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由可实现净值、历史成本、未来现金流入量、现行成本以及现行市价这五种计量属性构成的会计计量体系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本文从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入手,对会计计量的新属性——公允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会计计量 新属性 公允价值
一、前言
市场经济体制对会计计量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需要通过增设新属性的方式,来提升我国会计计量体系的完善性。公允价值的提出和应用显著提升了会计计量体系与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契合度。
二、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一)预期现金流量方法
预期现金流量方法,是指在合理判断现金流量加权平均、发生概率等因素的基础上,将较为准确的现金流量的平均期望参数计算出来。[1]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当前部分学者对这种确定方法的准确性持有怀疑态度。
(二)现值计算方法
现值计算方法,是指从现有数据中随机抽取一组数据作为原始数据,通过该组数据,将其与现金流量之间成正比关系的概率计算出来。与预期现金流量法相比,这种确定方法的优势在于,其可操作性水平相对较高,计算过程十分便捷。
三、公允价值的应用优势
相对于会计计量中的传统属性而言,公允价值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财务状况反应方面
与历史成本这一传统属性相比,公允价值的应用可以将市场的经济动态较为真实、及时地呈现出来。基于上述内容,企业现有资产在未来获得的现金流量得到了较为准确的计量。[2]根据上述结果,管理者可以将企业的经营风险、经营能力等要素合理判断出来。
(二)企业管理者决策方面
众所周知,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是利用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会计信息结果作出的。公允价值的应用有效保障了交易对象的自愿参与,同时提升了交易行为的公平性水平。[3]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所得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因此企业管理者可以利用上述信息作出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决策。
四、公允价值的局限与完善
(一)公允价值的局限之处
在会计计量体系的诸多属性中,公允价值这种新属性虽然存在着较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财务环境封闭性问题。在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财务环境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公允价值的应用与封闭的財务环境产生了直接冲突:公允价值要求企业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而企业则基于封闭的财务环境拒绝满足上述要求。
2.会计信息监督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多项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政策,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现象仍然存在。从本质角度来讲,这种恶性现象是由缺失可靠监督机制导致的。公允价值作用的发挥建立在真实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在缺失监督的会计计量体系中,公允价值作用的发挥遭到了极大的干扰。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完善
为了实现公允价值的合理利用,需要将以下几种完善措施作用于会计计量体系中,间接提升会计计量质量。
1.基于公允价值的监督体系构建措施。监督是增强公允价值会计计量体系支持作用发挥的重要方式。为了实现公允价值在会计计量中的广泛应用,可以针对公允价值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监督体系。在该监督体系的作用下,基于企业合作的价格核验可以利用规范的数据评估方法及计量单位来完成。[4]从本质角度来讲,监督体系的构建和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市场信息的准确性,使得会计计量工作实现良性发展。
2.财务环境优化措施。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公允价值应用面临的阻碍作用主要是由封闭性的财务环境导致的。对此,在公允价值的优化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将财务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发展内容,利用以下方式提升财务环境的开放性、透明性水平:第一,透明财务信息系统构建措施。这种措施是指,在不对外部人员的信息获取操作设置限制的情况下,将所有财务信息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透明化的财务信息系统。[5]该系统的运行可以将我国当前的财务环境变得更加开放,进而促进公允价值这一新属性的合理应用。第二,企业引导措施。事实上,封闭的财务环境、市场信息环境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帮助企业理解开放的财务环境将为其未来发展带来的优势,在这种引导作用下,企业会逐渐对外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
3.强化公允价值理论研究。从本质上来讲,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模糊问题是由公允价值理论研究的缺失导致的。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开展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为了实现公允价值的应用,我国当前的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大多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类似。事实上,在特殊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应用发达国家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指导我国的会计计量并不现实。因此,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从各个企业中获取真实的会计信息,通过对公允价值实践经验的分析,得出有针对性的公允价值理论研究成果。
五、结语
与会计计量体系中的历史成本这一传统属性相比,公允价值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者决策质量、企业财务状况反应准确性等方面。结合我国实际经验可知,公允价值的应用主要受到封闭性财务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目的的实现,需要将强化公允价值理论研究、提升财务环境开放性、构建基于公允价值的监督体系等措施应用在后续的会计计量工作中。
(作者单位为德州学院)
[作者简介:窦晓晨(1996—),女,山东德州人,德州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会计。]
参考文献
[1] 吕晓梅,李怡.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第 39 号——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监管体系构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06(23):55-61.
[2] 李永鹏.点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新规:CAS39[J].财会月刊,2014,23(11):53-55.
[3] 王海霞,刘占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的运用问题研究[J].电子制作,2015,05(07):287-289.
[4] 汪俊秀.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几个问题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3,01(15):53-55.
[5] 陈骏.公允价值计量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吗——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05(03):11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