平时教育教学中渗透时政教育呢?

五、新的行动

1.实施方案

2.结果

本次方案实施为期3个月,围绕学校、教师和学生全面展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课前时政演讲和收看《新闻周刊》节目效果显著,学生在这两个方面不仅参与积极,而且能提出一些自己思考和同学交流后的观点,在班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的授课因为教学内容不同,处理灵活,适合的课以热点话题贯穿时精确选取素材。

六、观察与反思

本次方案充分考虑了各种综合因素,吸取前次行动经验和教训,明确了学生对时政教育的态度,以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对时政新闻的学习兴趣和关注度。研究的同时也发现,学生的身上和教育的形式存在多种可能,不能一次盖棺定论。要不断研究创新、总结反思。另外,本次行动研究仍存在改进之处,比如对于如何把握、对于课堂和演讲等可控因素,如何在长期坚持中创新形式,需要长期不断地去以下一个“新行动”完善上一个行动。

实践出真知,不仅在于研究的对象和问题的解决,也在于研究过程的探索和求知所给予研究者的启迪与思考。可见,通过行动研究的实践,教师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会思考,不断地从学生学习反馈中检测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凯.行动学习的理论基础分析[J].现代商业,2012(18).

[2]欧阳忠明,任鑫.行动学习:理论基础与实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4).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时事时政政治课
My Hometown
时事绘
时政要闻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