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剧《请回答1988》看电视剧与跨文化传播

2017-03-25 16:50张文超刘沫潇
西部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输出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张文超+刘沫潇

摘要:韩剧《请回答1988》在中国的流行为中国本土电视剧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重要借鉴。中国电视剧的跨文化传播要凸显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中国精神;贴近生活、进行具有易于认同的文化输出并赋予“中国元素”新的特色和生命力。

关键词:软实力;国家形象;文化输出;跨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5年末,韩国有线台TVN热播的金土剧《请回答1988》不但从开播起接连刷新韩国收视纪录,被我国视频网站“爱奇艺”引进播出后,也轻松成为中国网络的“网红剧”,豆瓣评分高达9.6分,创韩剧评分之最。作为“请回答系列”第三部,该剧主要讲述1988年在首尔市道峰区双门洞居住的五家人的故事,描绘了温暖的亲情、邻里街坊小市民传统的爱情与友情。

以《请回答1988》为代表的韩剧为什么在中国能如此流行?除了政府支持、制播机制、宣传营销等因素外,作品本身的主题内蕴、情感建构、意境营造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影视剧既是传播国家文化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形象代表。深入分析韩剧的剧文本,总结其文本意义的生成规律,对中国本土电视剧如何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弘扬正能量、提升国家软实力、做好跨文化传播,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主题内蕴:蕴含儒家思想和社會主流价值观

韩剧在中国之所以受欢迎,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能够挖掘自身民族的传统精神和文化内涵,与别国受众产生共鸣。韩剧所表现的韩国社会文化部分来源于传统的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也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正如王岐山在2014年两会期间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说,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是儒文化,恰恰是中华文化回归的升华。

《请回答1988》中,各主人公虽然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在日常的生活点滴中处处塑造着韩国的国民形象和文化传统。处在青春期的正焕、善宇、东龙无论多么放纵不羁,回家后先向长辈请安,对长辈使用尊称和敬语;善良的德善把奥运会上被圣火烧死的和平鸽拿回来埋葬;从不习惯开口言爱的凤凰堂用雨天等候,早起做饭,不打扰孩子等平凡的举动来表达最为深沉的父爱;平时看似乐观开朗的德善爸妈也只有在儿女不在的时候才敢商量遇到的各种经济烦恼。

这种韩国特色的温情儒雅、仁义道德、崇贤尽孝,在电视剧镜头中一遍遍出现,使观众逐渐由对电视剧本身的喜爱上升到对其背后所蕴藏的韩流文化的偏爱,甚至会提升对韩国本身和其国民的好感度。由此可见,一部好的电视剧作品不仅能够为观众带去欢乐与思考,还能承载传播文化,提升国家形象的功能。

二、情感建构:用写实手法表达原生态的温情伦理

《请回答1988》和其他许多热播韩剧一样,以现实为主题,用写实手法描述“小人物”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与观众不疏远。所有的爱都不矫情而细腻,所有的人都善良、平凡而独特。这从整部剧对细节不遗余力地雕琢和把控上可以得到体现。

《请回答1988》以胡同里五个寻常家庭的家长里短为支点,生动刻画了亲情、邻里情、友情、爱情,不温不火,却很真实,就像我们的现实生活。胡同里谁家做了好吃的饭菜会派孩子给邻居家送去一点;“豹子女士”罗美兰虽然一夜暴富,但常购各种食品送给贫穷的街坊邻居,并以送玉米为名暗中接济德善妈妈;无所不谈的五个小伙伴在房间里一起看电视、看录像、听歌、跳舞等等。人性之善与美,便在这些微不足道却动人心弦的小人物小事情间回荡。除此之外,《请回答1988》中崔泽的原型为韩国著名围棋职业棋手“石佛”李昌镐。该剧将平时看似高大、遥不可及的名人“人化”为生活在市井巷落的小人物,于无声处传递着正能量。

该剧用细节构建出日常生活,让观众迅速入戏,感觉这些人物是剧中的角色,也是现实中的你我。正是有了这种水到渠成的情感渲染,观众才会和剧中的角色同哭同笑,取得情感共鸣。

三、意境营造:用文化符号还原一个真实可见的时代

韩国的影视作品在生活化叙事的同时,还十分注重突出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与传统特色,《请回答1988》也不例外。电视剧的第一集就以韩国汉城奥运会倒计时的方式,以女主角成德善作为奥运会开幕式举牌手的身份切入故事,为整部剧铺陈了时代背景,勾勒了人物群像。

《请回答1988》深谙时代偶像具有特殊的承载意义。八十年代流行的广告、电视剧、电视节目、艺人等频繁出现。其中,还不乏中国观众熟悉的元素:《英雄本色》中帅气的张国荣和周润发,《倩女幽魂》里闪过的小倩王祖贤,都让五个小伙伴看得屏息凝神,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老式的电视机、录音机、蜂窝煤等也成为剧中电视机里的大特写。在感人的故事情节,饱满的情感刻画之外,《请回答1988》正是通过这些文化符号,惟妙惟肖地为我们再现了属于那个年代独有的文化气息。

该剧和其他韩剧一样,还特别注意在触手可及的烦琐生活细节里毫不掩饰地融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整部剧中随处可见韩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温暖的小吃馆、街头大排挡常常成为剧中场景,展示了韩国独特的泡菜和清酒文化;女性在正式聚会的场合常穿传统民族服饰;韩国著名围棋选手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胜等等。以浓郁的民族文化和厚重的历史为背景,将饮食、民俗、服饰、音乐、围棋等尽情展现,让观众始终充满了新鲜感,不经意地接受了文化浸润。

四、对中国电视剧跨文化传播的启示

(一)中国影视剧要走出去首先要凸显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中国精神

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中,当今中国电视创作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尼尔·波兹曼所警示的“娱乐至死”现象。“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总结文艺创作“乱象”时的几大关键词。一些影视剧一味地追求市场,选题撞车、主题同质化,流于俗浅,不符合人物历史与生活的逻辑,遑论对人的精神的深度探索。如历史剧的“虚构”之风、抗战剧的“雷人”之风、古装剧的“戏谑”之风、宫廷剧的“内斗”之风等。

“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①“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②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坚持文化自信”作为文艺创作的第一要求。影视经典之所以广为流传,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能直接作用于人心,时刻塑造国民的精神世界。当年《渴望》万人空巷,讲的是家长里短的事,与人民大众追求善良纯真、倡导克己为人这一民族价值取向相契合。《亮剑》诠释的“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勇于牺牲自己”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国几千年来仁人志士所共有的民族精神。《雍正王朝》呈现了雍正整顿吏治、实施新政等历史事件,折射了中华民族“人民至上”、“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的价值追求。乐人易,动人难。传统对于我们不能只是虚无缥缈的概念、符号,更不应成为牟取商业利益的“招牌”,应该让“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充实我们的内心,规范我们的行动,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二)贴近生活、具有易于认同的文化输出才能被外国观众接受与认可

“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③扎根生活,洗涤灵魂,继而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正能量,这是跨越民族、语言、国别的共同追求,也是艺术的永恒价值。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影视精品不仅在国内很受欢迎,传到国外也能引起共鸣的原因。

感动自己才能打动别人。善用、巧用电视剧艺术规律,正面塑造出深入人心、打动人心的国家形象,是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在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④《请回答1988》里的五个普通家庭通过简单的日常生活与谈话交流传递价值取向,剧中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的揭示,反而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在日本发行的《人民中国》杂志总编辑王众曾这样总结60年的办刊经验:以前杂志喜欢讲道理、重逻辑,可读者并不接受,现在并不刻意讲道理,而是讲故事,尤其是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和生活细节,结果日本读者特别喜欢。

这些成功经验表明,从细节入手,从情感入手,贴近本国民众生活的文化输出才容易被外国观众认同。小人物的平凡人生与社会发展中的真实事件有了交汇,更易引发亲历者深藏于民族记忆里的集体共鸣。这自然也会让国外民众真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的喜怒哀乐、风俗习惯、民族特性,进而对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印象认知。

(三)赋予“中国元素”新的特色和生命力

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12个国家的20大“文化符号”,其中,“孔子、汉语、故宫、长城、苏州园林、道教、孙子兵法、兵马俑、莫高窟、唐帝国、丝绸、瓷器、京剧、少林寺、功夫、西游记、天坛、毛主席、针灸、中国烹饪 ”是代表中国的20个文化符号。细细看来,大多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有现当代的作品。不容置疑,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有魅力的符号,但是,当中国的国力不断提升,经济高速发展,对外交流迅速增加,以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前时,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重视现当代文化的输出。

中国虽然可以让外国人醉心于旗袍、二胡、京剧、针灸、舞狮等一些传统的符号,但更应当让他们准确地理解“现在”。中国元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外国人津津乐道的“好玩”“有趣”,本质特征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诉求和时代诉求,是中华民族推进中国前行时所焕发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貌。怎样赋予古老传统的中国文化符号以现代气息,怎样创造出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⑤的文化符号,怎样通过这些符号向外国人展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才是我国软实力塑造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⑤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网,2016

年11月30日。

②③④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5年10月14日。

作者简介:张文超,男,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助理研究员。

刘沫潇,女,作者单位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习良)

基金项目: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科研资助项目“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和策略研究——基于日韩文化推广和传播的经验分析”。

猜你喜欢
文化输出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高职学生文化失语现象调查与研究
“握拳而立”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巴黎夜未眠》中体现的中法跨文化要素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张靓颖玩音乐没想着“文化输出”
都市电影中正面形象所带来的跨文化传播
日本动漫《犬夜叉》的编制与发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