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审稿实践的探讨
——以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为例

2017-03-26 01:28李仁红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审稿人科技期刊国际化

■许 平 严 慧 项 磊 李仁红 李 芬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英文版)》编辑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 230031

同行审稿是科技期刊遴选优秀稿件,提高质量的核心环节。高水平国际化期刊有一个重要特征——国际化审稿,一本完全国际化审稿的期刊,无疑能够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提供一个自由平等、合理科学的国际交流平台。纵观国际一流期刊如《自然》《科学》《柳叶刀》,无一不制定严谨细致的国际审稿策略,在全球范围内邀请专家审稿。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要实现“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目标,开展国际审稿是重要一步。因此,探讨和积累国际审稿实践经验是当前我国期刊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起步较晚,绝大多数英文期刊于19世纪80年代才陆续创刊[1]。20世纪初,国内仅有数本英文期刊尝试了国际审稿[2-6],如CellResearch、《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但限于当时科技条件,只能以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开展国际审稿,选用的国际审稿人也大多是编委和作者推荐的海外专家,尚不具备完善的国际化审稿体系。有的期刊在开展国际审稿同时重视收集和积累国际审稿人资料,建立了审稿人数据库,其中国际审稿人所占比例较高[7-10]。随着稿件采编系统的不断普及使用,国内越来越多的英文期刊开展了国际审稿[11-18],加快了期刊的国际化进程。这些期刊基本采取了严格的国际化审稿体制,由学科编委或学术编辑负责组织审稿,每篇稿件至少选取1位国际审稿人[19-20]。然而,上述期刊几乎均侧重于报道国际化办刊的总体进展,具体的国际化审稿体制的实践则介绍甚少或不够详尽,难以借鉴。另外,因为学科和主办单位存在较大差异,各期刊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办刊条件有所差别,国际化审稿实践的方式、程度和效果也有所不同。鉴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PlasmaScienceandTechnology(PST)近几年开展国际化审稿的实践过程、取得的成果、面临的主要困难和相应的举措,探讨其经验,供同行参考。

1 PST审稿要求

PST是1999年由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力学学会共同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21],先后于2003年和2006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和工程索引(EI)收录,已连续5年(2012—2016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称号。PST创刊之初即提出国际化办刊宗旨:以等离子体学术界专家学者为依托,快速报道国内外等离子体科研领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所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PST一直以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为首要目标,始终坚持严格的“三审制”即“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辑部和/或主编终审”,严把稿件质量关。外审要求至少收到2份审稿意见,所有审稿人不能来自同一单位,更不能与作者同单位,对于意见相左、存有争议的稿件还要增加审稿人进行多轮评审。邀请审稿人从科学性、创新性、可读性(含图表)、英文表达等方面总体评价稿件,同时还邀请审稿人从以下方面给出具体评价和修改意见:题目是否明确、恰当;摘要是否简洁、准确;理论方法/实验设计是否有创新;数据处理是否精确、可靠;材料运用是否丰富、全面;插图、表格是否合理;讨论是否切合实际;论证是否周密、有理;参考文献是否反映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有无涉及保密内容。审稿人也可根据个人习惯另附审稿意见。自2011年起,PST全面实行国际化审稿,国内外专家联合审稿,以加速审稿国际化进程。

2 PST国际化审稿实践过程

稿件采编系统在稿件审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2-24]。使用稿件采编系统,作者可以在线投稿、查稿,审稿人可以在线审稿,编辑也可以网上实时办公,编辑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审稿周期明显缩短。PST于2009年开始启用玛格泰克公司的稿件采编系统[25],包括编辑办公系统、作者远程投稿/查稿系统、专家审稿系统等功能模块,同时,还提供了基于UTF-8编码的英文界面,能够满足英文期刊处理国际稿件的需要。

2.1 前期准备工作

开展国际化审稿首先要编制与国际评审规范一致的评审标准和评审要求,与审稿人的所有信函如邀请函、致谢函等表述也要地道得体[13],因此,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审稿单、审稿邀请函、催审函、审稿意见确认函等模板。审稿单要标准规范、简洁明了,同时,在系统管理后台中设置合理的审稿流程、审稿期限、催审时间等。另外,审稿要求、审稿表格也需要提前在软件管理后台设置完毕,专家登录系统后即可看到待审稿件、审稿表格和审稿要求,在线进行审稿。审稿邀请函含有期刊简介和审稿要求,以便专家给出明确的评审意见,还可以让专家了解、认识期刊,扩大期刊的知名度与影响力[26]。同时,在邀请函和审稿单中采用不同颜色的字体以突出显示,例如要求的审回时间为红色字体,审稿登录网址和编辑部邮箱为蓝色字体等,邮件主题设置为“Review Invitation 杂志名称 稿号”,让审稿人一目了然。

2.2 选送国际审稿人

选准审稿人是送审的关键,徐晓等[26]总结了编辑快速有效邀请国际审稿人的一些技巧,颇具参考价值。编辑首先要通读全文,初步了解稿件内容,然后重点阅读摘要和引言,对文中阐述的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结果、创新点做到心中有数。送审时,利用稿件自身信息如题目、关键词[27]、参考文献[28],结合搜索引擎和论文数据库快速准确选取审稿人,以这种途径找到的审稿人很多是“小同行”,他们大都会接受审稿邀请并能及时返回详细中肯的意见。例如,一篇题目为“Effect of Cold Plasma Treatment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Wheat”的稿件,送审时根据题目、关键词和参考文献,从审稿人数据库中筛选的海外专家为捷克南波西米亚大学教育学院的Sera博士,她在冷等离子体对植物种子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方面有深入研究,已发表40余篇SCI论文,属于“小同行”,在邀请审稿的当天即同意审稿,并于几天后提交了评审意见。谨慎选用作者推荐的国际审稿人,送审前一定要审查作者和审稿人之间有无合作经历。积极邀请留学海外并且学有所成的华人学者审稿,他们通常乐于帮助国内期刊,如在英国卡拉姆聚变研究中心一直从事聚变等离子体宏观不稳定性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的刘钺强教授,在美国多个知名大学长期从事磁约束聚变和空间磁层等离子体物理理论计算工作的朱平教授,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多年开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工作的余青松教授,非常热心,且能及时返回意见。送审时首先选送国内、国际审稿人各2位,考虑到可能会有拒审或意见相左的情况发生[29],还要备选几位审稿人。有时多次催审和增审后,国际审稿人仍然没有返回意见的,也只能参考国内审稿人意见。对于作者申诉的情况,为公平公正起见,会再次邀请至少2位审稿人进行新一轮评审(至少1位海外专家),意见返回后由主编和编辑部共同讨论决定是否录用。

编辑在采编系统中的送审操作比较简便,选定审稿人并提交外审,系统会自动调出含有待审稿件题目、编号、文章摘要、审稿时限的审稿邀请函,并附有审稿单及稿件文档等,确认内容无误后即可发送审稿人。为方便专家审稿,邮件中有直接评审的网页超链接。有时因邮件编码方式不同等原因会造成审稿人收到空邮件或者乱码,此时编辑需更换邮箱重新发送邮件。对于特殊稿件,如快报、综述,送审时要写明在哪些方面着重评审,例如快报侧重于新颖性和创新性评审,评审时限设定为3天。

审稿人大都在系统中提交审稿意见,系统自动向编辑部邮箱发送提示邮件,通知编辑及时处理,但也有因为难以登录系统或个人习惯等原因,利用邮件返回意见的审稿人,这就需要编辑查收邮件协助完成审稿工作。收到审稿意见后要及时回信,明确告知审稿人已收到意见,并表示感谢,同时,在系统中设定作者也能实时查看意见。编辑还应及时分析审稿意见,记录审稿人的审稿状况,方便后期统计分析。当稿件确定录用或退稿时,还应将结果及时通知此稿件的审稿人,以示尊重[26]。

2.3 及时催审和增审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碰到审稿人因事务繁忙或专业不符而拒审的情况,编辑仍然需要及时回复审稿人,并在系统中记录拒审原因以备查阅分析。海外专家若同意审稿,一般都会按时返回意见,最快1天就会返回意见,但也经常有逾期未回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编辑跟踪稿件的审稿状态,及时催审,必要时增加审稿人。催审时要注意语言表达和催审频次,PST系统在审稿截止日期前2天会自动催审一次,若无回复,还会在截止日2天后再次自动催审,编辑也可以手动催审。在催审函里设置阅读收条,以便了解审稿人是否能正常收到邮件,若催审3次均无回复,很可能是邮箱已经更换或工作单位已经变更,按“审稿人无法联系”结束此流程,尽快增审。对于棘手稿件,要及时找编委或主编增选审稿人。当审稿人要求延长审稿时间或转交他人时,编辑要及时配合处理。在送审时注意到,由审稿人热心推荐的其他审稿人通常都能接受审稿邀请。譬如在送审题目为“Effect of Shell Cut and Diagnostic Port on Stabilizing Characteristics of Vertical Position Instability on QUEST”的稿件时,根据研究内容,在审稿人库中搜索到英国卡拉姆聚变研究中心的Sykes博士并向其发出审稿邀请,1天后他回复说对该文内容不太熟悉难以胜任审稿,同时推荐其同事Cunningham博士。Cunningham博士一直从事球形托卡马克垂直不稳定性相关的研究工作,非常适合评审该文,于是,编辑部马上向Cunningham博士发出了审稿邀请,他在同意审稿2天后便返回了细致的审稿意见。对于因退休或转行无法审稿的,在系统中标注,不再送审。同时,还要注意不要在西方重要节假日(如圣诞节)前后给海外专家送稿,他们通常无法审稿。

2.4 完善审稿人数据库

审稿人数据库是期刊宝贵的学术资源。PST特别注重收集审稿人信息,借助编委推荐、论文数据库、搜索引擎、科研单位网站、审稿人和作者推荐、学术会议等方式不断扩充审稿人数据库。海外一些优秀的年轻作者也被邀请担任审稿人,他们都乐意接受邀请并且认真负责。经过近6年的不断补充更新,PST审稿人数据库有近5000名专家,其中海外专家占比近60%,基本涵盖了等离子体科研领域的各个分支,审稿人数据库中既有学术声望较高、审稿经验丰富的国际知名专家,也有处于科研上升期、年富力强的优秀青年骨干,为PST打造了一支庞大的国际审稿人队伍,为PST顺利开展国际化审稿奠定了坚实基础。

2.5 激发审稿人积极性

如何激发审稿人的积极性,组建一支核心审稿人队伍是期刊思考的课题之一。按国际惯例,国际审稿人是不求回报的义务审稿,但期刊有必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以答谢国际审稿人。例如,在一些重大节日(如圣诞节、新年)前,PST会给他们发一封电子邮件以示感谢和问候,每年在最后一期刊登审稿人名单,以感谢他们对审稿的支持。审稿人若有需要,还会向他们开具正式的审稿人证明和审稿记录。另外,对于审稿人的投稿,争取快审快发,同时,向审稿人推送每期发文,为其科研提供便利。通常海外专家是多本期刊的审稿人,有些还是期刊编委,每年会有大量审稿任务,再加上自身繁重的科研工作,因此PST比较注意送审频次,一般不超过2篇/(人·年)。对于经常审稿、有责任心并且热爱期刊工作的优秀国际审稿人,遴选为编委以表彰其对期刊的贡献并激励其更好地为期刊发展服务。如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的Cressault教授和比利时根特大学的Van Oost教授,自2011年已审稿十余次并且每次都非常细致、及时,时常与编辑部联系并建言献策,关心期刊发展,因此,在2015年被遴选为PST编委。此外,编辑还积极参加国际专业会议开展期刊宣传,尤其是主办单位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和特邀海外专家报告等,利用参会机会当面与专家交流,互递名片,赠送期刊、宣传页和带有期刊图标的小礼物,增进了解,使他们对期刊有良好的印象,增强他们的审稿积极性,参会期间邀请的国际审稿人基本都乐意帮助审稿,如在2011年第八届亚洲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会议上认识的日本核融合科学研究所的Saito副教授,已审稿数次。借鉴他刊经验[30],PST计划开设优秀审稿专家奖,颁发证书并在网站上对其进行表彰。

3 PST国际审稿成果及面临的主要困难

3.1 国际审稿成果

国际审稿人的意见一般比较详细具体,有的意见长达5页,这些意见可以指导作者全方位修改稿件,有助于提高稿件质量,提升作者写作水平。例如,稿件“Design Features and Commissioning of Versatile Experiment Spherical Torus (VEST) at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外审时邀请了英国卡拉姆聚变研究中心的Lloyd博士和日本东京大学的Yamada博士审稿,Lloyd博士评价该稿件有参考价值,写作很好,适合发表(This is a reasonably useful and well-written manuscrip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同时还就部分章节提出了十余条修改意见,建议修改后录用;Yamada博士也对该稿件评价较高,推荐修改后发表(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sign features and initial commissioning results of a new spherical torus device, which uses a novel partial solenoid concept.I recommend publication of the paper after some following revisions for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ing.),同时给出了4点具体修改意见。2位专家详细具体的修改意见对作者完善稿件大有裨益,稿件经作者认真修改后即被录用,并在2013年第3期顺利发表,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查询发现,截至2016年底该文已被引21次。可见国际化审稿有利于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在当前科研学风环境下,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仍屡有发生,这不仅有损期刊声誉,还给期刊带来诸多麻烦,浪费时间和精力。而国际化审稿能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近几年,PST已收到若干份报告学术不端的审稿意见,例如,2013年美国马里兰大学Kumar博士的审稿意见:“…, but the contents of this paper are published elsewhere by the same authors.I cannot recommend this paper for publication in PST.I would strictly reject this paper for publication.”;2015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Sun博士的审稿意见:“This manuscript had been submitted to … before and rejected due to that this work is quite similar with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has been observed.It is not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2016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Kim教授的审稿意见:“…, however their design is essentially same as the published design from a LANL group; …, the existence of precursor have been published already by the LANL group as well.Uniqueness and new founding should be the first criteria for the Journal publication arena.I have to reject the manuscript as it is.”。审稿人在审稿时发现稿件有一稿多投或剽窃之嫌,为遏制学术不端、严正学术风气,PST在退稿时会警告作者,并将其加入黑名单,不再接收该作者的任何投稿。

如图1所示,依靠编委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在国际审稿人的帮助下,PST的国际审稿率已连续多年维持在50%左右(国际审稿率是指国际审稿人参与评审的稿件数量占总送审稿件数量的百分比)。以2012年稿件审稿为例,统计分析了国际审稿人的地域分布,返回意见的国际审稿人总数为187位,分别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有20多个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审稿人占70%以上,如图2所示,这些国家的整体科研水平都处在世界前列,所选审稿人在等离子体科学研究领域均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均在高水平科技期刊上发表过论文,他们同意审稿也说明PST在国际上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他们的认可。近两年,一些审稿人也开始向PST投稿,从评审意见可以看出来稿质量较好,无疑也会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影响因子是反映期刊国际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SCI-JCR中PST近几年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的变化如图3所示,虽然PST在2012年因改为月刊载文量大幅增加,但是影响因子仍然保持上升,说明PST的国际影响力在近几年得到明显提升。国际化审稿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图3可知,国际审稿不仅可以提升期刊质量,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还能扩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此外,国内一些年轻作者也会从中受益,国际前沿专家的评审指点有助于提高其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

图1 PST 2007—2015年的国际审稿率

图2 PST 2012年返回评审意见的国际审稿人的国家地域分布

图3 PST 2007—2015年SCI-JCR各参数变化

3.2 面临的主要困难

目前PST开展国际化审稿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国际审稿人审回率较低(不足30%)。究其原因可能如下:(1)在当前国内科研评价体系下,国内优秀科研成果首先选择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直接造成PST来稿整体质量不高,审稿人不愿评审。以2012年稿件审稿情况为例,国内审稿人审回率为55.2%,而国际审稿人审回率仅为29.9%。(2)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学科不断融合,等离子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新兴交叉学科论文日益增多,研究内容涉及诸多学科,因编辑学识有限,送审时难免会邀请到“大同行”,他们要么拒审,要么推荐他人;另外,学科不断细化也使海外专家的科研兴趣和工作单位变更较快,人员流动频繁,导致许多审稿邀请无回复。(3)虽然PST于2006年开始与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IOPP)开展国际合作,海外发行和宣传范围逐年扩大,但PST影响因子仍偏低,海外专家更倾向于参阅IOPP旗下知名度较高的等离子体期刊,从而PST受关注度较低,因此当邀请他们审稿时,他们就可能认为PST稿件的学术参考价值不高,不愿审稿。

4 提高国际审稿人审回率的举措

为提高国际审稿人审回率,使期刊真正实现审稿国际化,PST正在和计划采取以下举措。

4.1 严把初审质量关,提高送审稿件质量

对于国内作者,英语是非母语,在撰写英文论文时难免存在问题,前期海外专家的评审意见明确指出有些作者的英文表达很难理解,这也是许多专家不愿评审的关键因素。因此,送审海外专家前要严把初审质量关,开展大量细致的工作,包括学术不端检测、英文检查等,确保送审论文中无英文表达错误,写作规范简洁,图表清晰明了,工作饱满,数据详实,分析讨论有理有据,引用文献合理有效。随着来稿量的增加,提高初审退稿率是提高送审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PST初审退稿率已经由2011年的7%提高至2015年的32%。

4.2 邀请高质量论文,努力提升期刊质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研经费的大幅增长,科研成果日益丰硕,一批处于世界科学前沿、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涌现出来,编辑应跟踪学科最新科研进展、研究热点,“走出家门”主动出击,深入国内科研机构“寻宝”。通过拜访科学家,实施一系列举措,如快速发表、免收版面费、提高稿酬、扩大成果宣传,截留优秀论文在PST上发表。同时,借助主编和编委的学术影响与人脉,积极向海外专家约请专题评述和综述类论文,努力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

4.3 提升编辑自身素质,与审稿人保持密切联系

编辑的自身素质如学识和语言能力在送审时非常重要。编辑只有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跟踪科研动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英语能力,才能把好初审质量关,快速选择合适的国际审稿人。编辑应经常与审稿人联系[31],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审稿流程通畅,以利于遴选稿件,提高期刊质量。在稿件采编系统方面,PST在2016年换用了国际知名的ScholarOne Manuscripts系统。相比于玛格泰克的稿件采编系统,ScholarOne Manuscripts系统内嵌有审稿所需的标准规范的邮件模板,稍作修改即可使用;该系统具有根据稿件研究内容自动筛选推荐审稿人的功能,还集成了Web of Science、PubMed等权威数据库和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能够帮助编辑快速搜索到合适的审稿人,提高送审效率;在送审时,自动将审稿人添加到审稿专家库,保存审稿记录;同时还集成了ResearcherID,方便编辑了解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学术动态。总之,ScholarOne Manuscripts系统的启用进一步推进了PST国际化审稿进程。

4.4 缩短出版时滞,扩大期刊国际宣传

PST继续与IOPP深入合作,2017年开始委托IOPP承担期刊编排校工作,有助于缩短论文出版时滞,提高期刊时效性,吸引国际稿源。加强期刊宣传力度,注重宣传方式的多样化,优化期刊网站并及时更新信息,大力宣传优秀科研成果,利用主办单位网站、IOPP网站、PST网站、邮件等向海外专家推送最新发表论文,将优秀论文以开放获取形式发表。鼓励编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开展期刊宣传,吸引海外学者持续关注,提高期刊的国际知名度和认知度。同时,在维基百科发布期刊简介,在YouTube上传期刊简介视频,方便海外学者认识熟悉期刊,利用国际知名社交网站Twitter和Facebook推介优秀论文,并将期刊网页和稿件采编系统嵌入到这些社交媒体中,以达到全方位的期刊国际宣传效果[32]。

5 结语

PST已经迈出了国际化审稿的第一步,在提高期刊质量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已初显成效,但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审稿,仍存在很多不足,如稿件质量不高、编委会作用未充分发挥、宣传力度不够、出版时滞偏长。PST要始终秉承“内容为王”的办刊准则,迎难而上,邀请、刊登国内外优秀论文,提高期刊学术内容质量;充分利用当前各种社交软件和网络平台推介期刊,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传期刊,拓展国际受众群,提高国际知名度;同时,持续提升编辑综合素质,完善审稿流程中各项编辑工作,严把初审质量关,缩短出版时滞,加强与审稿人的联系,为国际审稿提供优良的“后勤服务”。全面国际化的审稿工作不仅需要编辑部坚持不懈的努力,还需要编委、审稿人、作者、主办单位与编辑部之间的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协作。通过上述举措的有效实施,PST将可能全面实现审稿国际化,为打造一本完全国际化的等离子体专业科技期刊创造良好条件。最后,呼吁相关管理部门尽早开通Google Scholar、Facebook和Twitter在我国的访问权限,规范管理,以便于国内科技期刊与海外专家的联系和交流,助力期刊国际化审稿。

[1] 张月红,王森,林昌东.国内英文版学术期刊的发展历史和国际化的实施举措[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s1):754-757.

[2] 潘云涛,张玉华,马峥.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的综合学术指标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6):614-617.

[3] 张月红,袁亚春.科技论文国际化同行评审的尝试:《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新举措[J].编辑学报,2002,14(4):294-295.

[4] 刘凯辉,阮忠家.加快《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高水平的国际化发展进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14(z1):761-764.

[5] 张以民.树立国际化意识实现高起点创刊:创办《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的初步认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1):83-85.

[6] 李丽,张凤莲,杜文涛.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网上国际审稿[J].编辑学报,2005,17(3):214-215.

[7] 郑芹珠,肖宏,任丹青.从《亚洲男科学杂志》看我国英文版期刊如何国际化[J].编辑学报,2005,17(4):264-266.

[8] 赵云鲜,康乐.方向决定成败:InsectScience走向国际化之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2):255-257.

[9] 王珍.如何使英文期刊走向国际化的心得体会[J].编辑学报,2014,26(s1):177-179.

[10] 阮继,刘谦,王卓青,等.中国医学期刊的国际化之路:《癌症》杂志的探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34-238.

[11] 李卫红,寿彩华.《分子细胞生物学报》(英文版)国际化办刊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3):407-409.

[12] 杜晓宁,罗东,陈新贵,等.《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国际化办刊理念与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4):584-588.

[13] 康祝圣,王燕,谢暄.《电子科技学刊》(英文版)的国际化实践[J].编辑学报,2011,23(6):542-544.

[14] 常唯,马健,白雨虹.开放获取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培育:谈Light办刊体会[J].科技与出版,2013,32 (12):9-12.

[15] 杨志华.关于学术期刊国际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1):154-157.

[16] 冯庆彩,毛振钢,刘素琴,等.以品牌为核心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浅谈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国际化发展[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18-222.

[17] 温亚媛,谢冰蓉.ResearchinAstronomyandAstrophysics的国际化发展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3):229-233.

[18] 陈洋,陈肖玉,任远,等.《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的国际化建设实践[J].编辑学报,2012,24(s2):59-62.

[19] 刘凤华.国际著名科技期刊编辑模式比较分析及其借鉴之处[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6):914-917.

[20] 常唯,曹会聪,曹金,等.国际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的实践与特点[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1):10-17.

[21] 项磊,李桥生,严慧,等.《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英文版期刊走向国际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5):576-578.

[22] 董丽波,马爱芳.我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网络在线投稿系统利用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2):248-250.

[23] 李鹏,韩锟,游苏宁.采用稿件网络采编系统对期刊论文发表时滞的影响:以《中华神经科杂志》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2):169-171.

[24] 范永德,薛爱华,张晓进,等.采用稿件网络采编系统对期刊论文出版时滞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3):491-493.

[25]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期刊稿件远程处理系统Journalx2.0 [EB/OL].[2016-06-24].http:∥www.magtech.com.cn/CN/column/column22.shtml.

[26] 徐晓,孔琪颖,蔡斐.科技期刊编辑如何快速有效地邀请国际审稿专家[J].编辑学报,2011,23(s1):61-63.

[27] 傅佑丽.从稿件本身入手准确遴选审稿人[J].编辑学报,2009,21(4):338-339.

[28] 孙丽莉,刘祥娥.巧用文后英文参考文献辅助审稿[J].编辑学报,2012,24(2):134-135.

[29] 徐海丽,刘志强.对科技期刊国际化审稿机制的建议[J].学报编辑论丛,2013:137-139.

[30] 葛建平,徐晓,蔡斐.英文版期刊激发国际审稿专家积极性的举措:以《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为例[J].编辑学报,2013,25(2):174-176.

[31] 詹燕平,游滨,陈移峰,等.论科技期刊审稿专家的选择与管理及其审稿积极性的调动[J].编辑学报,2014,26(6):572-573.

[32] 于洋,段桂花,张维维,等.科技期刊国内外审稿人的选择与合作[J].编辑学报,2016,28(4):362-365.

许平:文献调研与整理,设计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撰写论文;

严慧:参与讨论研究思路,修订、审核论文;

项磊:收集、整理数据;

李仁红:分析数据,参与论文最终版本修订;

李芬:绘制图谱,改写英文摘要。

(本文责编:刘晶晶)

猜你喜欢
审稿人科技期刊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电源技术》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
特约审稿人遴选通知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2018年度《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优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