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下的文化产品营销探析

2017-03-27 13:34吴静婷张峥
物流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数据

吴静婷+张峥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带来了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文章通过对大数据特点的介绍进而阐述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的弊端,并引入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作为其应对方法,阐述了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的优点,最后简要探析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下文化产品的营销。

关键词: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大数据;文化产品营销

Abstract: In the era of big data,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both exis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g data and some defects in the process of data applications. In additi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linkage-type database marketing model is utilized to solve the defects. In the end,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marketing of cultural products based on the linkage-type database marketing model.

Key words: linkage-type database marketing model; big data; marketing of cultural products

引 言

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大数据”的概念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某些企业、社会团体甚至政府机构已经开始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并在数据挖掘与分析方面进行相关研究,以期使其成为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从营销的角度来看,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所著的《营销管理》一书中曾说:“营销管理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选择目标市场,并通过创造、交付和传播优质的顾客价值来获得顾客、挽留顾客和提升顾客的科学与艺术”[1],科学之处即体现在需要对营销进行量化研究,而量化研究的基础建立在各种营销数据库的构建,然后对收集到的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整理与分析上。由此可见,数据构成了营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数据”的兴起,对传统营销规则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机会。但“大数据”有其优点,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将“大数据”很好地运用到营销活动中,为组织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可研究的课题。本文着重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的优势所在以及简要探析该模式下的文化产品营销。

1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1.1 大数据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未对大数据的明确定义形成统一意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2],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对大数据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时代》一书中对大数据的解释则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3]

通过对以上观点的提炼,可以总结出大数据即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海量的可处理分析的数据集,经处理后可成为重要的信息资产。

1.2 大数据的特性。大数据具有体量大、多样化、价值密度低、速度快的4V特性。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累计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的规模也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大。大數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B(1 000个TB)、EB(100万个TB)或ZB(10亿个TB),由此可见其体量巨大。大数据的多样化即体现在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语言文字、图像、音视频等,大数据的异构化和多样化也使得它具有无限的包容性。虽然大数据拥有海量数据信息,但常常需要综合这些海量数据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即体现了大数据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其获得与处理的速度都是瞬间完成的,有很高的时效性,反映了其速度快的特点。

1.3 价值共创理论。Prahalad and Ramaswamy(2000)以案例研究的形式深入分析与解构多个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共创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消费者体验的价值共创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价值的核心在于企业与消费者作为对等主体通过持续的对话加深了解,共同识别和解决问题,建构个性化服务体验,其基本实现方式是价值网络成员之间的互动。Vargo and Lusch(2004)提出服务主导逻辑下的价值共创观点,即将“服务”的内涵重新界定,不同于与“产品”相对应的“服务”,价值共创观点下的“服务”是指某实体通过知识和技能等专业化能力的使用和表现去实现与维护自身或者其他相关实体的利益。Ramaswamy, Gouillart(2010);Hakanen, Jaakkola(2012)分别将价值共创的主体从消费者扩展至企业的其他多方利益相关者,认为价值共创是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协同合作过程,旨在满足共创主体的所有价值需求。

1.4 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联动”首先表现在数据的联动,是指从利益相关各方信息载体上收集数据,进而通过关注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解密海量数据中隐藏的有用信息;“联动”还表现在企业价值链的联动、行业供应链的联动,具体地讲,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的构建过程必然需要企业内部管理价值链的有效支撑,即整合内部现有架构,组建正式或非正式的管理团队参与数据库营销过程,同时搭建内部交流平台,促进成员之间的职能互助与资源共享。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突破了组织的边界,最大限度地促进了组织内外部之间的协同合作。

2 文化产品营销探析

2.1 大数据运用的弊端。在组织的决策过程中,大数据的出现让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客观,减少了管理人员的主观性,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大数据具有大价值,这似乎是每个人都认同的观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也逐渐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大数据都具有大价值。大数据的来源广泛且数据的真伪无法一一分析,组织获得的大数据往往是碎片化的信息,数据与数据之间的相关度非常低,导致组织的运行低效。大数据的这些弊端如果无法得到合适的解决,则不但不能给组织带来巨大的价值,反而拖累组织,造成组织管理失效。

2.2 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的优势。组织在面对收集到的海量信息,大多数时候只能根据数据表面所反映的信息进行决策,这就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对于这些信息的真伪需要有基本的判断以及防止碎片化信息误导组织的决策显得尤其必要。而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关注所获取数据的相关关系,这些经联动方共享上传的数据,在利益相关方的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及筛选后,具有价值的数据及其间的相关关系得到高频率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组织迅速地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理清事物之间可能的联系,同时对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对比分析降低了对数据真伪度的怀疑,有效识别垃圾数据信息,排除了部分无关的碎片化信息,提高了数据的有用性。伴随着数据相关关系的加速积累,使得数据之间的网络架构逐渐清晰,联动式数据库营销从而形成了“增强现实”的效果,即联动主体及相关方的一个动作行为便可触发一份详细的生产或消费档案,从而真正能够指导组织与其联动各方有目的的开展营销管理活动。

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打破了组织的边界,促进了组织与消费者、合作伙伴等联动主体的连接,高效敏捷地响应彼此之间的实时需求,实现多方的价值增值。

2.3 文化产品营销。文化产品是社会大众的精神食粮,组织在文化产品营销方面的突破不仅有助于自身利益的实现,同时对于促进和提高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有着极大的作用,也是组织的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目前,我国的文化产品领域发展良莠不齐,部分文化产品饱受诟病,社会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文化体系,这不是单单某一方的责任,需要全社会各方的努力。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之一企业,更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文选取了文化产品领域的图书出版业及影视媒体业,将其与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结合以进行相应的探析,以期得到可以实现企业与社会共赢的途径。

(1)图书出版业。图书出版行业拥有众多的读者群体,通过对与读者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读者的阅读偏好及阅读习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图书出版商与读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图书出版商还可据此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增加粘性和满意度。若营销得力,甚至可以引导并培养读者的阅读习惯,从而建立正向、积极的价值观。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营销的目的就是要使推销成为多余。图书出版业的营销要引导消费者阅读而不仅仅是分析消费者需求,从而形成健康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

传统的市场营销只是通过为数不多的渠道搜集读者信息,并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广告等方式进行传播推广,提高图书的销量,面对今天大数据的时代,许多“碎片化”的信息倾注在图书出版商面前,如果依旧按照传统的模式,进行抽样分析再进行推广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而且面对如此多的数据,出版商单方面的分析不仅提高了其信息甄别的难度而且也降低了其对读者真实需求的感知度。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重视联动各方的数据分享,从而真实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将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运用于图书出版业,从而将联动主体之一的读者纳入图书出版业体系中,同时整合出版社、发行商的相关数据,通过多种电子化渠道,如网上书店、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电子邮件等,保持并适当强化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同时整合从中获取的数据再进行分析,则极大限度上提高了营销的精准程度。例如图书网站当当网则通过“当当推荐”频道加强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当当推荐”中的“告诉当当我的购物兴趣”以及“完善我的購物兴趣”功能使得读者近距离地参与到与图书网站的互动中,从而提高了图书出版商进行数据分析的准确度。

通过联动式数据库营销,精准掌握了读者的需求,将改变过去通过出版物发行量来判断市场的方式为预判市场的变化,从而降低及修正传统出版营销中的数据偏差。

总体而言,在运用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进行出版营销时,针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数据分析需结合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沟通时的有效信息以及其他联动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运用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还需要整合出版单位内部的信息系统,使之与联动方的数据流融为一体,减少资源的耗用,提高效率。

(2)影视媒体业。影视媒体行业同样是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适的营销同样可以带来影视媒体业自身的繁荣,同时为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目前,我国影视媒体产品市场发展并不顺利,尤其在外来影视产品的影响下,对于某些影视作品,观众颇有微词,甚至对我国的传媒行业持有悲观态度。影视产品本身的质量是其中原因之一,还有对部分好的影视作品的营销不力的因素。

运用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进行影视产品的营销,一方面可以拉近观众与实际影视创作的距离,有助于影视产品的推广传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影视产品的创作发挥,构建社会文化价值体系。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通过时光网、豆瓣网、微博、微信等平台上与观众进行互动,促进观众的观影意愿表达、观看后的口碑及社会互动,所产生的数据用于分析,将提高营销的效率。近几年,韩国电视剧在我国掀起一股热潮,吸引许多国人的关注及喜爱。经研究发现,韩剧采取的是边播边拍的方式,注重观众观看后的反响,通过收集观众的反馈来随时改善剧本,让观众切身参与到韩剧剧本的创作中来,提高了观众的兴趣,同时也达到了营销的目的。与此相似的是将畅销小说、漫画改编成影视作品大获成功的事件也时常发生。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在此处深入联系了联动各方即作品创作者、观众的数据库,并进行分析,从而使得影视作品营销成功。与图书出版一样,影视作品要根据联动数据库得到的数据进行发散创新,发现新想法、新创意,创造新的价值,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数据的表面分析上,从而达到引领健康的、积极的社会文化体系的高层次目标。

3 结束语

企业应重视自身竞争力的形成,即找到可以使其长期竞争力与短期可预见收益得到兼顾的运营模式。长期竞争力主要建立在信息、知识等资源的利用以及对未来机会的开发上,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形成的数据联动效应将为企业带来更精准的营销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在文化产品营销方面应尝试构建联动式数据库,剔除由大数据应用带来的弊端从而促进企业的盈利,更进一步为构建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体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 营销管理[M]. 13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冯芷艳. 大數据背景下商务管理研究若干前言课题[J]. 管理科学学报,2013(1):1.

[3]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M]. 盛杨燕,周涛,译.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 金晓彤,王天新,杨潇. 大数据时代的联动式数据库营销模式构建——基于“一汽大众”的案例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3(6):122-134.

[5] 宋磊. 大数据营销:新媒体环境下出版业营销新启示[J]. 编辑之友,2014(10):40-43.

[6] 张晓蕾. 以当当网为例谈网上书店科技图书营销策略[J]. 出版发行研究,2012(5):46-49.

[7] 崔明,姜亚磊. 互联网时代畅销书的精准营销策略探析[J]. 出版科学,2015(4):61-65.

[8] 张球瑰. 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出版营销创新[J]. 出版科学,2014(1):72-75.

[9] 李晓英. 大数据时代互动式整合传播营销体系建构[J]. 当代传播,2015(4):80-82.

[10] 张红军. 论多屏时代电视内容生产和传播策略[J]. 中国出版,2015(14):33-37.

[11] 张红莉. 大数据环境下文献传递营销工作的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12):126-128.

[12] 刘婧雅,文田. 大数据时代的电影营销[J]. 电影艺术,2014(1):93-97.

[13] 孙涛,田冬,魏彬. 基于“精益营销”的泰山品牌产品投放策略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2015(5):415-418.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