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丽
从2015年开始,绍兴市小语教研工作方向就朝着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改进,有的学校已经创建了同年级预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升。笔者任教四年级已经有4年时间了,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小学生天性爱玩,自控能力较差,但对新事物都很感兴趣,尤其是游戏活动。因此,笔者尝试利用孩子的天性,探究基于预学的四年级语文“课堂小活动”的教学模式,意图培养四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并借用有氧运动“强度低、持續时间长,倡导自由、充分的‘吸氧空间,强调供需平衡,循序渐进”的理念,让孩子们做一做“有氧语文操”,助力“课堂小活动”,从而实现与素质教育要求相接轨。
有氧热身操:每日一记
四年级的学生受传统教育、包班制度等教学因素制约,习惯了被动接受式的教学,在生字词掌握、课文理解等方面已经习惯了在老师的反复引读、组词中巩固知识,鲜有自己独立学习思考的问题。因此,如果转变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他们出现恐慌的心理从而产生厌学。于是,笔者想到了《每日一记》。
《每日一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什么是《每日一记》?每日一记,顾名思义就是每天记录。在《每日一记》中记录什么?在实践的最初,每天简单地记录语数英三门功课的回家作业,然后由家长检查、反馈(签字)、评价。这样实行一年后,学生的家庭作业质量逐步变高。直到2015年出现基于“预学的单篇阅读教学改进”,各校涌现课前“预学单”的预学形式,笔者更迫切地尝试如何将《每日一记》与“预学单”融合,使得农村小学在没有优良的教学软件情况下也能享受到“预学”带来的好处。
《每日一记》的使用与衍变 《每日一记》的使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断改进,因此《每日一记》的使用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他随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也在发生衍变。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强化家作记载,渗入自主“疏通字词”与“情感朗读”学习观。这一阶段以提高农村孩子家作质量,培养他们的诚信观为主要目的,通过家校联系,让家长知道并主动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进度,及时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布置家作时,逐渐渗入自主“疏通字词”与“情感朗读”学习观,有意识地强调“像练书法一样认真书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遇到不确定的字词请查字典”,为后续学生独立“预学”做铺垫。
第二阶段:淡化家作记载,深入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学生们逐渐适应了自主“掌握字词”与“准确朗读课文”后,笔者便让学生尝试适应简单的预学任务,并不断鼓励学生“不要怕预学,答案都在课文里,只要仔细读文就一定能完成。”学生们适应了简单的“文本提取”之后,笔者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们“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清晰的教学方向,直奔主题,学生“一条直线”地学,不用绕弯,省时有效。
第三阶段:弱化家作记载,涌入功能完善的“预学任务”。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笔者逐渐弱化了《每日一记》记录家作这一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每课必呈现的类似预学单的预学任务。利用现成资源,把“用不完”的高年级本子”变成“预学册”。
体验“预学”
每天批改《每日一记》,其实在实际应用中是很不现实的。有时候学生刚到学校没几分钟,第一节语文课就开始了,那么学生的预学成果如何验收呢?自然是要放在课堂上了。例如,像老舍的《猫》,通过预学,一上课就可以询问学生一些关于文中猫的信息,看他们预习成果如何,并进行补充。大家都在努力回忆“预学”中“知新”,既暗示学生预学需耐心,又让学生体验着“预学”的好处。
培养合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自然人,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孩子今后都将步入社会。笔者想语文的学习不仅可以教给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能力,还应该是可以通过语文的学习唤醒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同桌合作:单手合十向上举 例如,当笔者发出“自由朗读某一个段落”的指令后,同桌间便迅速大声朗读,努力听到同伴的声音,及时提醒语速、字音等,完成朗读后同桌合作单手合十举起,示意老师完成诵读任务。
小组合作:起立报数争第一 例如,学习《电脑住宅》,四人小组完成阅读成果表后,各小组按照完成先后顺序,一起起立报数,示意老师组内已完成,请老师指导。其他组听到已完成组报数,便适当会加快合作进程,倒逼组内成员更专注地参与。
点对点合作 点对点活动是课堂随机生成的。如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笔者随机抽了认真参与的孩子,黑板前的空地组织一行孩子走“搭石”。单数的孩子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偶数的孩子说“后面的紧跟上去”,孩子们在实践中发现走搭石要走得稳,还真得念得认真,一行人才走得又顺利、又稳健!
结束语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勤做“有氧语文操”,利用好《每日一记》,适时在“课堂小活动”中分享、呈现,也同样能享受“预学”提速教学的优势。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