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兰
儿童文学顾名思义,是以儿童为主的作品,其内容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文学体裁,主要体裁有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等。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儿童文学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成为备受小学语文老师关注的热点,因为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语文学习内容,陶冶学生美好情操,提升教学效率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儿童文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此作如下四方面探究。
了解儿童文学内涵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应用好儿童文学,必须要充分了解儿童文学的内涵,提升儿童文学素养,形成与儿童一致的现代儿童文学观。
首先,教师要阅读大量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内化为儿童文学的教育能力。因为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阅读积累,才能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开发共同的阅读资源。教师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要涉猎到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如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通过讲述曾被退学的小豆豆来到“巴学园”之后,在校长的关爱和引导下,一个又怪又淘气的孩子发生的惊人变化,小豆豆和他的同学们在“巴学园”这个所乐园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这篇儿童文学读后,使我们认识到要懂得孩子,懂得爱和尊重;再如《草房子》,描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它告诉我们对于孩子来说,爱和友情是高于一切的……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媒体对儿童文学热点作品的介绍和指引,经常到儿童图书馆、儿童书店广泛浏览,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向儿童文学。教师的有效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也会因为指导学生的阅读,而拥有了一条与学生沟通的心灵之路,收获一份来自职业的幸福感。
结合儿童发展实际教学
“以善为美”是儿童文学发展的主旨,它将做人的道德寓于生动简短的故事中,传递给读者。结合儿童思想稚嫩的特点,儿童文学中的一个故事往往只能传递一种基本的道德,以顺应儿童的阅读理解。比如,《绿野仙踪》讲述了主人公多萝茜被一阵旋风吹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这里她认识了三位朋友,一路上他们互相帮助,共同与恶魔斗争,终于化险为夷。故事告诉读者,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克服所有困难。儿童文学这种道德教育的单一性,与现实社会中道德所具有的复杂性是存在较大差异。这也是儿童文学区别于成人文学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生活体验的等,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道德的渲染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运用儿童文学特质引发思考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得比重较大,因为儿童文学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能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融合,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条件。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善于发掘儿童文学的内涵,将儿童文学语言和思想富有启迪意义的特质,有效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想象,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比如,在执教《雾凇》一课时,考虑到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雾凇这一奇特景象,对其形成的原因也难以想象,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大量雾凇的图片,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和直观的印象,学生通过这些动态画面对雾凇产生了形象化的了解。再如,在《生命的壮歌》教学时,笔者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小小的“蚁”字,然后提问学生:老师为什么把这个“蚁”字写得这么小?然后出示卡片“弱小的蚂蚁”,为什么要把如此弱小的蚂蚁称作是英雄呢?再此引發学生想象,为教学活动开展起到推动作用。
课外阅读丰富语文综合知识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间,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是有限的,而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因此,要做到立足课堂的同时,打破课堂的束缚,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知识。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喜欢阅读的往往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文学领域中具有特殊性的门类,是枝繁叶茂的文学之树,它被儿童认可,也很容易被儿童接受,是因为儿童文学所具备的美学品质,满足了小学生的文学需求。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文学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提高。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形象鲜活,趣味性强,使小学生在阅读中释放了快乐的天性,从中找到内心的情感寄托。因此,要求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选择儿童文学,是引领学生自主阅读丰富语文知识的有效手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儿童文学,经过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探究和实践,总结了很多有效策略,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今后还需要我们积极阅读儿童文学,提升儿童文学素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发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黄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