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做硕导看点应该在硕士成长成才上

2017-03-27 10:29杨宏杰
甘肃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学老师德清硕士生

杨宏杰

据《浙江日报》报道,德清县第一中学周忠芬等4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多了一重身份,他们加入杭州师范大学与德清一中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站,成为杭师大的研究生導师。“这次与德清一中‘联姻,是跨区域校校合作的一种探索。”杭师大副校长陈永富表示,教育硕士的就业方向一般是到中小学任教,要培养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研究生人才,就应该让他们多到课堂上学习教学经验,多研究教材,多与学生接触。德清一中校长潘云祥说,工作站的建立不仅让研究生有了实践的阵地,学习研究更接地气,同时也让德清一中的教师能及时了解最新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一举两得。

中学名教师成硕士导师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立刻引来无数赞叹声。最普遍的是这种“联姻”是硕士培养的一种创新举措。缩短这些硕士生由“学生到准教师、准教师到教师,教师到名师”的蜕变期,让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缩短硕士培养周期,也有利于“导师们”提升自己业务水平,实现双赢。的确,高校和中学“联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校注重理论缺乏实践的弊端,充分利用一线名师重实践操作接地气的优势。如果能取长补短,无疑是最好的结果。但问题的关键是人才培养不是车间流水作业,中学老师做硕导更应该关注的是后期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中学老师理论水平应适应硕士培养资质。一般情况下具备硕士导师最起码是副教授以上的资格,学历必须是博士以上。也就是说他们应具备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理论水平。而中学教师,特别是一些年龄大的名师,他们学历都比较低,他们长期在教学一线工作,过多关注教学业绩而忽视了理论学习,摇身一变成为硕导,理论水平有可能跟不上硕士们的需求,成为“小弟”带“大哥”。如果老师们不想法设法提升自己理论水平,自己理论水平远不如硕士的层次,那么这些教师就不适合担任“硕导”,如果勉为其难那就是误人子弟。

其次,中学老师应留出足够的精力指导硕士。现实中,中学老师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既要上好自己的课,带好自己的班,又要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工作,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给自己和单位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但家长和社会依然用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一个老师的成功与否。一般情况下,一个老师要带两个班的课,每天备课、上课、改作业和学生谈心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如果是名校还会有各种检查、参观,名师还会有很多社会活动。对此,老师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在硕士生的培养上。

最后,高校应真正为硕士的成长着想。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选择读研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自费读研的比例越来越大。部分高校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研究生招生数量越来越多。早些时候一个导师带一两个研究生,如今一个导师带三五个研究生已经习以为常,由于导师精力有限,研究生培养就会层次不齐。中学老师做“硕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导师的压力,但高校是否真正为研究生成长着想值得关注,不能因为有中学“硕导”帮忙,高校就降低了要求,当起“甩手掌柜”,借着“联姻”的美名推卸自己的责任。

其实,中学老师做硕导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早在2014年集美大学就与厦门一中成功“联姻”,厦门一中部分老师也做了“硕导”。两年时间过去了,很少有硕士生培养结果的报道。如今杭州师大又与德清一中联手培养硕士生,真的希望杭师大能达到提升教育硕士的素质,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的目的。也希望德清一中的教师们能够了解教育的最新理论,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货真价实的研究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教师当研究生导师不过只是引子,真正的看点是那些研究生如何在教育实践中成长成材。一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数年后这些硕士是否成长、成才才是人们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中学老师德清硕士生
我国2021年在学研究生规模达333万人
明亮的眼睛
走路看脚下
徐德清:往来于中美创新创业的“诗和远方”
马健培
马健培
赵燕磊
社会资本视角下女硕士生就业状况研究
青春闪光 何惧病痛——记上杭县官庄民族中学老师陈小燕
应尊重博士生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