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
2017年11月8日,经济学人智库对外公布了其受领先电信与技术公司澳大利亚电信的委托所开展的一项全球调研项目,对企业管理者对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信心度,以及城市环境如何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目标进行了评估。
澳大利亚电信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甦表示:“近几年,中国数字生态这个系统正在蓬勃发展,孵化器、加速器、创新实验室在中国已经形成非常广泛的网络体系,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结合中国的创新,把中国更多的技术带到全球市场上。”
中国是澳大利亚电信非常重要的战略市场,从1989年便进入中国与当地运营商有着紧密的合作,为企业级客户以及全球其他运营商提供通訊和信息技术的方案及服务。
打破孤独的数字化转型
经济学人智库亚太区编辑Michael Gold认为:“所谓数字化环境指的是什么?就是企业要把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纳入到他们的运营过程中。”如今多数企业、领导人认为数字化是一波真正的变革浪潮。在这场变革中通过利用现代化技术和通信手段,来改变企业为客户创造价值,例如运用数字技术融入产品、服务、流程,用以转变客户的业务成果及商业与公共服务的交付方式。这通常需要客户的参与,但也涉及核心业务流程、员工,以及与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交流方式的变革。
数字化转型不分行业、企业。打破数据孤岛,让万达集团、恒大集团等房地产行业能够更加精细化运营客户的生命周期;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使食用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发货率以及获得市场的竞争力。传统企业想要拥有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再只需要打造一个企业,而要能够打造一个生态圈,通过构筑生态圈,打破数据孤岛,关注更多其他领域,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将获得由生态圈合作伙伴带来的新客户、新的创新和新的业务收入。
但相对而言,行业之间的界限也就越来越模糊,让竞争的格局和对手也都发生了改变。不过数字化转型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创造和机遇,也正因此与Michael Gold所讲的数字化环境有着相应的关联。“数字化转型已经不是一个新概念,全球各地的公司都在很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举措。”
打好数字化基础的中国
经济学人智库做了一份全球性调研并且得出关于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看法:86%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转型在未来三年内,会对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这种影响,将会在节约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为新产品/服务开发创新理念、开拓市场、延伸至新的客户群体这五方面为企业带来利益。同样,这五点也是促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五大因素。
在中国面临着最大的挑战之一的便是企业人才不足,比较好的一点是中国城市正积极拥抱创新想法,例如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上海浦东软件园等拥有多重样的科学研究院和开发研究的资源。而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可观的政治资源,对周边多个省份具有辐射能力,成为了当集结了多个孵化服务有限公司, 可以说这些城市所具备的资源都得到了中国企业的广泛认可并得到了积极的使用。从中央政府方面来看,中国政府通过政策,大力促进数字化转型,包括“智能制造2025”计划等等,也同样为企业的数字转型提供了更多机遇。
经济学人智库对北上广深做了一个企业可信度的分析,认为企业对北京的信心极高,因为北京作为首都,所拥有的银行或金融机构的数量庞大,政府项目也相对丰富,ICT基础设施也相对健全。相对北京,上海与北京的差别不是很大,就当地所提供的资源来说,近半企业认为创新实验室和中心是最大的资源,并且有企业将上海定义为“创新和创业枢纽城市”,而这正是成熟的金融环境与快速发展的高科技所带来的城市自信。在广州所面临的问题在于缺乏挑选合适商业伙伴的方法,在资金方面,来自政府项目的援助较弱,主要依赖创新中心和企业工会。相对北上广,深圳ICT基础设施健全、新技术开发等排名靠前,科技方面知名度很高,但面临最大的挑战是有限的资金投资和无法获得雄厚的技术生态系统。
总结四个城市的特点,从中还可以看出城市的人才需求是企业对城市信心指数考量的标准之一。再者是城市中政府项目的扶持和宜居性,是否适合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不过北上广深的数字化环境信息较高、当地教育机构、政府数据的扶持、ITC的基础设施都相对健全,并且还有新型企业来帮助企业管理数据,引导数字化的转型,成为全球的焦点。除此之外,中国的一些二线城市在ICT的基础设施健全、政府的扶持力度大、当地的教育环境也相对优越,比如西安的高新区发展就引来了一些著名的软件开发企业的入驻。王甦表示:“从2013年,从信息消费、扩大内需这些举措开始,在中国全国上下,ICT基础设施,不是只有北上广深,其他地方也在深入,四大运营商已经从按“村村通”到上4G、5G速度快于其他很多国家,为中国整个国家数字化转型搭了非常好的基础。”
结束语
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大会议中,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数字经济、互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报告中,也提到在未来中国要打造一个现代的经济体系时,希望要深化所谓互联网、云计算的技术跟实体经济有非常紧密的结合,同时,明确了未来创新是中国打造现代经济体系最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