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克·买买提明 曹福英
【中图分类号】R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2-0-02
肠套叠属于临床上常见的小儿急腹症,多发于2岁以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出现腹痛、腹部包块以及血便等,腹痛发生时较为突然,为阵发性疼痛,对患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1]。因此,需要对患儿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之后的治疗产生有利作用。本文主要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患儿54例,并对患儿声像图下病变位置所发生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改变状况进行重点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患儿54例,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23例,年龄78d-3岁,平均年龄(1.2±0.4)岁。其中突发性腹痛33例,哭闹不安13例,伴随呕吐21例,腹胀13例。
1.2 方法:利用彩超仪,探头选取浅表探头,频率设置为3-12.0MHz。检查时患儿取平卧位,若患儿不配合则可适量使用镇定剂。先对患儿的腹部实质性器官进行必要的常规检查,排除患儿存在其他病变的可能。之后在利用浅表探头对患儿的腹部进行大范围扫查,当腹腔肠气较多且对检查产生影响时,可对探头进行适当加压,从而减少气体对检查的干扰[2]。利用探头重点对患儿肠管分布、走行区域进行重点探查。当探头观察到腹部包块时,需要充分结合横断面以及纵断面进行扫查,并对包块的大小、位置、长度以及内部回声等情况进行重点观察。还需观察患儿有无出现肠管扩张、腹腔积液等,最后再利用彩色多普勒对包块内部的血流情况进行综合评估[3]。
1.3 观察指标:对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超声表现状况进行观察分析。
2.结果
2.1 超声结果:超声诊断肠套叠发现漏诊2例,误诊1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4.44%。漏诊2例均为腹腔大量肠气干扰,误诊1例为阑尾炎性肿块。
2.2 超声表现:患儿主要表现为腹腔内横切面大多呈现出3环组成的靶环状或同心圆状包块,且3环的大小不同。圆心内的组成为强回声团,外侧则呈现为低回声圆形环,即“环中环”影响。中环以及内环大多在局部见较强的回声团中,即肠系膜回声。纵切面则显示为对称多层平行结构,主要为高低相间的混合回声,远端也为腊肠样结果。患儿套叠的时间较短,则发病的时间较短,且肠壁未出现明显充血以及水肿时,肠壁回声也不会出现明显改变。本组研究中表现为此种声像图的患儿有21例,经钡灌肠造影并利用加压复位后得到复位。套叠的时间较长,且患儿肠壁出现充血或水肿情况但还未出现坏死时,肠壁较正常情况会出现增厚,回声得到减低,且“环中环”的影像仍然清晰,肠壁内出现的血流信号比较正常肠管得到增多。腸壁的血流阻力指数相比较正常情况也会得到相应程度的增高。本组研究中有23例患儿表现为此种声像,其中经空气灌肠并加压后得到复位的哟18例,另5例因加压时的压力抬高,未得到成功复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套叠的时间长且肠壁出现明显的充血、坏死以及水肿时,肠壁较正常得到明显增厚,且回声出现明显减低,“靶环状”的影像也会出现不清晰的情况。部分患儿肠壁还会因为水肿严重,表现为“假肾征”,局部探查血流信号微弱或无明显血流信号。本组研究中,13例患儿中,有5例患儿表现为靶环状影像不清,较正常出现严重增厚,且套叠的肠管未探及血流信号。
3.讨论
在临床上,肠套叠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清晰,大多认为发病原因与肠管解剖特点、病理因素以及患者肠功能失调或蠕动出现异常等情况有关。肠套叠以回盲型最多见,在本组研究中,回盲型患儿占据人数最多。传统方法对小儿肠套叠进行临床检查主要是利用X线钡灌肠造影或是利用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对患者进行诊断,但这种方式的缺点较多,且患者将会产生放射危害,小儿在检查的时候配合度也较低[4]。传统方式检查对时间较长的肠套叠患儿很容易造成肠穿孔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危险性。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超声诊断被运用到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中,这种方式操作更为便捷,无创,可对患儿进行反复的追踪检查,临床应用水平较高。大多数的肠套叠患儿都可利用X线空气灌肠进行复位或是利用超声对下水压灌肠灌肠进行监视治疗,从而达到复位。但如套叠的肠壁出现严重水肿或坏死情况时,在对其加压复位时就很有可能出现肠破裂,从而导致患儿的生命受到威胁。这就需要掌握灌肠复位的相关适应证。根据患儿出现的间歇性腹痛、呕吐等症状在超声图上显现的典型特征,若发现为“同心圆”征或是“靶环”征即可诊断为肠套叠。为了防止临床诊断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在诊断时应与急性肠炎、肠道肿瘤或闭孔疝相区别。因此,当在患儿腹部的某一位置检查到肠套叠时,还需要对其他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减少漏诊、误诊发生的可能性。彩超浅表探头的频率较高,分辨率较好,对于血流探测的敏感性较高,因而对肠管是否出现套叠的检查远优于黑白探头以及彩超腹部探头,对肠套叠疾病的评估也具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龙劲松,李加平,邱冬,雷震,邓晓妃.高频彩超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1,03:88-89+140.
[2]闫卫,郝建华,廖新伟,宋宇.彩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及临床意义[J].医药论坛杂志,2013,01:64-65.
[3]胡德朋,沈柏兰.彩超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3,03:186-187.
[4]王志榕,郑继伟,张晓玲.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价值的回顾性分析[J].临床医学,2012,0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