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定兵
摘 要: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比较低下,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而大多数的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逻辑性也很强,如果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当,便很难激起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数学课堂,也就无法实现高效教学这一最终教育目标。而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很有帮助。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问题导入;问题探究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多地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合理、恰当、科学的问题来展开数学教学活动。自20世纪中开始,数学与计算机的融合使得数学学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导向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其在数学课堂上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下面,笔者从问题导入、问题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三个方面,讨论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一、问题引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端”,一个良好的数学课堂开端,能够在课堂开始之初便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迅速进入具体的学习状态。因此,开端便是抓住学生眼球,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将其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从学生入手,提出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这些常见事物中的数学现象,从而引起小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左右》一课的教学中,我在课堂开始之初,与学生玩了一个小游戏,我将一支粉笔藏在了手里,然后问学生:“同学们猜一猜,粉笔在老师的哪个手里?”有的学生回答“左手”,有的学生回答“右手”。然后,我张开手掌,让学生看结果。这个小游戏轻易地调动起学生的情绪,然后我在班级中随机抽取了三位学生,问学生:“同学甲在同学乙的哪边?”很多学生已经知道左手边的就是左边,右手边的就是右边,学生回答:“左边。”我再问:“那同学丙在同学乙的哪边呢?”学生回答:“右边。”由此,引入本课教学。
二、问题探究
实际上,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很难对一整堂数学课一直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尤其是在一堂数学课上到二十分钟左右的时候,便会有学生出现很明显的眼神涣散、走神、多动的现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最好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身经历获得数学知识、方法的过程,尽可能地使他们对数学课堂保持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立体图形》一课中,我准备了一些立体几何的实物,有足球、积木、易拉罐、箱子、相框等。然后,我问学生:“你们可以将这些物体分类吗?你们可以讲一讲自己的分类理由吗?”学生可以亲自摸一摸、滾一滚,并根据这些感受,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学生需要进行小组探究,每个人在小组内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说明理由。有的学生将以正方体与长方体为原型的实物放在了一起,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物体长得十分相似。但是,有的学生认为不应该将它们放在一起,因为形状为长方体的物体更要长一些。学生必须要在小组讨论中,以求同存异的原则来确定答案。
三、利用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教育属于启蒙教育,新课改下的数学教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特点,加入了一些生活元素,旨在帮助小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因此,在应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让小学生使用具体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例如,在《平均分》一课中,在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新知之后,我问学生:“大家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能够用到平均分的时候呢?”有的学生说:“老师为我们发新书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说:“我把我的饼干分给同学,也要平均分。”有的学生说:“妈妈切西瓜的时候,总是把西瓜切成相等的几块,这也是平均分。”等等。
总而言之,问题导向式倡导的是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这能够强化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要利用问题来导入数学课堂,让小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师要利用问题引导小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
识,使他们对数学知识保持持久、集中的注意力;教师要利用问题,引导小学生解决问题,综合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亚青.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8).
[2]陈其玲.问题导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