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回顾与展望

2017-03-25 16:40武义青田学斌张云
经济与管理 2017年2期
关键词:回顾协同发展展望

武义青 田学斌 张云

摘 要: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26”重要讲话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快车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等方面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各项事业正朝着协同发展既定目标稳步迈进。展望未来,虽任务依然艰巨,但前景可期。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尚需进一步稳妥推进,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率先突破领域还需进一步务实深耕,公共服务与市场一体化两个重点难点亟待实现有效突破,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也需不断深化创新。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回顾;展望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7)02-0001-07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重大国家战略层面。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2017年是完成近期目标的时间节点[1]。正值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之际,我们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的重大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对实践进展进行全面回顾,以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一、顶层设计

(一)战略决策

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作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及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并提出了七点要求②。2015年2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并强调了三个要明确③。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核心④,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协同发展进入全面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工作,认为京津冀良性互动取得成效,协同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

(二)组织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关心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中央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张高丽副总理先后六次主持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地方层面,京津冀三地也都成立了各自的协同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各自区域的协同发展事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规划和政策体系

国家层面的规划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15年6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作为推动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京津冀整体及三省市的功能定位⑤、空间布局⑥和发展目标⑦,为协同发展描绘出蓝图。2016年1月,《“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印发实施,为京津冀地区今后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随后,京津冀空间规划编制完成,交通、生态、产业、科技、教育等12個专项规划和一系列政策意见相继出台,目标一致、层次明确、互相衔接的规划体系渐趋形成[2]。

京津冀三地也加快了规划政策体系对接。以河北省为例,先后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出台了《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四个功能定位规划,制定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土地利用、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等国家专项规划的实施意见,初步形成了省级层面的规划体系和配套措施。

二、战略实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三年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控制增量和疏解存量取得进展。在控制增量方面,2014年,北京市制定了全国首个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在实施过程中又进行了修订,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的比例达到55%,城六区受到禁限的行业比例达到79%,三年来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到1.64万件[3]。在疏解存量方面,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疏解对象⑧,三年来共退出1 341家一般性制造业企业,搭建30个产业疏解合作平台,推进产业转移疏解项目53个,调整疏解350家商品交易市场,北京城市学院、建筑大学、工商大学已累计向五环之外的新校区疏解学生1.6万人,北京天坛医院、同仁医院、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新院区正在加快建设[2-3]。

二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北京市实现了“瘦身健体”和提质增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北京市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的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分别增长12.8%、26.8%和22.5%,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 570.5亿元,同比增长12.3%,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5 646.7亿元,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0.3%[4]。

三是北京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目前,北京副中心总体城市设计完成,新城核心区的城市综合体正在加快建设,行政办公启动区一期工程全面推进,预计2017年底前四大市级机关和附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

四是北京“大城市病”初步缓解。首先,人口压力减小。2016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量和增速同比出现“双降”,城六区人口出现由增转降的历史性拐点[2]。其次,交通压力缓解。例如,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直接疏解在京商户4 000多户,间接疏解外来人口2万人,每天减少“三北”地区进京车辆2 000余辆[5]。再次,生态环境改善。2016年,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6]。

(二)交通一体化率先取得突破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三地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初步构建起铁路、公路、机场、港口互联互通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一是网络化布局成效显著。在铁路方面,京沈、京霸、石济、呼张高铁建设加快,京张、大张铁路全线开工,京津城际铁路延长线、津保铁路、张唐铁路建成通车,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获批,计划新建24条城际铁路,“轨道上的京津冀”日趋形成。在公路方面,张承高速全线贯通,京台高速天津段、北京段和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廊坊段、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车,京开高速拓宽工程、太行山高速等加快推进,京台、京昆、京港澳、首都地区环线等12条高速“断头路”和干线公路的“瓶颈路”共计1 400余公里已经打通或扩容。在机场方面,北京新机场主航站楼主体结构封顶,飞行区工程全面开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石家庄机场航线网络进一步完善,北戴河机场投入运营,承德机场加快建设。在港口方面,天津与河北加快了港口群建设和对接,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港口群,构建津冀环渤海运输网络。

二是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取得进展。通过政府搭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管理体制和服务平台初步建立。京津冀三地联合铁路总公司组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河北机场集团公司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天津港集团与河北省港口集团共同出资组建了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的公交陆续与京津联网,发售京津冀公交一卡通,实现了京津冀公交互联互通,下一步有望向轨道交通、出租车等延伸。

(三)生态环境保护率先取得突破

一是生态环保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正式建立。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联合编制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中长期规划》,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在2015年将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6个城市划定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核心区,提出了“2+4”协作模式,率先在京津冀建立了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和应急联动长效机制[7]。《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要求,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内“2+26”城市要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建立,有效的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2016年,京津冀区域PM2.5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比2013年下降约33%[8]。

二是建立健全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资金补偿机制。北京与承德开展了跨区域碳排放交易试点,联合探索推进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和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的跨区域交易。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中央财政奖励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均已落实到位。

三是全面启动张承生态功能区建设。支持张承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张承地区水源保护林、“再造三个塞罕坝”等重大生态项目、沿海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持续推进。目前“三北”防护林完成造林面积2.81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19.7万亩,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122万亩全面完成。在密云水库上游的滦平、丰宁、兴隆、赤城和沽源5县,率先启动了共建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

(四)产业升级转移率先取得突破

一是河北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河北省借力京津,筛选确定了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等11个省级重大承接平台,重点打造了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石家庄国际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北京?沧州生物医药园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一批重点迁移项目落户河北,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整体搬迁到邯郸,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2016年10月竣工投产,北汽黄骅生产基地首批新车下线,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的服装研发中心和生产中心从北京迁往衡水,保定高碑店新发地农产品物流园启动运营,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开业,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商户陆续迁到沧州明珠商贸城、石家庄乐城国际贸易城、保定白沟等市场。

二是天津与京冀加快产业联动发展。天津努力联合京冀两地联手共建產业园区,未来科技城等19个园区纳入京津冀产业对接整体布局,建成了临港、空港等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天津-河北(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宁河京津合作示范区、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承接载体[9]。总部经济、研发转化、金融创新、航运物流等承接合作重点领域取得进展。清华大学高端装备制造研究院、中船重工融资租赁等一批投资合作项目签约落地,空客A330宽体飞机交付中心、西青大数据及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一期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三是三地相互投资势头良好。三年来,河北从京津引进资金11 041亿元,占全省同期从省外引进资金的一半以上;天津从京冀引进资金5 226.74亿元,占全市从省外引进资金的44%[10]。2016年,北京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到位金额1 699.64亿元,同比增长21.7%,在河北投资项目到位金额3 685.29亿元,同比增长22.0%;天津企业在河北投资项目到位金额521.38亿元,同比增长19.0%[11]。

(五)区域协同创新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区域创新体制初步建立。中央有关部门已编制完成关于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京津冀创新驱动发展做出工作部署。2016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京津冀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和《河北省系统推进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

二是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天津、河北共建了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被科技部批准为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被科技部批复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截至目前,京津冀已建众创空间200多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5家,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创新的协议[10]。河北与京津合作共建各类科技产业园区55个,创新基地62个。

三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取得进展。17所京津高校(含部委高校)组建了8个京津冀地区高校协同创新联盟,由北京大学牵头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校联合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河北省与京津在炼钢、抗生素、卫星导航、半导体照明、果品等产业领域建立产业技术联盟65家,引进京津高新技术企业1 300家[12]。

四是技术转移成果明显。京津冀技术转移协同创新联盟成立。河北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北京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建立了联通京津贯通河北的“三中心,两平台”创新创业综合服务体系,石家庄科技大市场与京津实现了信息共享、实时发布和标准统一。京津共建滨海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将北京的新技术在天津集中展示[13]。据统计,北京向津、冀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2015年为111.5亿元,2016年达到154.7亿元,同比增长38.7%。

(六)市场一体化亮点突出

一是金融市场一体化取得新进展。2015年9月,中关村协同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揭牌,同时设立中关村协同创新投资基金。河北成立了100亿元的PPP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并与科技部、招商集团合作建立了首期规模10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区则设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基金,规模100亿元。此外,总额为1 000亿元的“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发展基金”设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也将启动。

二是旅游市场一体化取得突破。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编制了《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发布了《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示范区合作宣言》,重点打造了京东休闲旅游区、京西北旅游圈、首都西南生态与文化旅游发展带等区域内区县旅游联合体,联合发布旅游线路,开通京津冀专列和旅游直通车,发行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京津冀旅游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工作也已启动。北京和张家口联合承办2022年冬奥会,为京津冀旅游市场一体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是干部人才交流日益密切。北京市与河北省联合出台了《关于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京冀干部人才双向挂职的意见》,并于2015年首次启动“京冀互派百名干部人才双向挂职的意见》。2016年,京津冀三地在京签署《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以促进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

四是通信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电信运营商宣布,从2015年8月起,京津冀三地之间取消手机长途和漫游资费。

(七)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医保系统互联互通。以京冀为例,河北省26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医疗卫生合作项目达400余个;启动了区域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河北省环京14个县(市、区)医保定点机构,作为北京医保定点为其参保人提供医保服务;河北燕达医院率先实现与北京基本医疗保险互联互通,成为京津冀地区第一家试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院。此外,2016年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卫计委联合启动京津冀区域医疗机构临床检验结果互认试点工作,132家医疗机构和27个项目纳入首批试点。

二是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近年来,北京市、区两级与津冀各地方共签署教育合作协议21个,实施合作项目30余个。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等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步伐正在有序推进。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分别与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大学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河北9个设区市100余所职业学校与京津职业学校或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三是对口帮扶稳步推进。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个部委联合印发《京津两市对口帮扶河北省张承环京津相关地区工作方案》。2016年12月,京冀双方签署《全面深化京冀对口帮扶合作框架协议》,津冀双方签署《对口帮扶承德市贫困县框架协议》。根据协议,2016—2020年,北京市、天津市对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相關县区开展对口帮扶。其中,北京市13个区对口帮扶张承保三市16个县(区),天津市5个区对口帮扶承德市5个县。在协议中,“十三五”期间共安排帮扶资金47.68亿元。

三、未来展望

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实现了良好开局。但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协同发展的目标相比,未来发展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三地经济发展阶段、公共设施与服务水平落差过大,要素流动壁垒和市场保护仍然存在,区域空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等问题依然突出。瞄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的形成,尽管任务繁重,但前景可期。

(一)有序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所定目标,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 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必须稳妥有序推进。

一是控制城市增长边界和建设用地规模。目前,北京城乡建设用地2 921平方公里,而2020年控制目标定为2 800平方公里以内,这就要求2017年至2020年全市年均减少存量30平方公里。

二是缓解“大城市病”。进一步落实控制增量、疏解存量的相关政策意见,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按照既定日程,建议继续谋划推动一批条件成熟的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向外疏解转移,统筹做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周边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确保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 300万人以内,“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争取2017年底北京市行政机关率先启动搬迁。

(二)推动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领域深度突破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所定目标,到2020年,区域交通一体化网络基本建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到2030年,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京津冀在交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交通网络密度不够、交通方式衔接不够、交通资源整合不够。针对交通网络密度不够,需要加大城市轨道交通、城际高铁和高速公路建设。通过加密交通运输网络,构建起京津冀发达的集疏运体系,从而形成便捷的1小时交通圈。针对交通方式衔接不够,需要加大内陆无水港、集装箱运输站,以及连接机场、港口、铁路站口的快速铁路、公路线建设,打通区域间的“断头路”,实现人员的方便快捷换乘和货物的海陆空联运。针对交通资源整合不够,需要加强港口与航空枢纽的分工协作,实现三地交通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争取到2020年,实现开通北京至霸州铁路、北京至唐山铁路、北京至天津滨海新区铁路、崇礼铁路、首都机场至北京新机场城际铁路联络线、北京至石家庄城际铁路等9条城际铁路,基本实现京津保唐相邻城市1小时交通圈。争取到2030年,形成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交通网络⑨。

京津冀在生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适应,异质区域的同质化管理,区际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针对产业、人口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适应,需要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和京津冀功能定位,引导产业和人口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向重点开发区转移,使区域的产业、人口与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针对异质区域的同质化管理,需要改进区域绩效考核标准,改变以GDP和财税收入论英雄,绩效考核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带来生态退化和环境恶化。针对区际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需要更加關注生态功能区的发展权,树立“生态产品”的理念,构建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市场,使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通过提供“生态产品”获得应有的收益。

京津冀在产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全球竞争力不强、供给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存在断崖断链现象。针对全球竞争力不足,需要整合京津冀创新资源,通过协同创新在一些产业关键领域和重要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并大力推广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针对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需要立足三地功能定位,理顺产业链条,拉长和重构产业价值链,推进产品内分工和价值链分工,避免重复建设和非理性竞争,使区域产业供给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针对区域间存在断崖断链现象,需要河北借力京津创新资源,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重点建设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区,与京津共建一批科技园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从而补齐河北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区域协同发展的目标不是区域间经济总量差距的缩小,而是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的缩小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空间均衡。目前,河北省与京津相比,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层次上差异明显,有些方面甚至呈现“断崖式”差距,要实现2030年京津冀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的目标,还有许多工作急需推进。

一是加强京津对河北特定地区的对口帮扶。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难点在于补齐河北短板,实现资源在区域内的“统一、优化、均衡配置”。按照相关协议,到2020年,北京和天津两市将对口帮扶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21个县(区),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为帮扶重点,同时深化产经合作、加强生态合作和人才培养。应根据方案提出的目标,确保各项既定措施落实到位,到2020年,受帮扶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二是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医疗卫生联动协作。根据《“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三地将重点推进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疏解合作、基础教育合作、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等10个重点项目,下一步是加强重点工作落实,共同探索完善高校搬迁、建立分校、合作办学等机制,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医疗方面,应通过人力社保部门,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大平台上,深入推进京津冀整体联动,尽快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四)深化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制度保障。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安排部署,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改革的相关意见,一些重大改革方案和措施已相继出台。但目前由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要素流动不畅、市场保护、重复建设和非理性竞争等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打破行政区经济束缚,破解区域治理难题。首先,要把激励做对。矫正财政和政治激励对地方政府行为的扭曲,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观,树立新发展理念,让地方政府能够自愿参与到区域协同发展中来。其次,要建立约束机制,规范地方政府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行为。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使地方政府在区域治理上达成协议,明确参与各方权利义务,确保各方共同遵守规则。在条件成熟时制定区域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更有效地约束地方政府行为。

二是打破行政壁垒,为协同发展扫清制度障碍。下一步,应在三地推行企业和人才资质互认、信息互通、数据共享改革,最大限度地方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深入推进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天津自贸区等先行先试平台辐射带动作用;探索区域统一的金融投资、产权交易、创业就业等政策,带动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拓展。

注释:

①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

②一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二是要着力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三是要着力加快推进产业对接协作。四是要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五是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六是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七是要着力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

③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要明确,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要明确,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④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

⑤京津冀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⑥即“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一核”即指北京。“双城”是指北京、天津。“三轴”指的是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四区”分别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多节点”包括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张家口、承德、廊坊、秦皇岛、沧州、邢台、衡水等节点城市。

⑦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 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⑧重点是疏解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消耗产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部分第三产业,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等四类非首都功能。

⑨“四纵”为京石邯城际、京霸衡城际、津承沧城际、环渤海城际,“四横”为京津塘城际、京唐城际、津保城际、石沧黄城际,“一环”为环北京城际。

参考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5-08-24.

[2]李韶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推进五方面工作[N].中国改革报,2017-02-20.

[3]张翼,董城,陈建强,等.大战略造就新境界[N].光明日报,2017-02-26.

[4]北京市统计局.2016年京津冀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高[DB/OL].[2017-02-22].http://www.bjstats.gov.cn/bwtt/201702/t20170222_369206.html.

[5]央广网.[京津冀,这三年]腾挪再造新的“新发地”[EB/OL].[2017-02-22].http://china.cnr.cn/yaowen/2017

0220/t20170220_523609314.shtml.

[6]朱竞若,贺勇,王昊男.北京疏解功能迎来新发展[N].人民日报,2017-02-20.

[7]王硕.6城市划为京津冀治霾核心区[N].京华时报,2015-05-27.

[8]环保部:2016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6%[EB/OL].[2017-01-05].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1/05/c_1120246310.htm.

[9]袁勇,姜帆.疏解承接新布局产业优化惠三地[N].经济日报,2017-02-20.

[10]站在时代的潮头,铸造历史性工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指导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周年纪实[EB/OL].[2017-02-22].http://news.xinhuanet.com/2017-02/26/c_1120531566.htm.

[11]贺勇,龚相娟,马晨.抱团合力明天可期[N].人民日报,2017-02-20.

[12]抓住新机遇打造新格局——京津冀三地负责人谈协同发展[EB/OL].[2017-02-20].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2/20/c_1120497834.htm.

[13]袁琳,刘政.做好产业转型升级“加减法”[N].中国改革报,2016-12-29.

责任编辑:高钟庭

猜你喜欢
回顾协同发展展望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展望” ——阿伦德