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孟 楠
破解停车之难 呼唤产业革新
■ 本刊记者 孟 楠
“停车难”的矛盾困扰城市社会经年累月,但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最近几年,我国机动车的普及率远远超过了预期。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亿台,其中汽车数量达2亿。而与机动车数量暴涨之势相比,城市停车位的增加却显得十分滞后,停车位远远低于实际需求量。根据国际交通标准,车辆与车位比为1∶1.15~1∶1.3(其中固定车位是1∶1,临时车位约1∶0.25)。
当前,我国城市对停车位的需求缺口保守估计超过50%,并且停车位缺口还在持续扩大。停车难的问题日益严重,且已有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的趋势。停车难已成为每个大中城市都不得不正视的难题。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成了横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坎。
近年来,我国停车产业的发展已被中央提到重要位置。2015年更被誉为中国停车行业元年,其标志性事件是2015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中首次提出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城市停车设施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内容涉及规划、投资、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对停车场建设项目发行专项债券予以积极支持;对已核准发行专项债融资的城市停车场建设项目,为保证项目资金足额到位,优先安排专项建设基金予以支持。
2015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收费,并提出在停车场建设上大力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同时将PPP模式作为停车场建设的创新投融资模式。
2016年是我国停车行业发展的“政策年”。据统计,从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包括土地、金融、价格、行业管理在内的15个行业政策;从地方层面,31个省80多个城市出台了150多个政策配套文件:
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2016年停车场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杭州、深圳6个城市要率先于2016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应用集约化立体停车库并同步配建充电桩。梳理汇总停车场建设重点项目,进入发改委三年滚动投资计划重大建设项目库系统。
2016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进一步完善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及用地政策的通知》,提出要强化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调控,要求城市编制停车设施专项规划。通知进一步指出要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挖潜利用地上地下空间,推进建设用地的多功能立体开发和复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一系列新政的出台,为停车产业化发展扫清政策障碍。至此,国家层面的停车产业政策基本到位。
2017年,业内专家视其为停车市场的“整合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重视停车行业发展、停车政策愈发完善,但目前停车市场的现状是“小而散”,市场集中度不高,在资本的助力下,市场到了整合的时期。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停车难问题产生的实质是稀缺资源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即有限的车位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汽车需求间的矛盾。业内专家建议,适当控制需求、合理增加供给是缓解这一问题的长远之策。
当前,全国停车设施建设总体上呈现出国有资本主导的局面。城市停车设施投资主体多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公司,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公司发行的停车专项债券和申请的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以及城市政府给予的补贴、城投类企业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等。
2015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城市停车场建设专项债券发行指引》的通知。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准的专门用于停车场建设的专项债券额度合计超过650亿元。这些债券出自10个省直辖市,共有重庆、贵阳、温州、芜湖、衡阳等19个城市23支债券(杭州按照1支计算),在650亿额度中,浙江省所占比最高,有257亿元,其次是广东省175亿元。
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实际已发行金额218.7亿,其中贵州省3支发行金额最多,合计64亿元,辽宁、福建、重庆的已批专项债额度已全部发行。
停车设施是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在产业化背景下更是一种资产。社会民间资本更多将停车设施作为商业地产,必然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等资产管理要素,更加注重每个停车场服务半径范围内的真正需求,由其参与的停车规划,是能带来资产效益的落地规划;停车场的建设不仅是完成上级下达的“数量”任务,而是能够方便使用,会更好地考虑建设成本和合理回报,能围绕有效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从而有利于推动停车产业化发展。
从2014年起,我国就大力推广利用PPP模式建设停车场设施。据中国停车网市场研究中心统计,自2014年至2016年9月,单独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的PPP项目共有144个,合计约574.34亿元。这些项目覆盖23个省直辖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在0.1亿元~33.1亿元之间,拟建车位数在50~100000个之间,其中近63%的项目为多个停车场打包建设项目,37%的项目为单一停车场项目。
在144个停车场PPP项目中,合作期限在5年至31年之间,其中20年的项目最多。近8成项目的运作方式为BOT,其他还有BOO、O&M、ROT、TOT等方式;回报机制方面,近73%的项目为使用者付费,其他还有可行性缺口补助、政府付费等方式。
急剧增加的汽车保有量和日益奇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催生了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停车设备行业的发展。2015年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停车设施建设要以居住区、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重点,鼓励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等集约化的停车设施。
经过30年多年的发展,立体停车设备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需求量最大,生产规模最大的国家,立体停车库也开始成为我国各级城市有效解决停车难的重要途径。
到2020年,立体停车位有8000亿潜在硬件市场,未来有望5~10倍的增长。假设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到3亿辆,按照1∶1.5的国际通行标准配套停车位计算,需要4.5亿个停车位。在渗透率为10%的情况下,需要机械立体停车设备4500万个,目前机械式停车位保有量330万个,按照2万元/车位的价格计算得知,未来停车设备至少8340亿的潜在市场空间。未来几年,行业有望实现5~10倍的增长。
目前,社会上关于立体停车场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在解决停车难问题上,大众普遍认同立体车库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却是对立体停车场的安全、便捷、价格提出质疑。立体停车库能否成为破解停车难问题的利器,尚需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