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凛佳
摘要:课堂教学是借助语言和实物等载体来传递信息,而语言又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优化教学语言是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就数学课堂上如何优化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教学效率;教学有效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可见,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数学教师,更需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因为数学和其他科目不同,其他科目有丰富的内容、有精彩的情节,学生较容易投入,而数学则是一些较抽象的知识,是一门对小学生来说内容较为单调、枯燥乏味的学科。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更应优化教学语言,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在课堂中应怎样优化我们的语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数学课堂语言要精炼、简洁
大部分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课堂上的语言没有艺术性。原因无非跟大部分教师一样:怕哪个知识点没讲到,学生没有听明白,怕没有讲透彻,所以教师用心良苦的讲,殊不知,学生却因此不用动脑思考了。不可否认,教师的用意是好的,但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常常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也常常听得昏昏欲睡。试问,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真正能听进去多少?又真正能理解多少呢?我们的教学效率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从平时的听课反馈情况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说的有些话是没必要的,也是没意义的。如有的教师课堂上对某一个问题的解释太过于繁琐,误认为解释得越详细越好,经常会反反复复的强调、分析,其实并未抓住其本质,反而使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反感心理: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有的教师重复学生的语言,生怕其他学生没有听到或听不懂,这样的习惯不好。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大,让其他同学养成学会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的重复;还有的教师课堂上经常追问满天飞,采用诸如 “理解了吗?” “对不对” “好不好”等毫无意义的语句来提问,这样的追问,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一步步地走,课堂表面上非常热闹,实际上学生的参与是浅层次的,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思考,更谈不上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试问,这样的课堂效率高吗?学生真的用心思考吗?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对自己的语言习惯和教学用语要精雕细琢,避免课堂中出现过多干扰性的话,力求通过精练、简洁的数学语言来讲授本节课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
语言要规范、准确、科学
数学学科的属性决定它具有高度的科学性、严密性,每个概念和定理都有确切的含义和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语言务必要规范、准确、科学,切忌出现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前后自相矛盾和错误的语言。然而,有许多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备课的疏忽或是肤浅地理解,以致在表述和运用概念、定理时,往往忽视了一些关键性的字、词或一些限制性条件,以致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如在“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的概念中,个别老师将“围成”说成了“组成”;北师大版教材商不变规律是这样描述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但在我们的课堂上,一不小心就被演绎成了这样: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就是同时乘10,出错的原因是把“扩大”与“扩大到”混为一谈了;再比如,有些教师在教授“圆的认识”时,会说成“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也都相等”,当意识到错误后才补充了前提条件“在同圆或等圆里”。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对概念、定理的表述时语言一定要规范、准确、科学,避免因语言的不规范而将学生带入知识的误区。
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可使人感到有趣,感到亲切,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教师若能巧妙灵活地运用这样的语言进行教学,将使课堂宽松、和諧、富有活力,将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记忆知识,教学效率也会随之得到提高。
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幽默的最好形式之一是“打比喻”。教师只要比喻设得巧,设得好,就能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概念、定义、公式变得浅显明了,有的知识甚至能终生不忘,所以巧妙的比喻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如笔者经常在课堂上把学生熟悉、喜欢的事或物作为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在学习六年级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时,为了使学生理解找“单位1”的量的重要性,笔者举例子说“假如我跟班级里的玲玲比较,我比她高30%,假如我跟姚明比较,我比他矮20%。”通过生动、具体的对比,使学生深刻理解找“标准量”的重要性,从而为学好百分数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弥补了数学教学内容本身的单调、枯燥和无味,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快乐,是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和点缀,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我最喜欢的老师》作文中,学生写了数学课堂上我随口说的一些话: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这道题对我们来说比较难。正在我们苦恼的时候,数学老师突然说:“如果谁能上来讲解这道题,我就把工资的分给他。”听了以后,我们更加积极冥思苦想,脑袋都想累了都想不出来。最后,还是由老师跟我们详细讲解,他眉飞色舞讲解完以后,笑着说:“还好没人跟我抢工资。” 还有一次数学老师说他能看见某某同学在搞小动作是因为他配戴了国防部最新研究的后视眼镜,能清清楚楚看到后面。只有特工组才拥有这种眼镜,原价80元,打八折现价64元,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你说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不是一个幽默有趣的人,我们都很喜欢上数学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幽默、有趣的老师都是受学生欢迎的,只有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数学课堂,课堂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
语言要富于情感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切乎义。”所以在评判一节课是否为好课的时候,笔者经常以教师是否投入情感,是否有激情作为首要的判断依据,因为课堂中无论是准确、简洁、生动还是幽默的语言,如果没有教师情感的渗入,也只是乏趣无味的空话,无言的对白。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情绪体验,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要注入情感,充满激情。那么,怎样使我们的语言富有情感呢,笔者认为微笑是第一要素,在说话的同时我们可以给予学生以微笑,让学生在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一份轻松,从而逐渐喜欢上教师、喜欢上数学课,能欣然接受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和教育。
其次,我们应注意自己语言的节奏性,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因为停顿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传递着一定的情感信息,也是引起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课堂上,适当停顿可以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语言的结构和教师的感情。在讲述一个事实或概念之前作一个短暂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讲解中间插入停顿,也可起到同样的作用。停顿的时间一般为三秒左右,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提高课堂效率起促进作用。
结束语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优化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途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将数学语言进行优化,才能给学生勾画出更加美丽而广阔的创造空间,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