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及矫正策略

2017-03-25 12:00王生斌
甘肃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误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王生斌

【关键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3—0082—01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意识上的问题,限制了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课堂讨论也停留在表面,滞碍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笔者就此谈一点想法。

一、高中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往往是老师预设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去阅读,自己解决不了便进行小组讨论,课堂上看似热火朝天,实则表面繁荣,学生的思维被禁锢,没有自己的阅读见解。

1.问题预设限制思维

阅读是学生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更要尊崇的是“以生为本”,但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是老师在上课之前根据教学用书的提示,为课文的解读预设几个问题,在课文阅读之前展示给学生,文章阅读之后解决这几个问题,一篇文章的教学就这样结束。整册课本教材就是这样一节课一节课的“复制”,学生的阅读兴趣几乎没有,课文阅读便成了例行公事。长此以往,学生阅读成了老师思维意识的转嫁,而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懒,阅读过程更是敷衍了事,阅读学习只是肤浅的“认字”过程。

2.课堂讨论华而不实

语文课堂,很多时候老师也会组织学生讨论,比如对某个句子的赏析,对写作手法的学习等,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时候相互提问,有时候是辩论,但是有的问题学生并没有讨论出结果,而老师为了尊重学生的见解,在评价时会表示学生的看法都有道理。这种“和稀泥”的评价,让学生莫衷一是,热热闹闹的课堂学生收获甚少。学生的讨论要有一定的阅读基础,要对文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否则,课堂讨论便是哗众取宠,没有实效。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

语文课堂,学习的是“语言文字”的应用性,要以文本为基础,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收获自己的阅读体验。

1.激发积极性,指导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老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不要拘泥于教学用书的指导,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多角度解读文章。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积极进入文章阅读。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牵着学生鼻子走”的阅读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主动权”需要学生自愿接受。如老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时,可以创设一定的阅读环境,渲染气氛,让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有时候还可以设计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兴致盎然进入阅读活动中,必然会有阅读收获。

如《荷塘月色》的阅读,老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月下荷塘”的图片,营造出月下赏荷的静谧气氛,体会作者漫步荷塘的那份“心里颇不宁静”到“沉醉荷香”的心情。学生也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细细地品味,感受阅读的乐趣。

阅读方法的指导要根据不同的文章而定,根据文体特点,抓文章要素是快速阅读的方法。如小说阅读只要抓住人物、环境、情节,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文只要介绍清楚说明对象的性质、特点、功能即可。议论文则要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最后得出怎样的结论。在阅读过程中,还有精读和略读的区别,略读可以广泛涉猎,拓宽知识面。精读则是非常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写作手法,深入思考,内化能力。精读可以结合鉴赏手法的运用,领悟文章的美,增强审美体验。

2.培养想像力,激活创新思维

阅读过程是学生与文章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如果学生真正进入阅读境界,便会产生与作者“心有戚戚”的感觉,情感便会随着文章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想像力是学生阅读中必备的能力,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着文章中描述的情境,置身情境中可以更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想像力的培养可以借助文章写作背景,课文插图等相关材料,帮助学生开阔思维领域,透过文字的描述,体察到社会真实生活。

如《祝福》一文,主要揭示的是“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吃掉的事,学生在阅读之前一定要阅读写作背景。小说创作时正值鼓吹“節烈”的复古文化盛行,很多妇女成为“节烈”观念的牺牲品,由此,作者塑造了“祥林嫂”的形象,希望能够唤醒一些愚昧的民众。学生了解了这一背景,在阅读时对文章主题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材课文是学习表达的例子,阅读课文不仅要掌握技巧,模仿表达,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会信息整合,由“点”到“面”,放飞思维,对文章进行创造性解读。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认知读文章、看世界,就说明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误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