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晓华
大学园区规划漫议
■ 戴晓华
近些年来,原先地处市区中心不远或城市边缘的、一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始建的大学校园,规模不断扩大,一些大学在城市较远的郊区建设了新的校园,原有老校园仍然保留,带来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业界的深入思考。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城市规划中,由于“雅典宪章”中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新规划理念正在流行,很多大城市对大学校园有比较集中的集中规划建设区,如北京,50年代在学院路两侧规划了“八大学院”,后来又有所增加,学院路沿线实际有十几所大学。大学集中建设,资源共享,教师学生方便交流,这本来是很好的事情。而地处北京东南的北京工业大学、西边石景山的北方工业大学等,则显得孤立无援,难以和其他大学进行学术交流、人际交往、设施共用、生活互助。
近些年来,多数大学在迁建的过程中,缺少规划,分散建设。北京的几十所大学,分散在几个新城区,就北京市而言,都成不了较大规模的大学组团或新区。
今年3月底,北京市住建委和市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北京市2017年重点工程计划》,共包含20大类230项年度重点工程。第二大类“非首都功能疏解”,共有9个项目,其中第5项是大学疏解项目,原来都位于海淀区的中国人民大学建设通州校区、北京工商大学建设良乡校区二期新建工程、北京电影学校建设怀柔新校区、北京城市学院建设顺义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建设昌平校区,五所大学新校区,分散在五个新城区,实在缺少规划!
河南省郑州市在大学新校区的规划方面相对做得比较好。21世纪初,为了申请“211”工程,上世纪六十年代从郑州大学分出去的郑州工学院、河南医学院又回归母校,组建了新的郑州大学,选址在城市西北的高级技术开发区,成为河南省唯一的“211”大学。随后又有河南工业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与之为邻,在高新区集中规划建设大学园区,地铁线路方便通达。
几年之后,规模宏大的郑东新区开始规划建设,特意在郑东新区东北方设置了一个“龙子湖大学园区”,郑州市民又称其为龙子湖大学城、东大学城,总占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主要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警察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等15所大学的新校区组成。园区内中心位置规划有龙子湖,取“望子成龙”之意。湖心岛上规划有为高校配套服务的商场、超市、宾馆、招待所、影剧院等公共设施和学术交流中心、大型图文信息中心等公益性设施。园区也有地铁线路。
今年4月初,中央提出在河北省中部建设雄安新区,远期规划总用地面积2000平方公里,中期规划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近期规划起步区用地30平方公里,正在准备进行国际性规划招标,至5月底尚未真正开始竞标。
建设雄安新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进一步疏解非首都功能,估计还有不少北京的大学新校区迁入雄安新区,天津、石家庄及河北其他大学也会有一些新校区迁入,或者成立一些新的大学。
希望政府部门不再听任各大学各自为战,成为一盘散沙,而要对这些大学的新桥区进行相对集中的规划,形成新时代的高校园区。在起步区30平方公里内,大学园区至少可以占到5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到10~15平方公里,远期发展到20~30平方公里。
至于雄安新区及其大学园区的规划方案,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公开进行创意性、概念性规划方案竞赛,凡是有兴趣参与的国内外规划设计单位及个人都可以参加,集思广益,建设领先于时代的大学园区。
(作者单位: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